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吹麥浪(孫曉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吹麥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風吹麥浪》中國當代作家孫曉鍾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吹麥浪

夏至前後,是開鐮割麥的季節,故鄉的原野上,又該是麥浪翻滾、麥香陣陣了。

童年的打麥場上,石磙子「吱扭、吱扭」碾過,黑驢兒在熾熱的日頭下打着響鼻兒,一切仿佛穿過記憶的雲煙,悠悠地在心頭迴蕩。

凌晨時分,割麥大軍乘着晨間的涼爽走向麥田。鳥兒在林間愉悅地鳴唱,黃鸝百轉千回,柔媚到了極致,還有那一聲聲的「布穀」,親切、委婉而又自然,響徹在莽莽的田野之間,划過山巒,不知從何處來,渺渺地飄向了天際。

空氣中瀰漫着小麥成熟的特殊馨香,微風吹來,麥浪像波濤洶湧的河水,漫山遍野,席捲而來,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黃,黃得殷實浩蕩、生氣蓬勃,黃得翻江倒海、驚心動魄。鄉親們提着磨得鋥亮鋒利的鐮刀,背着草帽,聚集在麥田邊,一聲招呼,大家彎腰開鐮。一時間,只聽得「唰唰」的割麥聲,像是已過四眠的春蠶吃食桑葉,又像是端午時節的龍舟競渡,不一會兒,一大片割倒的小麥就遠遠地甩在了身後。這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一個收穫的季節,一個激動人心的季節。

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照耀着金黃色的大地,反射出炫目的光芒,耀得人眼睛發花。天氣很快就熱了起來,農人們揮汗如雨,惜時如金,滾燙的汗水浸濕了草帽。半晌,婆婆們提着籃子送來了早飯,孩子們也興高采烈地來了麥田。我們用麥管吸着盛在酒瓶子的麵湯,享受那別致的麥香;我們牽着牲口的籠頭,防止驢馬吃掉小麥,間或捋幾葉青草塞進它的嘴裡,看着牛兒馬兒愉悅地咀嚼;我們爭先恐後地撿拾麥穗,以圖晚炊的粥里能增加一把嫩嫩的麥豆兒。突然,有割麥的大人喊了起來,這裡有一窩「積圪欄」。「積圪欄」是一種類似鵪鶉的小鳥,體型比麻雀稍大,它的巢就修築在麥田的地壟里,極是簡陋的,找一個土窩兒,墊幾片麥葉鳥毛,就在裡面孵蛋育雛。我們便飛快地跑過去撿起了鳥蛋,一窩總要有五六顆,晶瑩剔透像顆飽滿的芸豆。有時,還可以在麥田撿拾到一窩野雉蛋,個頭要大很多。於是,香噴噴的蔥花炒鳥蛋成為了我們的牙祭。

麥子被拉拉到場上,夏日歡樂時光的高潮到來了。童年的打麥場就在村南,地面被拾掇得平整如鏡,高大的麥秸垛像座座突兀的山頭聳立,左鄰右舍男女老少全都聚在場上忙活。牛拉着粗笨的石磙子,碾壓在攤開的麥秸上,「吱呀吱呀」地轉圈。那是一幅飽含鄉村氣息的恬淡圖畫啊,在悠然與寧靜中詮釋出了生活的美好,吟唱出豐收的讚歌。

麥收時節,空氣中總是瀰漫着那股淡淡的馨香,就在這麥香沁脾中,在傍晚的習習涼風裡,我們在麥秸堆上歡快地翻筋斗,在麥秸堆里掏個大洞躲進去藏貓貓,一直玩到深夜猶不罷休。夜深人靜後,鄰舍們各自抱個鋪蓋卷鑽到自家的麥秸堆里看場,或掏個洞,或攤平一塊麥秸,就在上面胡亂湊合一夜。睡覺其實是做樣子的,麥尖的刺痛、蚊蟲的叮咬、炎夏的悶熱讓他們三五聚攏,在滿天星斗下,在蟋蟀的鳴唱青蛙的鼓譟中,點一支旱煙,聊幾句農諺,扯幾嗓秧歌,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在六月的夜風搖曳中跌宕起伏,一段段唯美的情結在曠野的蛙聲鳥鳴中羽翼豐滿。

技術的進步讓麥收不再激情澎湃,時光的流逝讓童年的記憶漸行漸遠。每到夏至,我還是常常追憶兒時的麥浪,在「布穀」的聲聲啼血中讓思緒緩緩流淌。看,那漫天遍野的麥浪,像潮湧一樣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地湧向遠方;聽,麥浪又在沙沙作響,散發出了陣陣的麥香。 [1]

作者簡介

孫曉鍾,男,山西省屯留縣人,長治市青年聯合會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