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首爾新聞》(서울新聞,서울신문)是韓國出版的日報,原名《大韓每日申報》,1904年7月18日創刊,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總部位於韓國首爾。每天印刷數780,000張。

1904年7月18日〜1910年8月28日期間,名為《大韓每日申報》,經常刊登抗日文章,社論揭露大日本帝國侵略野心,對朝鮮的新教育和愛國啟蒙運動的民族意識作出了巨大貢獻。1910年8月30日〜1945年11月10日改名《每日申報》。其後在駐朝鮮美軍政廳軍政長官命令下一度停刊。1945年11月23日更名為《漢城新聞》(서울新聞)後復刊。2005年漢城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1],《漢城新聞》的中譯隨之改為《首爾新聞》。

還發行《首爾體育》、《新天地》等刊物。

目錄

背景

1904年1月,日本俄國劍拔弩張,處於夾縫間的大韓帝國試圖宣布局外中立,以避免捲入戰爭中並被其中一方控制。1904年1月21日,大韓帝國政府的密使李建春在中國芝罘(今煙臺)發表局外中立宣言,但應者寥寥。隨即在2月9日,日俄戰爭爆發,日本無視韓國政府的中立宣言,派兵攻入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2月23日強迫韓國簽訂《日韓議定書》,將韓國拉入日本陣營並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經歷了宣布中立的失敗之後,大韓帝國皇帝高宗李熙深感將韓國的聲音傳達給世界的必要性,於是決定創辦一個英語報紙[2],作為向外界傳播韓國的處境與觀點的喉舌。韓國曾有《獨立新聞》英文版(The Independence)這樣的英語報紙,但到此時已停刊4年多了,此外韓國國內就沒有英語報紙了。同時鑑於韓國被日本控制的現狀,出面辦報的不能是韓國人,而來自與日本結盟的英國的公民是最佳人選,因為日本人可以欺負韓國人,卻不能對英國人怎麼樣。這項秘密任務交給了大韓帝國宮內府禮式院及與韓國皇室關係密切的孫澤女士(A.Sontag)等人負責。

《大韓每日申報》由於是英國人投資創辦的,故在當時大韓帝國已淪為日本保護國的情況下,可以規避日本的新聞檢查。該報以排日著稱於世,並且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廣泛介紹世界各國的情勢,是愛國啟蒙運動的重要陣地,因此深受韓國人民的歡迎,發行量居韓國各報第一。日本人則視《大韓每日申報》為眼中釘,在1908年找機會趕走裴說,逮捕梁起鐸,對該報加以壓制。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以後,日本人收購該報,改名為《每日申報》,作為朝鮮總督府的官媒。《大韓每日申報》一共發行了1461號。

視頻

首爾新聞 相關視頻

(首爾新聞)姜知英在韓暗殺教室製作發表會
【百度尹均相吧】首爾新聞採訪無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