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仙報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香海仙報春 |
---|
科學分類 |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杜鵑花目 Ericales 科: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屬: 報春花屬 Primula 種: 香海仙報春 P. wilsonii |
香海仙報春(學名:Primula wilsonii)為報春花科[1](Primulaceae)報春花屬( Primul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短,葉片矩圓形、狹倒卵形至披針形,基部漸狹窄,邊緣小牙齒,兩面無粉綠色,花葶高可達20厘米,果期可達40厘米,近頂端被小腺毛;傘形花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萼筒狀至狹鍾狀,裂片卵形或矩圓形,花冠堇藍色,蒴果長圓形,稍長於花萼。5月開花,6月結果。產於中國雲南和四川等地。生長于山地草坡和林下,報春花是人們經常見的一種花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常用來美化家居環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鮮時揉碎有香氣。葉叢自粗短的根莖發出,冬季不完全枯萎,具多數粗長的支根;葉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12(20)厘米,寬1.5-5 (6) 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漸狹窄,下延至葉柄成翅狀,邊緣具近於整齊的小牙齒,老葉質地稍厚,葉脈在下面隆起,沿中肋被稀疏的粉質腺體;葉柄甚短或與葉片近等長,具闊翅。
花葶高30-50厘米,果時高可達90厘米,具傘形花序3-6輪,每輪具4-10(16)花;苞片線形,長5-10毫米;花梗稍纖細,長1-2厘米;花萼鍾狀,長3.5-5.5毫米,分裂達全長的1/3,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或鈍;花冠紫紅色,冠筒口周圍黃色,冠筒長約10毫米3喉部具環狀附屬物,冠檐直徑10-15毫米,裂片近圓形至倒心形,寬3-6毫米,先端全緣或微具凹缺,長花柱花:雄蕊着生處距冠筒基部1.5-2毫米,花柱長約7毫米,短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約5毫米着生,花柱長約1毫米。
蒴果卵圓形,稍長於花萼。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用作冷溫室盆花的報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報春花,則適合生長於陰坡或半陰環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雲南(思茅、大理、昆明、嵩明、永仁、昭通)和四川(木里、稻城、冕寧、越西、石棉、康定)等地。
近種區別
該種和與海仙花P. poissonii Franch.的外形極相似,有些學者主張將其歸併入海仙報春或作海仙報春的亞種處理。但根據英國愛丁堡植物園的栽培觀察,本種葉鮮時有香氣,此外,花冠裂片近直立或稍張開,因而冠檐直徑較小,一般不超過1. 5厘米,而海仙報春葉無香氣,花冠裂片近水平展開,冠檐直徑通常2-3厘米。但後一特徵(花冠裂片開張程度和冠檐直徑)亦可能出現少數中間類型,當標本壓干後葉均無香氣,常不易區分,故此二種的真正區別尚有待進行深入的野外觀察和栽培試驗。
繁殖方法
播種植株
播種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難點,因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芽或發芽率極低。所以適時採集種子是實現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種子萌發持續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後7-10天就開始萌發,一般在萌發開始2-3天內進入萌發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後開始萌發,元旦至春節期間處於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2])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只要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播種技術,種子萌發的上限溫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赤黴素、ABT生根粉等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可以促進萌發。此外,濕度、培養介質等也是影響報春花屬種子萌發的重要因素。
扦插繁殖
報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可以進行扦插繁殖。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
栽培技術
病蟲防治
花葉病
症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症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褐斑病
症狀: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灰霉病
症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中國各地均有發生。植株感病後,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並腐敗。後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後,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花器被侵染後也成為褐色,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徵。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斑點病
症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病。一般7月開始發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葉斑病
症狀:細菌性葉斑病多在葉及花托上發病。初期沿葉脈產生水浸狀不規則病斑,以後黃化、變褐,病斑擴大,葉緣乾枯。嚴重時自下葉枯死。
參考資料
- ↑ 報春花科(櫻草科)的特徵,認識植物
- ↑ 國際種子檢驗協會(ISTA) 成立於1924 年,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牟利機構,國際種子檢驗協會
擴展閱讀
- 香海仙報春 Primula wilsonii 植物智 2019-12-19
- 香海仙報春 Primula wilsonii.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