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樹勛舊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樹勛舊居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高樹勛在天津的舊居,始建於1931年,坐落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Hong Kong Road)(今和平區睦南道141號),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高樹勛

高樹勛為河北鹽山人。民國時期軍事人物。他最初曾跟隨馮玉祥,後來與馮一起歸順國民黨,曾在1931年時因不同意蔣介石對共產黨的軍事行動而離開軍隊,暫居天津。1933年5月,他與吉鴻昌前往張家口協助馮玉祥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1937年盧溝橋事件發生後,高樹勛整編河北民團,組成「河北暫編第一師」,後被國民政府整編為「暫編第九師」(後為「新編第六師」)。最後成為十軍團第八軍,由高擔任軍長一職。1940年11月,過去與高同為馮玉祥部屬的39集團軍司令石友三企圖投降日軍;同年12月1日,高樹勛與臧伯風、畢廣垣和孫良誠等人合謀殺掉石友三。

二戰結束後,國共軍事對立明朗化。1945年9月19日,高樹勛被蔣介石任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兼「新八軍」軍長,但高樹勛過去與八路軍關係良好,又不滿蔣介石,於是派出屬下王定南和劉伯承鄧小平聯絡。同年10月30日,高樹勛於邯鄲馬頭鎮率領「新八軍」與河北民兵歸順共產黨,稱為「邯鄲起義」。是國共內戰時期最早歸順共產黨的國民黨將領。同年11月13日,高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高樹勛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逝世於北京[1]

建築

高樹勛舊居東抵雲南路,南臨馬場道,西臨昆明路,院中共有樓、平房29間,北沿睦南道,占地面積1275平方米,建築面積614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局部為三層,建築兩側為平面,中間立面為凸起的半圓形玻璃窗。建築左側設有傘狀塔樓,屋頂為紅瓦坡頂並設有外露的半木屋架構件。外立面為琉缸磚清水牆面和淺色混水牆面搭配,為一座英國民居的風格的建築[2]

視頻

高樹勛舊居 相關視頻

天津歷史——天津五大道高樹勛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