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雲南省西北部的保山市瀘水縣境內,怒江的西岸,位於北緯24°56′~28°23′,東經98°08′~98°53′之間。總面積405549hm²,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生物氣候、垂直帶譜自然景觀、多種植被類型和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種類為目的。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其生物的多樣性,被學術界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 1983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高黎貢山中南段保山市的騰衝縣、隆陽區及怒江州的瀘水縣轄區內建立了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總面積124459hm²。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並相繼成立了貢山、福貢管理所。
  •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北段的怒江省級保護區併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北迄西藏,雲南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 1997年,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確定了17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全球意義的關鍵區域,其中高黎貢山是首要區域——橫斷山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環境

位置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滇西北,位於北緯24°56′~28°23′,東經98°08′~98°53′之間。

保護區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北段在貢山縣境內,位於北緯27゜30′~28゜23′,東經98゜08′~98゜38′之間,中段在福貢縣、瀘水縣境內,位於北緯26゜23′~26゜49′,東經98゜44′~98゜53′之間,南段(怒江片區)在瀘水縣境內,位於北緯25゜33′~26゜09′,東經98゜36′~98゜50′之間。

氣候

高黎貢山山勢陡峭,峰巒起伏,形成了獨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氣候年均溫15左右,谷地因焚風作用而形成乾熱氣候,山頂部氣候惡劣,溫度低;年降水量東西坡雖有差異,但均在3000毫米以上,迎風面降水較多,兩坡均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遞增,山頂降水最多可達3600毫米。

地質地貌

因怒江切割較深,故相對高度甚大,山勢陡峻而險要,是地殼抬升後受河流分割而成的斷塊山地,多為變質岩組成,下部有大面積的岩漿岩分布。

保護對象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生物、氣候、垂直帶譜自然景觀、多種植被類型和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種類為目的。主要保護對象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高山溫性、寒溫性針葉林為主的森林垂直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動植物和特有物種。

植物

保護區已知有種子植物210科1086屬4303種,其中434個為高黎貢山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喜馬拉雅紅豆杉、雲南紅豆杉、長蕊木蘭、光葉珙桐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禿杉桫欏董棕、貢山三尖杉、油麥吊雲杉、十齒花、水青樹、貢山厚朴、紅花木蓮等20種;省級保護植物30種。已知有脊椎動物36目106科582種。

動物

已知有脊椎動物36目106科582種。其中獸類9目29科81屬116種;鳥類18目52科另4亞科343種;兩棲類2目2亞目7科28種及亞種;爬行類2目3亞目9科48種及亞種;魚類5目9科28屬47種及亞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戴帽葉猴白眉長臂猿熊猴、羚牛、豹、白尾稍虹雉等2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穿山甲鬣羚黑頸鸕鶿高山兀鷲血雉灰鶴紅瘰疣螈等47種;省級保護動物5種。此外,2011年還在保護區發現了金絲猴家族新成員——怒江金絲猴

2017年11月,科研人員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過程中,在野外拍攝到一種紅色鬣羚,經專家鑑定,該鬣羚為中國獸類新記錄物種赤鬣羚,這批野外影像資料將為研究赤鬣羚提供珍貴信息。據《世界獸類物種名錄》第三版有關描述,赤鬣羚屬偶蹄目牛科鬣羚屬下的一個單獨物種,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中國國內對該種無確切記錄[2]   。

視頻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段生物多樣性宣傳短片首發
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