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嘴燕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鷗嘴燕鷗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Gelochelidon nilotica 目/科/屬 鴴形/鷗/噪鷗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33-43cm/130-300g |
別名:鷗嘴噪鷗,雌雄同型。虹膜黑褐色。嘴黑色、厚實短。腳黑色。
- 繁殖期成鳥
- 前額、頭頂至後枕黑色。
- 肩、背及翼上淡灰色。其餘部分為白色。
- 非繁殖期
- 頭上轉白色,留下眼後黑色點斑。
- 飛行時,外側初級飛羽為黑褐色。停棲時翼尖超出尾羽。
棲地&習性
海灘和沙丘,鹽沼,製鹽廠,人造島,河流和河豚的繁殖。
常單獨或小群活動,飛行緩慢。會輕掠水面或於泥地捕食,甚少俯衝入水捕食。
繁殖
在歐洲約5月至6月產卵,在庫拉索島約5月中旬,在巴西C島6月,在阿根廷12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飛行時常見的呼叫是帶略微混濁的「 kay-wek」聲。
外觀相似性
普通燕鷗體型較小,嘴細長,腳較短,尾羽分叉較深,外側尾羽外緣黑色。停棲時翼尖與尾羽差距不大。繁殖期體下染紫灰色。minussensis亞種嘴紅色,先端黑色,腳紅色。
紅燕鷗體型較小,嘴細長,腳較短,尾羽分叉較深。停棲時翼尖超出尾羽甚長。初級飛羽內側有白邊。繁殖期體下較白染粉紅色。嘴紅色,先端黑色,腳紅色。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G. n. nilotica (J. F. Gmelin, 1789) – 歐洲南部和非洲西部(南部至毛里塔尼亞,東部至突尼斯),東部至中東,哈薩克斯坦和北部印度次大陸至特貝卡利亞和東北中國(內蒙古東北); 冬天從熱帶非洲穿過波斯灣到印度。
- G. n. affinis (Horsfield, 1821) – 中國E&SE中國(渤海灣沿岸;福建東北部福州,廣東省);冬季主要是東南亞,有些則延伸到西印度洋次大陸,東南可能延伸到澳大利亞。
- G. n. aranea (A. Wilson, 1814) – 從新澤西州(罕見的紐約)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美國海岸,也到古巴,巴哈馬和波多黎各,並沿墨西哥海岸稀疏到達尤卡坦州;沿中美洲海岸和南至巴西和秘魯。
- G. n. vanrossemi Bancroft, 1929 – 加利福尼亞州的W USA(沿海平原和索爾頓海),S到W的墨西哥(北下加利福尼亞州和錫那羅亞,甚至S到Tehuantepec海灣),在阿拉斯加記錄了孤立的繁殖(delta of Copper R);冬天到厄瓜多爾。
- G. n. gronvoldi Mathews, 1912 – 從法屬圭亞那(Cayenne)S到東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海岸和河谷。
- 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可能是gronvoldi或aranea或未描述的種族。[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gull-billed tern,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