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文名;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建造時間;始建於1998年秋

地理位置;武夷山脈北麓的贛東北鉛山縣

總面積;7950公頃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夷山脈北麓的贛東北鉛山縣,始建於1998年秋,經中國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的專家審慎地考察論證後,於2000年12月28日被國家林業局批准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7950公頃,根據景點分布情況及特色,劃分為六大景區。

序言介紹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夷山脈北麓的贛東北鉛山縣,始建於1998年秋,經中國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的專家審慎地考察論證後,於2000年12月28日被國家林業局批准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

公園總面積7950公頃,根據景點分布情況及特色,劃分為六大景區:核心區域---峰頂山景區海拔適中、氣候溫和,離城區較近,兼有「鵝湖之會」的文化背景與贛東北佛教名寺「慈濟禪院」,是具有一定學術氛圍、可集參禪禮佛、垂釣泛舟、野遊踏青、森林浴、生態教育及接待大中型會議於一體的綜合性休閒娛樂中心;七星山景區依託毗鄰福建武夷宮的區位優勢,是一座中高檔休閒度假村;九獅山景區緊接縣城,以兩岸旖旎風光及水上遊樂設施吸引觀光遊客;太源畲鄉風情景區主要體現畲族人民的民族文化,以恢復民風民俗、展示畲鄉風情為主,同時開闢原始林區探險及「水美河漂流」項目;黃崗山景區林深樹密、物種豐富,生物分布的垂直地帶性顯著,是進行科研、考察及登高遠眺的好去處;葛仙山景區內道佛合處、世所罕見,儒釋道三教文化在此均有深厚積澱,優美的民間傳說千古流傳,青山含黛、碧水生煙,閒雲出岫、恍若瓊宮,適合不同文化層次的遊人前往朝真、賞景、吟詠、考證。

景區景點介紹

峰頂山景區

峰頂山,又名鵝湖山,系武夷山系支脈,自閩贛交界處之分水關逶迤北來,結秀於鵝湖。景區總面積1378公頃,林木蓊鬱、鳥語花香,奇峰壁立、谷幽澗深,流泉飛瀑、靜中寓動。《千家詩》所錄唐人王駕的《社日》:「鵝湖山下稻糧肥,豕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便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唐大曆中,洪州(今南昌)馬祖道一(馬祖系禪宗六祖慧能法嗣南嶽懷讓禪師之徒,為南嶽第二世,其洪州禪在中唐時風靡天下,盛極一時)的弟子大義禪師來此開山植錫,大闡宗風,使鵝湖一山聲名遠播,並有唐德宗賜額「鵝湖峰頂禪院」、景德年間改賜「仁壽禪院」之盛舉。盛名之下,加之鵝湖當時系閩浙贛三省要衝,因而,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選擇此山進行學術交流辯論,史稱「鵝湖之會」。此次盛會首開我國學術辯論之先河,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影響深遠、別開生面的學術論辯大會,與會者數百人,天下精英,雲翕霧聚,極一時之盛,被譽為「理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南宋著名愛國將領、詞人辛棄疾與陳亮亦時曾相聚於此,論政填詞。遂使峰頂山於優美的自然景觀之外,積澱了更為深厚的人文內涵。2000年10月,「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便選擇在此處召開。主要景點有「鵝湖書院」、「慈濟禪寺」、「太子廟」、「尼姑塢」、「鴛鴦泉」、「捨身崖」、「四相山」「貴人峰」、「木魚山」「黃巢寨」以及古代入閩必經的官道(驛道)等。

葛仙山景區

葛仙山,主峰海拔1096.3米,從山麓到山頂約15華里(俗稱「上七下八」),屬武夷山中部大支脈的主要山峰之一,系九條山脈匯聚之頂峰。奇峰峻絕、峰巒環簇,呈群山相抱之形,攬飛瀑流泉之勢。幽谷深壑、雲遮霧繞,林木蓊鬱、流丹溢翠,其雲海變化之詭譎、古蹟形勝之迷離、梵宮琳宇之掩映、石刻碑林之撲朔,使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明代趙梧《飛升台記》稱它是:「與九華山,黃山和仙都、雁盪、巫峽諸山同為天下所珍重。」葛仙山之所以聞名遐邇,傳頌千年,源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道學家、醫學家、道教靈寶派創立者葛玄晚年於斯山「收功丹鼎」、「治病濟民」,最後於吳赤烏七年(244),卒于山巔。民間百姓感其恩德乃於茲築小土祠祀之,尊為「葛仙公」、「天機內相」,道教尊稱「太極左仙翁」;道書《雲笈七籤》將其列為「第二十八代神仙」,其傳記及著述分別被收入清《四庫全書》《道藏》。隨後民俗傳說,紛紜迭起,世代相傳。葛仙山既是江南千年全真道教勝地,又是風光旅遊之佳境。它集中國傳統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寓滄桑起落、興衰浮沉於一山,其古蹟形勝,漫山棋布。有洗腳坑、恍腦石、息心岩、仙人足印、雲霧谷、石道人、香爐峰、試劍石、象鼻山、神仙磨、雙龍搶珠、撐腰石等自然景觀,還有慈濟寺、葛仙殿等道佛兩教廟宇宮觀等人文景觀

黃崗山景區

武夷山脈橫亘千里,宛如一條綠色的長龍,蜿蜒逶迤於閩、浙、贛、粵四省,是我國與歐亞大陸東南部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黃崗山景區就處於武夷山脈北麓,區內群峰終年雲霧茫茫、若隱若現,千姿百態,蔚為壯觀。山巒起伏、縱橫交錯,山勢陡峻,溪流切割極深,地形複雜,坡向西南,高度自東向西遞減;南北兩大山谷間溪流迂迴,形成一些山間小盆谷,這些嶺谷相間鑲嵌交錯複雜地形,直接影響着水熱組合重新再分配,並形成多種生態環境,是開展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綜合研究的好地方。且由於這個地區躲過了第四紀冰川的侵襲,南方鐵杉、南方紅豆杉、鵝掌楸、木蓮等五十餘種古生代樹類幸得生存,成為當今孑遺植物,具有極大的科研價值。

畲鄉風情景區

鉛山縣太源畲族鄉,是江西省三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共聚居着520戶1990名畲鄉人民。畲族歷史悠久,相傳遠在高辛帝時,其祖先盤瓠即降生。盤瓠勇猛過人,智謀出眾,武藝超群,在平定外犯的戰鬥中,榮立赫赫戰功。盤瓠子孫生殖繁衍,為謀生計,四處遷徙,其中一支於明清時期,陸續遷至鉛山定居。他們只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史事、習俗都是口口相傳沿襲。「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語」,是畲胞們代代相傳牢記的祖訓。其婚喪嫁娶、時令年節均保留着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該景區將開闢「水美河漂流」、「原始林區探險」、「畲鄉民俗表演」等項目。

九獅過江

口古鎮位於鉛山縣境北的信江與鉛山河交匯處。在清代乾、嘉時期「商賈雲屯雨集,五穀雜處」、「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揚」,與樟樹、吳起、景德鎮並稱「江西四大名鎮」。這裡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歷史上流傳着「隔河二宰相(南宋陳康伯和明費宏),百里三狀元(北宋劉輝、元李謹斯、明費宏)、一門九進士(北宋趙士礽及其子孫八人)」的佳話。河口鎮的街道自古就有「九弄十三街」之稱,其中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相連,被人們稱為「明清一條街」。街道長約2.5公里,寬3-5米,路面用青石板鋪就,由於長期經受獨輪車的負重碾壓,便留下了累累車轍。街道兩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時代建築,房子為磚木結構,門樓上樟木雕刻的鳥獸蟲魚栩栩如生。自明清古街舉目北望,只見信江對岸九座頂部渾圓的紅石山,宛若九隻欲渡信江而又泥足深陷的獅子,便是著名的九獅山。相傳在遠古時期,西邊的大山里住着九隻黑獅精,經常作怪,口噴黑煙,使天空漆黑一團,五穀枯萎,六畜倒斃。住在信江岸邊的小伙子秀哥聽老人說:只有借來仙女的小金雞,才能治住這九隻黑獅精。於是秀哥歷盡艱險從仙女手裡借來小金雞,找到黑獅精藏身的山洞,點燃乾柴,火焚黑獅。痛醒的黑獅從山洞中直撲秀哥,秀哥轉身疾逃,被信江擋住去路,此時小金雞掙脫下地長成一隻大金雞,把秀哥馱過了江,落在對面一座小山上,而九隻黑獅精正一字排在河岸邊欲過江。秀哥趕忙拍擊雞冠,只聽金雞「喔、喔、喔」三聲長啼,頓時烏雲散盡,東方發白,黑獅精陷在河邊,化成九座光禿禿的石山——「九獅山」。後來人們把金雞落腳的地方叫做「金雞山」,信江這一段也被叫做「九獅過江」。傳說是美麗而神奇的,而現實中的信江風光更是美不勝收。坐上遊船,順流而下,在不到4華里的河岸邊依次排列着「美女獻花」、「羅漢獻肚」、「天乳寺」、「龍門第一關」四大景點。在天乳寺的佛殿旁,有一天然水池,池長5米,寬2米、深1米,呈橢圓形。池水自岩底流出,澄碧如鏡,大旱不涸,猶如上天恩賜的乳汁,故名「天乳寺」。岩壁上鐫刻的「天乳寺」三字,每字1米見方,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清康熙年間,建「天池庵」,後改天乳寺,寺門臨信江,佛殿、樓房倚岩構築,獨出匠心。往下游約100多米處便是大王潭,萬曆年間費元祿在斗直如削的岩壁上刻了「龍門第一關」五個大字,每字1.2米見方,橫式排列,筆力蒼勁。該景區內的「章岩洞」曾被朱熹選作講學之所,別名「宣梵院」,歷代名人多有題詠(摩崖石刻),康熙帝贊此處為「章岩月朗中天鏡」。

特色小吃

​燈盞餜:江西省鉛山縣特色小吃,以大米磨漿後,製成燈盞形餜胚再盛之以各色餡料,用小木蒸籠蒸熟即可食用。此點在本省也僅有鉛山一縣獨有。此外還有黃崗山雲霧茶,篁碧苦坑茶,麻稵餜等獨特的具有民俗特色的茶品及小吃。

交通路線

上海--雲南瑞麗的311高速公路穿越九獅過江景區;

由南京軍區督建的浙--贛--閩高標準國防公路(平時作民用)從鵝湖山腳下通過,貫串森林公園重要景點

320國道距鉛山縣城約9公里,與311高速公路相接;

新建成的橫(峰)南(平)鐵路已正式投入客運,改寫了鉛山縣不通火車的歷史,遊客可選擇合適自己的路線乘火車前來觀光;

福建省武夷山市機場距七星山莊或黃崗山景區僅20餘公里,有「巴士」直達;

縣內已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通往各景區的公路交通網絡,大多為瀝青或水泥路面,部分原難行路段正在大力整修,預計2年內將使「行路難」之窘境不復存在。

民俗特色

燈盞餜:江西省鉛山縣特色小吃,以大米磨漿後,製成燈盞形餜胚再盛之以各色餡料,用小木蒸籠蒸熟即可食用。此點在本省也僅有鉛山一縣獨有。此外還有黃崗山雲霧茶,篁碧苦坑茶,麻稵餜等獨特的具有民俗特色的茶品及小吃

相關視頻

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評選為首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