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淮區綠豆機械化栽培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黃淮區綠豆機械化栽培技術隨着農業機械化的逐漸普及,能否機械化成為農戶選擇作物的首要考慮因素。

一、技術名稱

黃淮區綠豆機械化栽培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北方由於天氣乾旱,降雨稀少,便於綠豆收割晾曬,通過割倒機械與撿拾脫粒機的配合較早的實現了綠豆收穫的機械化。而河南在綠豆收穫季節降雨較北方多,生產上能夠適宜機械化收穫的品種少,現有的綠豆種植技術[1]與機械化不相適應,成熟不集中,綠豆第一批莢果收穫時正是植株生長旺盛時期,莖葉含水量大,難以實現莖稈與籽粒的有效分離,這些因素均不利於綠豆機械化收穫的實現。

2009年以來,國家食用豆體系南陽綜合試驗聯合體系及省內從事綠豆科研人員針對上述問題開展攻關,藉助產業技術體系平台,以株型直立、莖稈粗壯、分枝較少、頂莢集中飽滿為目標的開展育種材料篩選,培育理想的適宜機械化生產的品種;並圍繞第一批莢果產量開展綠豆播期試驗、播深試驗、密度試驗、肥料試驗、病蟲草害防控試驗、化控試驗、催熟殺青試驗等單項試驗,在經過組裝試驗示範,最終集成綠豆機械化栽培技術,並進行示範驗證、完善,最終通過示範展示和技術培訓使科研成果迅速得到推廣應用。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 品種選擇:選用株型直立、頂莢飽滿、結莢相對集中、增產潛力大、抗性好的綠豆品種。如宛綠2號、中綠5號、JLPX02。

2. 搶墒早播:小麥收穫完畢,搶時播種,最遲不能超過6月10日。

3. 科學播種,合理密植:畝播量為1.5公斤/畝,播深4-7cm,行距40cm,株距11cm,每畝留苗15000株,。

4. 減施化肥:播種時畝施磷酸二銨或15:15:15通用複合肥20公斤。

5. 病蟲草害防治及化控綜合進行:播後苗前用33%二甲戊靈200ml/畝、25%溴氰菊酯20ml/畝,防治雜草及地老虎等害蟲;出苗後15天,用5%烯效唑80克/畝、25%氟磺胺草醚50ml/畝、10%精喹禾靈40ml/畝4.5%高效氯氰菊酯40ml/畝進行化控、草害及蟲害防治;初花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10g/畝、高效氯氰菊酯[2]40ml/畝、40%乙烯利20ml/畝、50%矮壯素30ml/畝防治豇豆莢螟並進行化控。

6. 適時殺青:90%以上莢果成熟後,用20%敵草快300ml/畝、40%乙烯利100ml/畝殺青。

7. 及時收穫:殺青後5-6天,綠豆乾枯後用稻麥兩用收割機進行一次性收穫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綠豆機械化生產技術示範在2015年開始進行。由於對技術的成熟度、可靠性把握不大,2015年僅在臥龍區臨近試驗基地的地方開展機械化示範。隨着技術的成熟從2016年開始在方城、社旗、宛城、新野、鄧州五個示範縣進行新品種與技術的示範推廣,獲得良好效果。2018年起草並發布了《麥後綠豆輕簡化栽培技術規程》(DB4113/T 249-2018),2019年聯合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起草了《麥茬綠豆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DB41/T 1873-2019)。2019年8月南陽市農技推廣站組織,邀請河南省農學會、河南省種子管理站有關專家進行測產鑑定,綠豆機械化種植技術可提高經濟效益271.3元/畝,節本增收效果顯著。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南陽綜合試驗站多次開展培訓活動,組織基層農技人員、農民合作組織及科技意識較強的農戶召開綠豆新品種推介及綠豆機械化種植技術培訓會;同時利用下鄉的機會在示範基地現場培訓農戶,詳細的講解綠豆機械化栽培技術要點。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使綠豆機械化栽培技術迅速被農戶廣泛應用,通過示範帶動了農戶實現品種與栽培技術的更新換代。截止2021年累計推廣機械化栽培技術5.2萬畝,節約成本1412.61萬元。

三、適宜區域

河南省小麥綠豆一年兩熟產區及生態條件近似產區

四、注意事項

收穫時根據使用的機器類型調整滾筒轉速,普通小麥收割機滾筒轉速一般為300轉左右;根據綠豆籽粒破損情況控制收割速度,破碎率較高時降低收割速度。

參考文獻

  1. 栽培技術:綠豆的種植技術 ,搜狐,2018-11-26
  2. 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 ,搜狐,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