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勝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勝年
出生 1932年2月
中國江蘇
逝世 2009年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知名於 作品風格獨特
知名作品黃勝年詩文集--一個科學院院士的情懷

黃勝年(1932-2009)中國科學院院士

江蘇太倉人。

1955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黃勝年在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領域做過大量開創性的系統研究,完成了各種能量中子引起鈾、鈈、釷等十多個裂變體系的實驗,為鈾、鈈本底中子的測定建立了方法和裝置,從而測定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金屬鈾部件的本底中子。

研究過三分裂現象中各種輕粒子伴隨裂變的關聯特性,並負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實驗室中子測量廳的建設。[1]

個人簡介

核物理學家。江蘇太倉人。1950-1952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1952- 1955 年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學習。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核工業研究生部顧問。測定或澄清了(國外有分歧的)核能利用所需要的某些核數據。完成了各種能量中子引起鈾、鈈、釷核素以及鈾-238、鈈-240自發裂變體系的實驗。建立方法與裝置,完成了金屬鈾本底中子的測定。1979年後,與合作者一起對鐦-252自發裂變這種典型的低激發能裂變進行了系統的詳細的實驗,觀察到高動能事件碎片質量分布上的精細結構,並得出氚和α粒子伴隨裂變(三分裂)的各種關聯特性。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2]

職業生涯

  • 1932年2月生於江蘇太倉。
  • 1950-1952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
  • 1952年-1955年在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學習。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任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
  • 1979年後,與合作者一起對鐦-252自發裂變這種典型的低激發能裂變進行了系統的詳細的實驗,觀察到高動能事件碎片質量分布上的精細結構,並得出氚和α粒子伴隨裂變(三分裂)的各種關聯特性。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3]

個人榮譽

黃勝年

在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領域做過大量開創性的系統研究,曾為研製和發展核物理提供了重要數據,還為軍工任務建立了測定方法和裝置,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金屬鈾部件的本底中子測定。還首次觀察到輕帶電粒子能量較低時咖瑪與中子發射的異常等一系列新的現象,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實驗室建設中作為物理組副組長,負責中子測量廳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三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四等獎。

在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領域做過大量開創性的系統研究,曾為研製和發展核物理提供了重要數據,還為軍工任務建立了測定方法和裝置,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金屬鈾部件的本底中子測定。還首次觀察到輕帶電粒子能量較低時咖瑪與中子發射的異常等一系列新的現象,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4]

研究領域

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中子與各種物質間的相互作用的近代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大致可分為1 .宏觀中子物理:研究各種能量的中子在宏觀物質中的運動規律。2 .微觀中子物理:研究各種能量的中子與分子、原子和核間的相互作用。此學科的研究,在原子動力和國防上都很重要,例如中子輻射武器(中子彈)的研製;並開闢了同位素在各學利和生廠· ,中的應用,還可探索新的利用原子能力一法的重要途徑。

黃勝年詩文集

黃勝年

黃勝年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受家庭的薰陶和學校良好的教育,加上他自己的天賦和勤奮,在文理諸方面都有很深厚的功底。

黃勝年院士的新著《黃勝年詩文集--一個科學院院士的情懷》(原子能出版社,2007年7月版),通過30餘萬字的詩文,令人百感交集。 這著作是一位身患半身不遂、年愈古稀的老者在電腦前單手輸入、一字數敲完成的,記錄了黃勝年先生人生道路上的""和"",凝聚了作者思想和才情的結晶。這些著作里折射出作者心繫國防、熱愛核事業、身殘志堅的高尚情操。[5]

黃勝年院士本色是詩家。黃勝年巧妙運用詩詞翰墨、時代歌弦,形象描繪了繁複的意象世界,深刻表現了瑰偉的時代主題,拓展出自身的詩化人生、文學富礦,用藝術與真愛雄辯地展示出他是一個大寫的中國人,是科壇詩豪,人中傑俊。此書分三卷,一卷為《泥濕步留痕》,選編了黃勝年80首獨標逸韻、辭美旨深的詩詞,足見其古典詩詞深厚的功底與縱橫自如的文學創造力。二卷為《讀詩偶記》,選用了31篇見解獨特、言簡意賅、闡發精微的詩詞評論,多為視角新奇、愉快淋漓之力作。三卷為《未湮沒的徑跡》,實為回憶錄,又分為八章:《逃難童年》《孤島生活》《回到故鄉》《初中時代》《上中三年》《清華園》《俄京立雪》《走進原子》,共83節,這一回憶錄寫至1956年。書里又附有37幅黃院士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留影、彩照。圖文並茂,引人入勝。通觀全書,掩卷深思,腦際里頓時浮現出異彩紛呈的意象世界,美不勝收。黃勝年寫詩作詞時有神來之筆。如他在1948年寫夾竹桃:"也師君子也留紅,半望西庭半倚東。省得年年春意綠,可憐斑葉曉風中。"形神兼備,筆力超邁,為一般詩家所不逮。又如他在1964年寫嘉峪關:"一出雄關淚不干,古來征戰血漫漫而今百族同天下,塞外江南家可安。"再如寫青龍橋:"萬山嫩綠撲窗來,嶺上長城溪上台洞轉峰迴疑路絕,詹公曾此展奇才。"形象貼切,立意深邃,又信筆拈來,清麗自然。

黃勝年酷愛古典詩詞的創作研究,深受婁東詩派影響,且家學淵源綿厚,古典文學功底精湛,在詩學研究上亦別具一格,自成一體。黃勝年在詩作與詩論中,皆盡力表現出主體精神映象的神韻美、空靈美、混沌美,鑄造大美,詩以詠志,生動再現出宏闊的精神世界與多彩的詩化人生。[6]

院士原本是科星。黃勝年靈活運用了科學具象、聰明法則,奮力構建了美妙的科幻天堂,鮮活道出了神聖的科壇獨語,打造出特有的壯偉人生、科學世界。用求索與勤勉,生動地表明也是一個睿智的華夏英才,是科苑巨匠、國家棟樑。長嘯淺吟總關情,詩界科魁孕華章。黃勝年這些洋溢着科學與聰明的詩作與詩論,布滿了科學探索的回憶錄,可以看出他的科學精神、歷史感悟、文化視野、美學思考。他寫於1965年的《菩薩蠻·仿胡喬木詠原子彈》中寫道:"合二而一從頭論,一分為二見矛盾。六合滿巨聲,蘑菇冉冉雲。三斤原子核,瞬息連環裂。四海共歡騰,威震兩萬噸。"用詞的形式揭示了原子彈成功試製之謎。又如他痛悼錢三強老師:"從牛到愛苦研求,居里門牆學最優。裂變三分新發現,也傳佳話足千秋。"短短28個字把錢三強這個居里夫婦的高足、牛頓與愛因斯坦的傳人的大科學家的輝煌一生表現得相當到位。世上科學家與詩人二者不可得兼,黃勝年卻破了這個先例,他既是位科界泰斗,[7]

院士本真乃哲人。黃勝年熟練運用了哲思雋語、理論自覺,成功創設了多元的哲學世界,深入揭示了廣袤的思維空間,雕鑄出聖潔的生命圖騰、精神領地。用超越與堅守,深刻反映出他是一個頭腦清醒的智者,是求索先鋒、思辨奇才。黃勝年的詩作、詩論、回憶錄皆布滿着哲理與**,洋溢着大愛與深情。其詩論《英雄究竟誤蒼生》《魯迅懷疑豈偶然》等皆是詩化的哲理小品,滿是辯證色彩。黃勝年滿懷凝思與遐想,用多視角、多色調的哲學思考竭力開墾出心田裡一片沃土與淨壤,在思想與藝術的自由王國里真實記述了一位哲人與院士的文學足跡。[8]

一代科壇詩豪,萬載院士情懷。這部院士、詩家、哲人專心力寫就的文集將以其獨具的特質與魅力燭照世人。

相關報導

身在病床,心系太滄

得知黃勝年院士住院的消息,市檔案局立即派專人前往北京友誼醫院探望黃院士。見到病床上戴着氧氣罩的黃勝年院士,市檔案局一行人不禁一陣揪心。他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院、核物理所、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級科學獎狀。這位為共和國科學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正頑強地與病魔抗爭着。

黃院士的夫人葉宗垣女士說,黃院士一直關注着太倉社會經濟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太倉檔案工作更是給予熱情的支持。這次知道家鄉的人要來,他囑咐着要把檔案親手交給太倉市檔案局工作人員。隨即,葉女士從床頭櫃裡取出一個裝着黃院士珍貴檔案資料的紙盒,裡面有黃院士的院士證、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獲的獎章及證書、保存完好的太倉吳梅村雕橋荘歌序書法帖、他的自序底稿、他和吳健雄夫婦、王淦昌的合影等珍貴資料,其中他在所著的《黃勝年詩文集--一個科學院士的情懷》一書中,回憶了他在太倉的童年生活和在太倉師範學校的學習生活,展現了他對家鄉不能割捨的熱愛和想念之情。

當接過這些檔案資料時,大家都向這位科學家致以了崇高的敬意。這些檔案不僅輝映着黃院士獻身科學事業的崇高精神,更彰顯了黃院士身在異鄉的拳拳思鄉之情,更有罹患重症的他對家鄉檔案事業的殷切關心。臨走的時候,檔案局工作人員拉着黃院士的手不舍地說,黃院士一定要早日康復,工作人員們都等着黃院士再到家鄉去看看,黃院士動一下手,工作人員們就知道黃院士聽見了。當工作人員們放下黃院士的手時,黃院士的手指輕輕顫動了幾下,病房裡的每個人都被這份純厚的鄉情深深地感動了。[9]

文獻參考

  1. 其研究成果曾多次獲國家、部級科技獎。
  2. 黃勝年-那些遠去的背影科學網
  3. (學部委員)。
  4. 黃勝年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科網
  5. 反映了一位科學家絢麗多彩的人生
  6. 這也是這位大科學家的過人之處。
  7. 又是位詩壇俊傑。
  8. 這種探求彌足珍貴。
  9. 黃勝年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