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黎遂球(1602年-1646年),字美周番禺(今廣州番禺板橋鄉)人。於廣東省城豪賢路出世。

自幼聰慧,師從陳子壯天啟六年(1626年)縣試冠其曹,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再試不第。與徐汧吳偉業張溥金聲陳際泰有往來。崇禎初年,過揚州,參加「黃牡丹會」,賦詩十首,名列第一,有「牡丹詩狀元」之譽。

清軍南下,任南明朝廷兵部職方司主事,守贛州。城破,肋部中三箭下馬,被清兵數槍刺死,弟黎遂淇同殉節,贈兵部尚書,諡忠愍。著有《蓮須閣詩文集》、《易史》。

目錄

成就

黎遂球工畫山水,早年刻意學文徵明用筆,後師法黃公望、倪瓚。所作筆墨蒼莽,老辣明秀,功力深湛。兼寫花卉、翎毛、魚蟲。《黃牡丹詩畫圖》卷,陳澧為之題詩。水墨畫魚、蝦、螺、雞圓勁沉着,富有情趣。傳世作品有崇禎十四年(1641年)作《送區啟圖北上山水圖》冊頁,現藏廣州美術館。工詩文,著有《蓮須閣詩文集》《周易爻物當名》二卷。

軼事

黎遂球及方國驊

1602年,著名詩人黎遂球在濠弦里出世。起初黎遂球父親黎密在鄉下生了好幾個女兒卻無男丁,有風水先生指點黎密搬入省城居住為宜,黎密在濠弦里住了兩年,黎遂球出世。黎遂球幾歲的時候,一天與小夥伴遊戲,突然發現住家東邊的井水溢出井外,後來聽大人說是因為附近一金姓院子水池裡有蛟龍出現所致。母親叫黎遂球不要到井附近玩耍,不久黎遂球祖母得了重病,嚇得大家趕緊搬回鄉下住,黎遂球也跟着母親去了外婆家。1630年的一天,黎遂球回濠弦里,他發現該井依然如故,想起當年父母為了全家安全而搬遷,不勝感嘆。黎遂球翻閱書籍,書里說若井水涌沸是寓意吉祥,並非有什麼倒霉的蛟龍。於是黎遂球搬回濠弦里,他在自家頂層建一蓮須閣,又因為黎遂球和兒子在樓上讀書,其詩文集名為《蓮須閣集》。1640年春,黎遂球到了揚州,適逢當地以牡丹為題徵集詩歌,黎遂球即席詠詩10首,力壓群英得了第一,被譽之為「牡丹狀元」。一連三天,黎遂球在揚州披紅戴花騎馬巡遊,接受慶賀。當他返回廣州時,近千餘人到郊外迎接,珠江上有數十艘樓船畫舫,人們載歌載舞,成一時佳話。後來黎遂球在濠弦里再建一閣來藏書,並在前面小路種植桃、李、柳、桂、蕉、蘭等植物,黎遂球說在此地臨窗北望便可見到越秀山上朝漢台,娟翠鮮姣,相對如笑,因此他將此樓名為晴眉閣,並撰《晴眉閣記》。

明末抗清志士方國驊也曾住在濠弦里。清初大軍南下,陳子壯、陳邦彥等反清復明,南明翰林院庶吉士方國驊亦列其中。方國驊在濠弦里的住宅名為「濠弦草堂」,方氏有《夢還濠弦草堂》詩云:「草堂昨夜夢,了了見茅屋。畫壁存龍蛇,去向月痕讀。破瓦盈蛛絲,短簷巢小鵴。直指當年題,日色照離陸。側戶履花寮,蘭芷香若馥。廚煙凌高霄,庶婦羞香蔌。出還理鄴架,恍惚昔萬軸。細雨濕庭階,父老相過逐。予亦冠帶迎,樽罍走童僕。山雞覺蘧然,往事千行哭。」方氏筆下的濠弦里是一條小巷,經歷烽火戰亂,這裡頹垣敗瓦,滿目瘡痍。[1]

參考文獻

  • 《廣州市志》
  • 韋盛年.《黎遂球年譜簡編》.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1期.
  • 豪賢路上話今昔, 鳳凰網資訊, 20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