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果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齒果草 |
齒果草,遠志科一年生草本,直立,多分枝,高5-23厘米。根纖細,芳香。莖細弱,無毛,具翅。
產雲南南(普洱、勐臘、景洪)和東南(屏邊、金平、河口),海拔600-1450米的濕潤草地上。分布於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至熱帶大洋洲亦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齒果草
- 拉丁學名;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
- 別稱;蘿莽、細黃藥、一碗泡、斬蛇劍、過山龍、小膩藥
- 二名法;Salomonia cantoniensi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芸香目
- 亞目;遠志亞目
- 科;遠志科
- 族;遠志族
- 屬;齒果草屬
- 亞屬;齒果草組
- 種;齒果草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
形態特徵
齒果草(原變種)莎蘿莽(海南植物志),細黃藥(雲南屏邊),一碗泡、斬蛇劍、過山龍(廣西)
一年生直立草木,高5-25厘米;根纖細,芳香。莖細弱,多分枝,無毛,具狹翅。單葉互生,葉片膜質,卵狀心形或心形,長5-16毫米,寬5-12毫米,先端鈍,具短尖頭,基部心形,全緣或微波狀,綠色,無毛,基出3脈;葉柄長1.5-2毫米。
穗狀花序頂生,多花,長1-6厘米 ,花後延長。花極小,長約2-3毫米,無梗,小苞片極小早落;萼片5,極小,線狀鑽形,基部連合,宿存;花瓣3,淡紅色,側瓣長約2.5毫米,龍骨瓣舟狀,長約3毫米,無雞冠狀附屬物;雄蕊4,花絲長約2毫米,花絲幾乎全部合生成鞘,並與花瓣基部貼生,鞘被蛛絲狀柔毛,花葯合生成塊狀;子房腎形,側扁,徑約1毫米,邊緣具三角狀長齒,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長約2.5毫米,光滑,柱頭微裂。
蒴果腎形,長約1毫米,寬約2毫米,兩側具2列三角狀尖齒。果爿具蜂窩狀網紋。種子2粒,卵形,徑約1毫米,亮黑色,無毛,無種阜。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坡林下、灌叢中或草地,海拔600-1 450米。
分布範圍
產於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非律賓至熱帶澳大利亞。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摺疊編輯本段主要價值
本種全草入藥。有解毒消炎、散瘀鎮痛的功能。
全草入藥,能解毒消炎,抗菌鎮痛,治毒蛇咬傷。
水藥;川風:治癰瘡腫毒,蛇傷,跌打損傷《水醫藥》、《滇省志》。
景頗藥;Shilrang brun,烏仕拉籠:治癰瘡腫毒,蛇傷,跌打損傷《德宏藥錄》。
苗藥;白蛇草:全草治蛇傷,刀傷,無名腫毒《湘藍考》 。
全草(吹雲草):辛,平。解毒,消腫,散瘀,鎮痛。用於腎炎水腫,風濕關節痛,血崩,癰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骨折。
本段變種
小果齒果草()(變種)小膩藥(雲南屏邊)
本變種不同於齒果草(原變種)的主要特徵是其果較小,邊緣近無齒。
產雲南南部和東南部;生于山坡林緣、灌叢中或潮濕的草地上,海拔1100-1 350米。分布於尼泊爾。
本變種全草可藥用,民間用於治療口瘡。 [1]
參考文獻
- ↑ 這味草藥叫「齒果草」常生長于山坡草地,治療牙痛有好效果」,騰訊,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