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葵(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龍葵(中草藥材)

龍葵(學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葉子互生,近全緣;夏季開白色小花,4-10朵成聚傘花序;球形漿果,成熟後為黑紫色。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幾乎全中國均有分布。喜生于田邊,荒地及村莊附近。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龍葵

拉丁學名:Solanum nigrum 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菊亞綱

目:茄目

科:茄科

屬:茄屬

亞屬:龍葵亞屬

種:龍葵

採收用法: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分布區域: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分布於亞歐大陸,亦移植到美洲和澳大利亞。

藥理介紹

各種名稱

中文名

龍葵

拼音Lónɡ Kuí

別名

  • 全國中草藥匯編》:龍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
  • 中藥大辭典》:苦菜(《唐本草》),苦葵、老鴉眼睛草、天茄子(《本草圖經》),天茄苗兒(《救荒本草》),天天茄(《滇南本草》),救兒草、後紅子(《滇南本草圖說》),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綱目》),天泡果(《植物名實圖考》),七粒扣、烏療草(《福建民間草藥》),黑天棵(《江蘇植藥志》),黑天天、黑星星、野茄子(《東北藥植志》),惹子草、野辣子(《中國土農藥志》),黑姑娘(《河北藥材》),野辣椒樹(《江西民間草藥》),烏歸菜(《閩南民間草藥》),野海椒(《四川中藥志》),龍眼草(《遼寧經濟植物志》),黑茄。
  • 中華本草》:苦菜、苦葵、老鴉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兒、天天茄、救兒草、後紅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天泡果、七粒扣、烏疔草、野茄子、黑姑娘、烏歸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墜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鈕子、野辣椒、野葡萄、酸漿草、水苦菜、野傘子、飛天龍。

英文名:Black Nightshade Herb, Herb of Black Nightshad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nigrum L.

來源

為茄科茄屬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 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少花龍葵Solanum nigrum L var pauciflorun Liou分布於南部各省,也做龍葵入藥。[1]

性味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苦,寒。有小毒。

《中藥大辭典》

苦,寒。

  •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 ③《綱目》:「苦微甘,滑,寒,無毒。」
  • ④《貴州草藥》:「性平,味辛,苦。」

《中華本草》

味苦;性寒。[2]

功能主治

  •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感冒發燒,牙痛,慢性支氣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帶,癌症;外用治癰癤疔瘡,天皰瘡,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15~5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 《中藥大辭典》: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濕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

  • ①《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 ②《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 ③《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 ④《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 ⑤《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癱癢痛,祛皮膚風。」
  • ⑥《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 ⑦《綱目》:「苗:消熱散血。」
  • ⑧《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50克。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 《中華本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脾胃虛弱者勿服。

  • 《全國中草藥匯編》

備註

  • (1)治療咽喉腫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葉等藥同用。治療外科癰腫疔毒,可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內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藥同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澤瀉、木通等藥同用。用本品治療癌腫,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藥同用。
  • (2)據古代文獻記載,服食本品可解勞少睡。現在臨床上試用本品作為避倦防睡藥,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療效。[3]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莖直立或下部偃臥,有稜角,沿稜角稀被細毛。葉互生;卵形,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漸狹小至葉柄,先端尖或長尖;葉大小相差很大,通常長4~7厘米,寬3~5厘米,大者長可達13厘米,寬至7厘米;葉緣具波狀疏鋸齒,每邊約3~4齒,齒寬約5毫米,長約3~4毫米;葉柄長15~35毫米,大葉的柄長可達5厘米。傘狀聚傘花序側生,花柄下垂,每花序有4~10花,花白色;萼圓筒形,外疏被細毛,裂片5,卵狀三角形;花冠無毛,裂片輪狀伸展,5片,呈長方卵形;雄蕊5,着生花冠筒口,花絲分離,內面有細柔毛;雌蕊1,子房2室,球形,花柱下半部密生長柔毛,柱頭圓形。漿果球狀,有光澤,成熟時紅色或黑色。種子扁圓形。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於路旁或田野中。全國各地均有分布。[4]

化學成分

  • 《中藥大辭典》:含龍葵鹼(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龍葵定鹼(solanigridine)、皂甙、維生素C、樹脂。
  • 《中華本草》:龍葵地上部分含澳洲茄鹼(solasonine),澳洲茄邊鹼(solamargine),β-澳洲茄邊鹼(β-solamargine)[1]。橙色果實中含α-胡蘿蔔素(α-carotene)[2],果實中還含有植物凝集素(lectin)[3],澳洲茄胺(solasdine),N-甲基澳洲茄胺(N-methylso-lasodine),12β-羥基澳洲茄胺(12β-hydroxysolasosine),西紅柿烯胺(tosodine),12β-羥基澳洲茄胺(12β-hydroxysolasodine),西紅柿烯胺(tomatidenol),毛葉冬珊瑚鹼(solanocapsine),替告皂甙元(ti-gogenin)[4],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25D,5α-呋甾烷-3β,26-二醇-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ranosyl-22-methoxy-25D,5α-furostan-3β,26-diol-3-O-β-lycoterraoside],去半乳糖替告皂甙(desgalactotigonin)[5],替告皂甙元四糖甙SN-4(tigogenin tetraoside SN-4)[5,6],SN-a即澳洲茄胺,SN-b,即澳洲茄醇胺(solanaviol),SN-d,即12β-羥基-26-去甲澳洲茄胺-26-羥酸(12β-hydroxy-26-norsolasodine-26-carboxylic acid)SN-e,即澳洲茄醇胺-3-β-茄三糖甙(solanaviol-3-β-solatrioside),SN-f,即12β,27-二羥基澳洲茄胺-3-β-馬鈴薯三糖甙(12β,27-dihydroxyso-lasodine-3-β-chacotrisoide)[6]。果實中尚含有α-澳洲茄邊鹼(α-so-lamargine),α-澳洲茄鹼(α-solasonine)[7],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8]。果實中的脂肪和生物鹼的含量在成熟期間逐漸增加,如澳洲茄胺不成熟時時占4%-5%,成熟後占5%-6%,但茄啶(solanidine)在果實不成熟時含有,成熟後卻消失了[9]。種子油中含有膽甾醇(cholesterol)[10]。從根莖中分得龍葵皂甙(ut-troside)A、B,龍葵螺甙(uttronin)A[11、B[12]。

葉中含槲皮素-3-O-(2Gla-α-鼠李糖基)-β-葡萄糖基(1→6)-β-半乳糧甙[quercetin-3-O(2Cal-α-rhamnosyl)-β-glucosyl(1→6)-β-galactoside],槲皮素-3-O-α-鼠李糖基(1→2)-β-半乳糖甙[querce-tin-3-O-α-thamnosyl(1→2)-β-galctoside],槲皮素-3-β-葡萄糖基(1→6)-β-半乳糖甙[quercetin-3-β-glucosyl(1→6)-β-galactoside],槲皮素-3-龍膽二糖甙(quercetin-3-gentiobiosid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13]。

此外,還含有23-O-乙酰基-12β-羥基澳洲茄胺(23-O-acetyl-12β-hydroxysolasodine)[14]。[5]

複方

《中藥大辭典》:

  • ①治疔腫:老鴉眼睛草,擂碎,酒服。(《普濟方》)
  • ②治癰無頭:搗龍葵敷之。(《經驗方》)
  • ③治一切發背癰疽惡瘡:蝦蟇全個,同老鴉眼睛藤葉搗敷。(《袖珍方》)
  • ④治瘰癧:山海椒、桃樹皮各等分研末調麻油敷患處。(《貴州草藥》)
  • ⑤治天庖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綱目》)
  • ⑥治跌打扭筋腫痛:鮮龍葵葉一握,連須蔥白七個。切碎,加灑釀糟適量,同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二次。(《江西民間草藥》)
  • ⑦治吐血不上:人參一分,天茄子苗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人參散)
  • 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兩,佛指甲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 ⑨治痢疾:龍葵葉八錢至一兩(鮮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 ⑩治急性腎炎,浮腫,小便少:鮮龍葵、鮮芫花各五錢,木通二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6]

臨床應用

《中藥大辭典》

治療慢性氣管炎

龍葵全草(干)1兩,桔梗3錢,甘草1錢,為一日量。製成糖衣片,每日3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5~7天。治療969例,總有效率為87.5%,顯效率為56.14%。據觀察,單純型比喘息型效果好;止咳,祛痰的療效比平喘和消炎好,在10天內有75%的病例發生療效。據X線和痰細胞觀察,肺紋增粗、柱狀上皮細胞和炎症細胞治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減少,提示病變組織有修復的可能。此外,亦有用龍葵果製成酊劑,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10日為一療程。治療52例,103個療程後近期控制47例。

治療癌病

鮮龍葵全草2兩(干品1兩),鮮半枝蓮4兩(干品2兩),紫草5錢,每日2次煎服。治療惡性葡萄胎4例,均獲治癒;配合手術切除、化療、放射治療子宮絨毛膜癌、卵巢癌腫、肝癌等多例,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此外,以單味龍葵2~3兩煎服,還治癒纖維肉瘤1例,隨訪1年無復發。

用於止癢

取龍葵全草(除根)鮮品2兩(干品1兩),加水800毫升,煎15~20分鐘。每日1劑,上、下午兩次分服。按皮膚病的病程長短,服藥7~25天不等。觀察50例擴散性濕疹,全部患者皆具有廣泛性皮膚損害,瘙癢劇烈,曾使用鈣劑及普魯卡因靜注、口服非那根或苯海拉明,均只起暫時安靜作用;改服龍葵後,患者皮膚水腫逐漸消退,癢感減輕。計有顯著止癢效果者7例,服藥後可維持3~4小時不癢,小便稍增多,晚上睡眠好;有止癢效果者25例,服藥後瘙癢可減輕2~3小時,睡眠較好;稍有止癢效果者10例,服後癢稍減輕;無效8例。實踐證明,本品具消腫、止癢和微弱興奮作用,為一種非鎮靜性止癢劑,不宜夜晚投藥。對於白天精神不佳、晚間失眠、皮損廣泛、具有皮膚水腫且瘙癢的病例,療效較好。其止癢作用屬非特異性的,與鎮痛劑的作用相類似,只能起對症治療作用,因此,須針對病因,予以綜合治療。

性狀

性狀鑑別:莖圓柱形,多分枝,長30-70cm,直徑2-10mm,表面黃綠色,具縱皺紋。質硬而脆,斷面黃白色,中空。地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橢圓形,長2-12cm,寬2-6cm,先端銳尖或鈍,全緣或有不規則波狀鋸齒,暗綠色,兩面光滑或疏被短柔毛;葉柄長0.3-2.2cm。花、果少見,聚傘花序蠍尾狀,腋外生,花4-6朵,花萼棕褐色,花冠棕黃色。漿果球形,黑色或綠色,皺縮。種子多數,棕色。氣微味淡。

以莖葉色綠、帶果者為佳。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有氣孔、非遙毛及少數腺毛。非腺毛1-5細胞,以3-4細胞多見,有的有1-2細胞縊縮,長33-324μm,直徑21-75μm,壁稍厚,具疣狀突起。腺毛頭1-3細胞,類圓形,直徑24-33μm,柄單細胞。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副衛細胞3-5個。

藥理作用

  • 抗炎作用:提取物對動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有考的松樣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及透明質酸酶的活性;對動物的過敏性、燒傷性、組織胺性休克有某些保護作用,還能增加小鼠胰島素休克的存活率,並能促進抗體的形成。
  • 對血糖的影響:澳洲茄鹼對大鼠腹腔注射時(50-100mg/kg),可升高血糖(甙元無此作用),但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則血糖不升高。對切除腎上腺後的大鼠,則於注射後3-4小時內死亡,此時有血糖降低及乳酸升高現象,口服葡萄糖可延緩動物死亡。龍葵鹼對大鼠腹腔注射(5-30mg/kg)也能升高血糖,明顯降低對葡萄糖的耐量(試驗);對摘除腎上腺大鼠,則可引起血糖降低而死亡(如事先禁食24小時,則血糖降低較少,亦不致死亡),故其對血糖的影響,與腎上腺有關。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是升高血糖的原理之一。
  • 對中樞神經的作用:所含澳洲茄胺0.5mg/kg給予大鼠或家兔可增強大腦皮質對刺激的反應性和增進條件反射活動,連續給藥5-10天或一次給予5mg/kg則所得結果相反,大劑量並降低痛覺的敏感性。結果表明:澳洲茄鹼小量能增強動物(大鼠、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大量則增強抑制過程。
  • 降壓:龍葵煎劑0.5g/kg靜脈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壓下降,心率變慢,15g/kg灌胃也可使腎型高血壓犬血壓下降。
  •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龍葵煎劑10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體內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
  • S. Xanthocarpum則對支氣管哮喘有良好功效,這是由於其葉、莖的醇提取物中的生物鹼部分,能使肺、支氣管組織中的組織胺耗竭,其中所含硝酸鉀的無機鹽類的祛痰作用也發揮部分影響。
  • 同屬植物耳狀茄Solanum auriculatum之甙類生物鹼有鎮靜、降溫作用。
  • 其他作用:據初步試驗龍葵果有鎮咳、祛痰作用。亦有報告龍葵有阿托品樣作用。澳洲茄鹼對心臟有興奮作用,龍葵鹼則為抑制作用,兩者對平滑肌皆為興奮。它還能降低血濃凝固性。抑菌試驗龍葵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豬霍亂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毒性

龍葵鹼作用類似皂甙,能溶解血細胞。過量中毒可引起頭痛、腹痛、嘔吐、腹瀉、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後慢、精神錯亂,甚至昏迷。曾有報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龍葵果實而致死亡(與發芽馬鈴薯中毒相同)。澳洲茄鹼作用似龍葵鹼,亦能溶血,毒性較大。

炮製淨制

除去雜質,老梗及殘留根。泡水洗淨,曬乾。切段;曬乾或烘乾篩去雜質。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比較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較好。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9-10月,採摘成熟果實,堆放在陰濕處,讓果皮自然漚爛,至第2年春季取出,搓去果皮,洗淨備用。4月播種。播挖土地,敲細整平,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33cm×3cm開穴,深約3cm,施入人畜糞水,每1hm2用種子3.75cm×4.5kg,與草木灰及人畜類水拌勻撒播穴里,蓋草木灰一把。澆水。

田間管理:苗高7-10cm時勻苗、補苗,每穴有苗3-4株,阻礙後中耕除草,並施人畜糞水1次。6-7月再中除和施人畜糞水1次。

各家論述

  • 1.《本草正義》:龍葵,可服可敷,以清熱通利為用,故並治跌仆血瘀,尤為外科退熱消腫之良品也。
  • 2.《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 3.《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 4.《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 6.《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癩癢痛,祛皮膚風。
  • 7.《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 8.《綱目》:苗:消熱散血。

龍葵新介紹

很多癌症都怕這一味藥

龍葵又名苦菜、苦葵、天茄子、飛天龍等,是中醫常用的治療癌症的藥物,下面是一些網站為您介紹一下有關龍葵的知識。

龍葵是一年生草本茄科植物,它的繁殖能力很強,對環境要求不高,到處都有它的身影,全國各地均有生長。由於龍葵的葉子很像茄子葉,所以一些地方稱之為天茄子、野茄子。

龍葵的成熟果實就是前面提到的「黑豆」,是可以食用的部分。但是龍葵植株本身以及未成熟的青果實,含有一種叫做龍葵鹼的物質,食用過量會出現中毒反應。

龍葵的抗氧化功能強,癌症患者很適合吃。癌症通常是熱毒、血瘀、陰虛、氣滯綜合交織而成的,熱毒通常是外來毒素在有意或無意下進入人體所引起。

龍葵全草入藥,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備用。其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內服可治療感冒、牙痛、慢性支氣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帶異常和癌症等;

外用可治癰癤疔瘡、天皰瘡、蛇咬傷等。龍葵是臨床上用來治療腫瘤的常用中藥。文獻記載,龍葵配合手術、化療、放療,對子宮絨毛膜癌、卵巢癌、肝癌等,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研究發現,龍葵對小鼠子宮頸癌U14、肉瘤S180、艾氏腹水瘤實體型有抑制作用。複方龍葵注射液對小鼠肝癌(H22)腹水型癌細胞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癌率達87.4%。同時癌細胞膜表面磷酸二酯酶和Na+-K+-ATP酶活性均下降。膜表面微絨毛明顯消退。龍葵乾燥綠果中提取的龍葵總堿對動物移植性腫瘤的抑制率為40%~50%。

龍葵可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消瘤抗癌。主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腎炎水腫。

  • 1、治療鼻咽癌:龍葵、白花蛇舌草、金銀花各40g,野菊花、麥門冬、生地黃各20g,山豆根、甘草各15g,紫草、薏苡仁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實用抗癌驗方》
  • 2、治療喉癌:龍葵30g,蛇莓15g,蜀羊泉30g,七葉一枝花15g,開金鎖15g,燈籠草19g,潰爛者加蒲公英30g,半枝蓮10g。水煎服,每日1劑-----《癌癥家庭防治大全》
  • 3、治療胃癌、食管癌:龍葵30g,白毛藤15g,黃藥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中國民間百草良方》
  • 4、治療胃癌 :
    • 龍葵、白英各50g,蛇莓15g,水煎服-----中國民間單驗方
      • 龍葵、金剛刺各30g,白英、蜀山泉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實用抗癌驗方1000首》
  • 5、治療消化道癌症:龍葵、白英各50g,蛇莓25g;或用鮮龍葵60g,白英、黃藥子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中藥手冊》
  • 6、治療肺癌:鮮龍葵50g。水煎服,每日1劑-----《一味中藥巧治病》
  • 7、治療癌性胸腹水:鮮龍葵500g(干品120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 8、治療乳腺癌:龍葵50g,蛇果草25g,白英50g,蒲公英50g。每日1劑,水煎服《抗癌中草藥大辭典》
  • 9、治療肝癌:
    • 龍葵全草50~100g。水煎服,每日2次-----《一味中藥巧治病》
      • 龍葵60g,十大功勞30g。 水煎服,每日1劑-----《新編中醫入門》
  • 10、治療濕熱瘀毒型腎癌或腎盂癌:龍蛇陽泉湯加減:白英30g,龍葵30g,蛇莓30g,半枝蓮30g,瞿麥20g,黃柏15g,延胡索10g,土茯苓30g,大薊、小薊各30g,仙鶴草30g,竹茹、竹葉各10g。水煎服每日1劑-----《中醫腫瘤學》
  • 11、治療膀胱癌
    • 龍葵、白英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腫瘤的診斷與防治》
      • 鮮龍葵、豬殃殃、大薊、小薊、半邊蓮各60g。煎湯代茶飲-----《浙江中醫腫瘤研討會資料選編》
  • 12、治療子宮頸癌:龍葵30g,水煎服,每日3次-----《抗癌良方》
  • 13、治療絨毛膜癌:
    • 龍葵60g。水煎服,每日3劑-----《癌癥秘方驗方偏方大全》
      • 龍葵90g,十大功勞葉5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菝葜根30g。水煎服,每日1劑,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服藥前應先手術清除病竈-----《千家妙方》
  • 14、治療白血病:龍葵、半枝蓮、紫草根各60g,土茯苓120g。水煎服,每日1劑-----《實用抗癌驗方》
  • 15、治療骨纖維肉瘤:龍葵60~90g。水煎服,每日1劑-----《中藥大辭典》。

注意事項:龍葵中含有龍葵素、茄鹼等有毒物質,可生食,食用前必須經開水漂燙浸泡,去掉有毒物質後方可食用。[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