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3D顯示技術與器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3D顯示技術與器件》,王瓊華 著,王瓊華 編,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是由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1930年創建的龍門聯合書局於1954年8月合併成立的;目前公司年出版新書3000多種,期刊500多種,形成了以科學(S)、技術(T)、醫學(M)、教育(E)、人文社科(H)[1]為主要出版領域的業務架構[2]

內容簡介

全面系統地介紹三維立體顯示的原理、常見的技術和器件,以及實際應用。具體包括三維立體顯示的立體視覺原理、發展歷史與分類、助視三維立體顯示、光柵三維立體顯示、集成成像三維立體、全息三維立體、體三維顯示以及其他立體顯示的技術與器件。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3D顯示的概念與分類

1.2 3D顯示的發展歷程

1.3 3D顯示的應用與意義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2章 立體視覺原理

2.1 人眼視覺功能

2.1.1 亮度分辨能力

2.1.2 空間分辨能力

2.1.3 時間分辨能力

2.1.4 顏色分辨能力

2.1.5 眼球運動

2.1.6 空間知覺

2.2 雙眼視覺

2.2.1 雙眼視野

2.2.2 雙眼視覺功能

2.3 深度暗示

2.3.1 心理深度暗示

2.3.2 生理深度暗示

2.4 錯覺圖像

2.5 基於雙目視差的3D顯示原理

參考文獻

第3章 2D顯示技術與器件概述

3.1 LCD技術與器件

3.1.1 LCD概述

3.1.2 三種主要的LCD器件

3.1.3 LCD的工作模式

3.2 PDP技術與器件

3.2.1 PDP的結構與原理

3.2.2 PDP的種類

3.2.3 PDP的特點

3.3 OLED技術與器件

3.3.1 OLED的結構與原理

3.3.2 常見的OLED材料

3.3.3 OLED的種類

3.4 投影顯示技術與器件

3.4.1 LCD投影機

3.4.2 LCOS投影機

3.4.3 DLP投影機

3.5 其他2D顯示技術與器件

3.5.1 FED器件

3.5.2 VFD器件

3.5.3 電泳顯示技術

3.5.4 激光顯示器

參考文獻

第4章 3D動畫技術

4.1 3D動畫的發展和特點

4.1.1 3D動畫的發展

4.1.2 3D動畫的特點

4.2 3D幾何造型基礎

4.2.1 3D圖形系統的幾何元素

4.2.2 形體表示的數據模型和過程模型

4.3 正則實體運算與3D物體表示方法

4.3.1 3D實體的正則運算

4.3.2 3D物體的表示方法

4.4 計算機3D圖形處理

4.4.1 模型處理

4.4.2 光照處理

4.4.3 材質處理

4.4.4 其他處理

4.5 3D建模軟件3ds Max簡介

參考文獻

第5章 助視3D顯示技術與器件

5.1 分色3D顯示技術與器件

5.1.1 互補色3D顯示的原理與器件

5.1.2 光譜分離3D彩色顯示技術

5.2 偏振光3D顯示技術與器件

5.2.1 偏振光3D顯示的結構與原理

5.2.2 單投影機偏振光3D顯示系統

5.2.3 直視偏振光3D顯示器

5.3 快門3D顯示技術與器件

5.3.1 快門3D顯示系統的結構與原理

5.3.2 液晶快門眼鏡及其配套的顯示模式

5.4 頭盔3D顯示器

5.4.1 頭盔顯示器的結構與原理

5.4.2 頭盔顯示器的部件設計

參考文獻

第6章 光柵3D顯示器

6.1 光柵3D顯示器的結構與原理

6.1.1 光柵3D顯示器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6.1.2 光柵3D顯示器的部件

6.1.3 多視點3D顯示與斜置光柵

6.2 狹縫光柵的設計

6.2.1 前置狹縫光柵的設計

6.2.2 後置狹縫光柵的設計

6.3 柱透鏡光柵的設計

6.3.1 柱透鏡單元光傳輸特性

6.3.2 柱透鏡光柵參數的確定

6.4 合成圖像的生成方法

6.5 光柵3D顯示器的視區與串擾

6.5.1 立體視區

6.5.2 立體圖像的串擾

參考文獻

第7章 光柵3D顯示技術

7.1 莫爾條紋的消除方法

7.2 偽立體圖像的消除方法

7.2.1 全黑視差圖像法

7.2.2 偏光條柵法

7.2.3 頭部跟蹤法

7.3 狹縫光柵3D顯示器的串擾減小方法

7.3.1 基於減小狹縫光柵透光條寬度的方法

7.3.2 基於階梯狹縫光柵的方法

7.3.3 基於雙狹縫光柵的方法

7.4 柱透鏡光柵3D顯示器的串擾減小方法

7.4.1 基於視差圖像灰度調整的方法

7.4.2 基於子像素位置調整的方法

7.5 高分辨率3D顯示的實現方法

7.5.1 空間復用技術

7.5.2 高幀頻技術

7.5.3 雙光柵技術

7.6 2D/3D顯示兼容的實現方法

7.6.1 狹縫光柵2D/3D顯示兼容的實現方法

7.6.2 柱透鏡光柵2D/3D顯示兼容的實現方法

參考文獻

第8章 視差圖像獲取之立體拍攝技術

8.1 立體相機結構

8.1.1 立體相機和立體拍攝概念

8.1.2 立體相機擺放結構

8.2 拍攝物空間與顯示像空間的關係

8.2.1 拍攝物空間與顯示像空間的坐標系變換

8.2.2 各種相機結構的拍攝物空間與顯示像空間的關係

8.3 立體圖像失真

8.3.1 深度非線性化

8.3.2 剪切失真

8.3.3 木偶劇效應

8.3.4 紙板效應

8.3.5 梯形失真

8.3.6 顏色失真

8.4 視差圖像的視差畸變校正方法

8.5 視差圖像的顏色校正方法

8.6 視差圖像移位法

8.7 立體相機間距的選取方法

參考文獻

第9章 視差圖像獲取之2D轉3D技術

9.1 基於雙目視差的深度圖像提取方法

9.1.1 立體匹配算法

9.1.2 深度圖像的計算

9.2 立體匹配算法的工作流程

9.2.1 匹配基元的選擇

9.2.2 立體匹配算法約束準則

9.2.3 相似性測度

9.3 基於運動視差的深度圖像提取方法

9.3.1 運動分析

9.3.2 基於運動矢量的深度描述

9.4 基於線性透視的深度圖像提取方法

9.4.1 消失線與消失點的提取

9.4.2 梯度面構建與深度分配

9.5 其他深度圖像提取方法

9.5.1 基於大氣透視的方法

9.5.2 基於離焦的方法

9.5.3 基於聚焦的方法

9.5.4 基於單幅圖像離焦的方法

9.6 深度圖像的後續處理方法

9.6.1 雙邊濾波法

9.6.2 聯合雙邊濾波法

9.6.3 三步聯合雙邊濾波法

9.7 視差圖像的生成方法

9.7.1 視差圖像的生成原理

9.7.2 場景實際深度的計算

9.7.3 視差圖像的生成方法

參考文獻

第10章 多視點視頻壓縮與編碼

10.1 多視點圖像的表示法

10.1.1 2D圖像加深度圖像表示法

10.1.2 對象/模型表示法

10.1.3 分形表示法

10.1.4 變換域表示法

10.2 多視點圖像的壓縮方法

10.2.1 預測法

10.2.2 預測法中影響視差求取的因素

10.2.3 變換域法

10.2.4 分形法

10.3 多視點圖像的編碼方法

10.3.1 編解碼結構

10.3.2 編碼方法

10.4 MPEG-2和MPEG-4編碼協議

10.4.1 MPEG-2編碼協議

10.4.2 MPEG-4編碼協議

10.5 H.264/MPEG-4 AVC編碼協議

10.6 多視點視頻編碼

10.6.1 MVC標準

10.6.2 MVC編碼工具

參考文獻

第11章 立體觀看視疲勞

11.1 立體觀看視疲勞概述

11.1.1 立體觀看視疲勞概念

11.1.2 立體觀看視疲勞的產生原因

11.1.3 立體觀看視疲勞的評價方法

11.2 兩眼集合與焦點調節

11.3 引起立體觀看視疲勞的器件因素

11.3.1 助視3D顯示器

11.3.2 光柵3D顯示器

11.4 引起立體觀看視疲勞的其他因素

11.4.1 水平視差和垂直視差

11.4.2 有缺陷的左右視差圖像

11.4.3 觀看者和觀看環境

參考文獻

第12章 集成成像3D顯示技術與系統

12.1 集成成像概述

12.1.1 集成成像的原理

12.1.2 集成成像的特點

12.1.3 集成成像的種類

12.1.4 集成成像的發展史

12.2 顯示模式和觀看特性參數

12.2.1 顯示模式

12.2.2 觀看特性參數

12.3 深度反轉及其解決方法

12.3.1 深度反轉的成因

12.3.2 實現無深度反轉的實虛模式轉換法

12.3.3 實現無深度反轉的兩步拍攝法

12.4 消串擾和深度反轉的漸變折射率透鏡法

12.4.1 漸變折射率透鏡的特性

12.4.2 消串擾和深度反轉的原理

12.5 圖像分辨率和觀看視角的改進技術

12.5.1 提高圖像分辨率的技術

12.5.2 增大觀看視角的技術

12.6 增強圖像深度的技術

12.6.1 複合透鏡陣列法

12.6.2 可變焦透鏡陣列法

12.6.3 雙顯示屏法

12.7 3D/2D可轉換集成成像顯示系統

參考文獻

第13章 體3D顯示技術與系統

13.1 基於動態屏的體3D顯示技術與系統

13.1.1 顯示系統結構

13.1.2 動態屏的特性

13.1.3 3D成像原理與過程

13.1.4 性能提升的技術問題

13.2 基於上轉換發光的體3D顯示技術與系統

13.2.1 上轉換發光原理

13.2.2 系統結構與原理

13.2.3 上轉換發光材料的特點

13.3 基於層屏的體3D顯示技術與系統

13.3.1 系統結構與原理

13.3.2 層屏的設計與工作原理

13.3.3 投影機鏡頭的設計

13.3.4 圖形失真及其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第14章 全息3D顯示技術

14.1 全息技術概述

14.2 全息技術理論

14.2.1 全息波前記錄

14.2.2 全息波前再現

14.3 光學全息

14.3.1 同軸全息和離軸全息

14.3.2 菲涅耳全息和夫琅禾費全息

14.3.3 體積全息

14.4 全息3D顯示技術

14.4.1 合成全息3D顯示技術

14.4.2 數字全息3D顯示技術

14.4.3 基於可擦寫材料的全息3D顯示技術

參考文獻

第15章 3D顯示的應用系統

15.1 立體監控

15.2 3D遊戲

15.3 3D測量

15.4 立體鼠標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三位一體,搜狐,2017-09-28
  2. 公司簡介,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