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MGM-1導彈,暱稱鬥牛士(Matador),是美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地對地巡航導彈。它的設計類似納粹德國的V-1飛彈,但增設了用於修正航線的無線電控制系統,鬥牛士導彈上使用了體積更小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取代了V-1飛彈上笨重低效率的脈衝式噴氣發動機。

在最初服役時,美國空軍將其定義為轟炸機,賦予了B-61的編號,後改為TM-61(TM為Tactical Missile,戰術導彈之意),1963年在美國國防部的統一命名規則實行後,再度改為MGM-1[1],共生產約1200枚。

目錄

研製和裝備

早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4年,美國便基於V-1火箭的基礎上,以逆向工程方式生產出過千枚共和-福特JB-2,準備用於後來因日本投降而取消的沒落行動。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丁公司開始發展鬥牛士導彈,編號XSSM-A-1的樣彈,於1949年1月12日在白沙導彈靶場進行了第一次試射。由於發展過程中的延誤與困難,鬥牛士導彈計劃在該年年尾幾乎取消,不過,此年爆發的韓戰讓美國軍方決定繼續發展。

1953年9月最初的兩枚B-61導彈交付給佛羅里達州艾格林空軍基地的6555導彈中隊進行適用性測試,但由於儀器和一些檢查使得寒冷天氣測試被推遲到了11月。在 1953年末第一個中隊的鬥牛士導彈已經部署完畢,但直到1954年,裝備了W5核彈頭的B-61A才正式於柏林比特堡空軍基地駐紮的第1無人轟炸機中隊中服役。鬥牛士導彈可使用2000磅的常規彈頭,但是沒有資料表明這種彈頭有被使用過。在50年代末,所有的鬥牛士導彈都已經搭載了核彈頭。

最後的鬥牛士導彈於1962年退役,總共生產了1200枚[2]。在服役期間,鬥牛士導彈有被部署在西德的比特堡空軍基地,台灣台南、清泉崗空軍基地以及韓國境內多處,以應付來自東德、中國和北朝鮮的威脅。導彈的維護培訓則在科羅拉多州丹佛的格倫·L·馬丁公司工廠和勞里空軍基地進行,發射訓練則在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空軍基地(後由海軍管理,改名為奧蘭多海軍訓練中心)和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行。

視頻

MGM-1導彈 相關視頻

日購買美空對地巡航導彈,導彈堪稱日戰後購買的最具有威脅的武器!
揭秘蘇聯「薩姆2」地對空導彈,人類史上第一次實戰使用的導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