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3功能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SH3功能域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SH結構域(Src homology domain)是真核生物蛋白結構域,能夠與受體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殘基緊密結合,從而形成蛋白的複合物來進行信號轉導SH3結構域是最初在Src(一種癌基因)的研究中鑑定到的蛋白組件,它能夠識別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殘基的蛋白質並與之結合,從而介導蛋白與蛋白的相互作用,SH3結構域參與了多種細胞內生化反應,包括信號轉導、細胞增殖及細胞運動。
中文名SH3功能域
外文名Src homology domain)
釋 義真核生物蛋白結構域
作 用受體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殘基結合
目錄
1研究發現
2深度說明
研究發現
之前的研究表明,絡氨酸磷酸化對SH3結構域的活性調節具有重要作用。來自布拉格查理學的研究人員闡明了該作用,並發現了SH3結構域內重要的序列模體ALYD(Y/F)。
利用PhosphoSite Plus據庫,他們發現,到當前止已經有超過100種不同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發生在SH3結構域內20不同的位點。
c–Src Tyr90是當前研究得最頻繁的SH3結構域的磷酸化位點。通過比較酪氨酸周圍的序列,他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序列模體ALYD(Y/F)。研究表明,種模體存在於約15%的人SH3結構域,其結構較為保守。
進一步研究發現,SH3結構域及其它接頭蛋白(如SH2或是WW結構域)絡氨酸的磷酸化比絲氨酸或者是蘇氨酸的磷酸化為豐富。
深度說明
絡氨酸磷酸化是調節接頭結構域(adaptor domains)活性的一種重要機制。絡氨酸的磷酸化能夠促進信號蛋白通過SH2或PTB結構域來相互作用,但是SH3結構域的磷酸化作用卻不然,它反而妨礙了信號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Marian Novotny表示,這種絡氨酸磷酸化的調節作用很有可能是因為磷酸鹽及其電荷能夠干擾信號分子與SH3結構域內多聚脯氨酸的結合。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