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75
次編輯
變更
夏南瓜
,無編輯摘要
夏南瓜「臺南 1 號」、「臺南 2 號」、「臺南 3 號」及「臺南 4 號」之共通特性如下:
1.短蔓矮性:盆栽種植亦可,不需大型棚架,適於 [[ 家庭園藝 ]] 。
2.極早生:播種後 35 天(暖季)至 45 天(涼季)可開始採收,栽培成本可快速回收。
4.涼(冷)季雌花先開且雌花較多,暖季則雄花先開,偶有單偽果發生。參考不同品種最適之播種期,可以有最好的產量,不是最佳的播種期也有產量,惟單偽果會較多,須採收較嫩幼果為宜。
5.主要病害為病毒病,主要蟲害為瓜 [[ 實蠅 ]] 、 [[ 潛蠅 ]] 、 [[ 蚜蟲 ]] 及 [[ 銀葉粉蝨 ]] 。
2.雨水為瓜類栽培之大忌,需視栽培地區天候特性調整栽培期或採用隔雨設施栽培。
3為避免瓜實蠅危害以及減低病毒病發生的機會,採用網室或 [[ 塑膠布 ]] 溫網室栽培,產量較有保障,定期以有機資材進行例行防治可延長採收期。
4.網室或塑膠布溫網室栽培,以預防銀葉粉蝨之危害為重點。種植之前,土壤湛水數日,徹底清除園區內外雜草,園區淨空時噴灑防蟲資材,減低害蟲密度,可使植株不易罹病毒病,增長採收期。
6.土耕栽培之水分需求,維持土面微乾、土下略濕潤為原則。盆植者須注意不使盆土過乾,尤其在晴朗溫暖季節,需加強補水。因此盆植栽培須充分利用水盤保水,使植株不受乾旱威脅。
7.採收規格視市場或通路之需求而異。採收規格在 9 公分以內者,無需授粉;採收規格為 10 至 20 公分者,雌花需授粉,子房方能快速且正常發育。可飼放 [[ 蜜蜂 ]] 協助授粉或是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於 日出後 1 小時內完成最佳。雄花、帶花之幼瓜皆可入菜食用,幼瓜 5 至 15 公分(雌花開花前 2 日至謝花後 5 日)皆極細嫩,儘早採收,不宜使其中任一瓜果長得太大,將影響後續雌花發育,間接影響產量。
8.夏南瓜具有全食物營養價值,果皮與嫩籽營養價值極高,為使消費者能安心食用,多利用有機資材,如苦楝油(印楝素)、葵無露、窄域油等進行例行防治,可減少潛蠅及粉蝨等害蟲之危害,不僅區隔消費市場,延長採收期,更得以保障食用之安全性。<ref>[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2582 栽培管理注意事項],夏南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ref>
==營養價值==
夏南瓜營養價值極高,除了低熱量外,是屬於低 GI(升糖指數)食物,富含 [[ 抗氧化物 ]] 質,如: [[ α胡蘿蔔素 ]] (α - carotene) 、 [[ β胡蘿蔔素 ]] (β - carotene)及 [[ 葉黃素 ]] (lutein)、 [[ 玉米黃素 ]] (zeaxanthin)、β隱黃質(β -cryptoxanthin) 3 種類胡蘿蔔素。礦物質如銅、錳、鎂、磷、鉀等皆極豐富,其他如維生素 C 、纖維、 [[ 葉酸 ]] 、維生素 B6 及維生素 K 含量也極佳,以上營養素在「世界健康食物」中之評比為絕佳(excellent)至非常良好(very good)之等級。 夏南瓜<ref>[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2582 夏南瓜營養價值],夏南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ref> ==概說與正名==夏南瓜於美洲、歐洲、澳洲、中東及中國大陸等地區廣泛被食用,其普遍的程度猶如台灣食用絲瓜或扁蒲一般。台灣地區自光復之初以來,陸續都有人引入種植及零星的栽培。近年來國人前往歐美或中國大陸地區之人數遽增,食用夏南瓜的機會很多,儘管夏南瓜並非新興作物,但是其栽培方式並未被一般人所熟知,為了讓從事蔬菜栽培的農民能對夏南瓜有所了解,本文在此作一簡介。 夏南瓜為南瓜的一種,說的較精確一些,屬於「美國(洲)南瓜」之ㄧ種,學名為Cucurbita pepo。「夏南瓜」在溫帶國家通常於夏季栽培,這名稱係直接由其英名summer squash翻譯而來,台灣地區亦以此為正式名稱,但是這個名稱常造成許多人誤解該作物是「適於夏天」種的南瓜。夏南瓜另一個較為國人習用的名稱為「矮南瓜」,如常見瓜類病毒名稱「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ZYMV」。有些種苗公司為強調其食用特性則稱之為「嫩南瓜」。至於中國大陸地區則以「西葫蘆」為通用的名稱;其他華人地區稱其為「義大利瓜」者較多。英文名稱除了summer squash,亦常用zucchini來稱呼(尤其是果型為棍棒型的品種),事實上zucchini來自義大利文,係由於該作物(種類)於義大利種植與食用極為普遍。法國料理中也常見其蹤跡,法文名稱則為courgette。國內偶有些通俗性的報導稱其為「節瓜」,但是這個名稱極為不妥,原因在於「節瓜」為冬瓜之一個變種,亦即節瓜為冬瓜之ㄧ種,與南瓜毫無關係,為恐發生認知上之誤解,實不宜以「節瓜」來稱呼此作物。
夏南瓜在大陸地區蔬菜的重要性僅次於胡瓜,除了生育快速,收量高之外,因其熱量不高卻又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被封為「最佳美容食品」。夏南瓜在食用上有許多變化,如涼拌生食、焗烤、串燒、切絲(片)炒食、切絲和麵糊煎成餅、切薄片沾麵糊油炸、熬煮成濃湯、作為水餃內餡。其原始風味近似胡瓜也略似扁蒲,肉質細嫩,不過品種不同口感也有差異。選用不同食材與調味可展現不同口感,尤其適合與海鮮類搭配,從家常菜色到餐廳料理皆可變化。有些國家或地區甚至也食用夏南瓜的花冠(瓣),如同台灣食用絲瓜花一般。
相關研究指出,利用嫁接方式使夏南瓜葉片變小、葉片增厚,增進對低溫之忍受力,使採收期由100天延長到200天,明顯增進收益。設施栽培亦可藉由嫁接操作使株型縮小,有利密植,明顯提升產量,極具經濟效益,為應用設施栽培極有利之優勢。<ref>[https://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53-2.htm 夏南瓜採收],夏南瓜-台南區農業專訊</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