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鎮江市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民主同盟鎮江市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中、高級知識分子[1]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目錄
歷史沿革
民國30年(1941年)3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於重慶。次年9月,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知識分子階層中愛國民主人士的廣泛聯盟。
1952年8月,民盟無錫市(當時蘇南行署所在地)分部籌委會在鎮江發展成員,同年10月成立鎮江市直屬小組。1953年3月,按民盟中央決定,民盟鎮江市直屬小組劃歸民盟南京市分部籌委會領導。1954年9月,鎮江市盟員發展到16人,經民盟江蘇省籌委會批准,民盟鎮江市直屬小組改為民盟鎮江市分部籌委會。1956年5月26日,舉行第一次盟員大會,選出民盟鎮江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9人、候補委員2人,夏佩白為主任委員,姚荷生、劉燕公、薛萬鵬為副主任委員。有盟員33人,設6個基層組織。民盟市委機關設組織部、宣傳部。
1957年6月16日,舉行第二次盟員大會,選出民盟鎮江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1人、候補委員2人,夏佩白為主任委員,伏鎮鈞、夏遹聲、孫本忠為副主任委員。有盟員112人,設10個基層組織。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有3名盟員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11月23日,舉行第三次盟員大會,選出民盟鎮江市第三屆委員會,委員11人,夏佩白為主任委員,李西侯、孫本忠、伏鎮鈞為副主任委員。有盟員83人,設9個基層組織。1962年3月10日,召開了第四次盟員大會,選出民盟鎮江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5人,李西侯為主任委員,孫本忠、夏遹聲、伏鎮鈞為副主任委員。有盟員87人,設9個基層組織。「文化大革命」期間,民盟組織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3月,恢復組織活動。1980年12月12日,舉行第五次盟員大會,選出民盟鎮江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5人,伏鎮鈞為主任委員,許安民、曹詒孫、汪瀾為副主任委員。有盟員75人,設10個基層組織。1984年8月16日,舉行第六次盟員大會,選出民盟鎮江市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8人,其中常務委員9人,伏鎮鈞為主任委員,高良潤、於哲明、許安民、曹詒孫、汪瀾為副主任委員。有盟員156人,設14個基層組織。
至1985年底,鎮江市盟員總數193人,共有17個基層組織。其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支部(含直屬小組)6個,中等學校支部6個,小教支部1個,機關支部1個,退休盟員直屬小組3個。民盟市委機關設組織部、宣傳部、社會服務部,另設「三胞」聯絡工作組、文史資料組。
組織業績
中國民主同盟鎮江市委員會簡介及近年來主要業績
鎮江民盟始於1952年10月,1956年5月成立民盟鎮江市第一屆委員會,現為民盟鎮江市第十一屆委員會。歷屆主委分別由夏佩白、李西侯、伏鎮鈞、滕子明、趙傑文擔任,現任主委陳崑山,副主委佘其瑞、李鼎如、任一鳴(兼秘書長、駐會)。民盟鎮江市委下轄江蘇大學委員會、江蘇科技大學委員會、丹陽委員會,及鎮江高專支部、鎮江中學支部、鎮江一中支部等39個基層組織。截止2009年7月,共有盟員68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為405人,博士生導師11人;市民盟現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2人、縣(市)區人大代表7人,省政協委員2人、市政協委員27人、縣(市)區政協委員22人,擔任處級以上的政府實職幹部人數為4人,市特邀(約)人次數為15名。鎮江民盟五十年來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鎮江民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把促進發展作為參政議政工作的第一要務,努力激發廣大盟員參政議政、建言立論、獻計獻策的熱情。盟市委積極參加中共鎮江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統戰部召開的 「雙月座談會」、專題協商會、情況通報會,就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反腐倡廉、科教興市、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盟市委還會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利用各種方式,先後就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民營經濟、教師隊伍建設等開展調研活動,所形成的調研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構建和諧鎮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積極建言獻策,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
鎮江民盟多年來始終堅持把參政議政當作頭等大事擺在首要位置,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地位超脫、聯繫廣泛、知識層次高的優勢,積極建言獻策,當好參謀助手。 2002—2006年共向市政協提交提案333件,其中集體提案40件。在政協全會、常委會、專題會作大會發言10多篇。2007-2008年,在鎮江市政協五屆五次、六屆一次大會期間,鎮江市民盟作了大會發言《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保障公共衛生安全》;09年在政協鎮江市六屆二次會議上,民盟鎮江市委所作《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培養與我市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應用技能型人才》發言,得到市領導的充分肯定。近年通過政協大會提交的《建設和諧社會,重視誠信建設》、《關於妥善解決企業改制後遺留問題的建議》、《加強新聞傳媒管理 杜絕虛假醫療廣告》、《鎮江揚州兩地聯袂共同打造旅遊精品》、《有關宗澤墓址的爭論應該儘快澄清》、《關於致富農民,發放小額貸款,促進外經工作發展的建議》、《「大城管」與有效管理城市的問題》、《關於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幾點建議》、《關於如何搞好社區服務的建議》、《市實驗初中規劃用地應及早全部到位》…… 等集體提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予答覆。2008年,市民盟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經過對我市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現狀、中小學生上學用車安全問題、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市管理等涉及民生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關於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強我市特殊教育的建議》、《高度重視中小學生上學用車安全問題》、《鎮江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調查、對策和建議》、《關於做大做強我市職業教育的建議》、《當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問題》調研報告,並就我市城市管理西津渡街區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09年上半年,民盟市委會圍繞中共鎮江市委「雙月座談會」主題,就我市大學生自主創業情況組織了專題調研。通過深入駐鎮高校,走訪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鎮江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黨委和民盟支部負責人,鎮江市大學生創業園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等;召開了高校大學生座談會,組織高校大學生書面問卷和網上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鎮江大學生自主創業情況調查報告》和《關於進一步改善我市大學生創業軟環境的建議》(已被盟省委採用)。與此同時,市委會機關緊緊圍繞盟市委年初確定的重點課題,由主委親自掛帥,全體機關幹部積極參與,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近年的工作中,市民盟按照市政府「率先、奮進、富民、務實」的總體要求,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能,深入開展「一基層一調研、一盟員一建議」活動,得到基層組織的積極響應,並取得顯着成效,為鎮江四個文明建設積極獻計獻策。
關注熱點問題,反映現實情況,是民主黨派的職責之一。鎮江市民盟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抓住社會熱點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把意見和建議反映上去,並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近年來,提出的許多較有價值的社情民意和信息都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如《關於我市國有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困境的幾點建議》、《關於在我市設立物價聽證制度的建議》、《關於鄉鎮醫院排污問題亟待關注》、《關於我市個私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關於我市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關於推廣應用納米高科技技術的建議》、《嚴格限制城市養犬》、《關於在警務人員中推廣普通話和英語的建議》、《關於建造濕地公園的建議》、《建議立法追究隱瞞事故疫情者的責任》、《關於加大執法力度,遏制室內環境污染》、《要及時、科學設置紅綠燈安全標識》、《建議在人口稠密處設立無性別公廁》、《建議為援外工作人員參保人身風險險種》、《斬斷摧殘長江路的魔爪——300多色情小廣告玷污「珍珠項鍊」》、《建議將鎮江名吃鍋蓋面儘快推向全國市場》、《建議針對中小學生設立「流動圖書館」》、《建議延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時間》…… 等等,都得到市有關部門的回覆並予以採納。其中,2002年獲鎮江市政協全會優秀社情民意獎的《儘快出版有新地名的鎮江市地圖》一文,受到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張學東副市長親筆作了批示並責成有關部門研究解決落實,新版鎮江地圖已出版;在市政協《社情民意》所刊《要及時、科學設置紅綠燈安全標識》,引起媒體和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京江晚報」記者就此和筆者作了實地調研並在報上刊文,《鎮江日報》也作了報導,市公安局作了批示並派三名警官向筆者作了說明,後交巡警大隊對市一中門前的紅綠燈標識作了科學的調整;《斬斷摧殘長江路的魔爪——300多色情小廣告玷污「珍珠項鍊」》被市政協《社情民意》採用後,《鎮江日報》刊出述評《如此惡行不能放過》,《揚子晚報》也刊出《鎮江「珍珠項鍊」被污染 千米大理石路滿目色情廣告》,當即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得以解決。第78期中共鎮江市委《鎮江信息》刊載了所上報的「從速治理東門住宅區域環境污染問題的建議」一文,引起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關注。市長劉扞東親自批示:請環保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儘快找出排污源,儘快治理。常務副市長陳照煌也作出批示要求加大查處力度,讓排污無處藏身;在全市統戰信息宣傳工作會議上,民盟鎮江市委會榮獲2008年度全市統戰信息工作先進集體二等獎。
加強組織建設,努力建設高素質參政黨
鎮江民盟認真貫徹民主黨派組織發展座談會紀要精神和《中國民主同盟組織發展暫行條例》,堅持「三個為主」的組織發展方針,堅持標準,確保質量,將重點放在發展骨幹成員、結構性短缺人才和高素質人才上。經過50年的發展,由最初的4位盟員發展到現在的近700名。盟員主要分布於我市各大高校、教育、科技、醫衛等知識分子雲集的領域,也有的來自政府部門、法律、經濟等行業。不斷加強自身組織建設,是保持並弘揚民盟優良傳統的需要,是履行好參政職能的需要,更是走多黨合作可持續發展之路、構建高素質參政黨的需要。近年來,鎮江民盟始終把加強自身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幹部培養、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鎮江民盟從民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實施「人才興盟,人才強盟」策略,重視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嚴格選拔標準,加強培訓培養。為進一步明確基層主委職責,更好地開展基層工作,有針對性地舉辦基層主委培訓班。組織大家學習《盟章》和有關統戰知識,制定《基層主委工作職責》。鎮江民盟遵照選拔條件和組織程序,積極推薦有業務專長和代表性的骨幹盟員擔任市有關部門的實職幹部,先後有3名骨幹盟員分別被安排到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環保局擔任副局長,使他們能夠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施展參政議政才能,同時增強了鎮江民盟參政議政的實力。與此同時,鎮江民盟在工作中積極推動基層組織開展盟務活動,從基層班子建設,基層工作職責,組織生活制度,活動形式多樣等方面進行規範指導,激發基層組織的活力。鎮江民盟與各基層單位中共黨組織經常溝通,積極協商,研究基層黨盟合作的新途徑,為各基層盟組織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定期開展評比先進基層組織和先進盟員的活動,以促進基層的盟務活動和工作活力。工作中,鎮江民盟帶領廣大盟員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使盟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以及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為切實履行好參政黨職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熱心社會服務,樹立民盟良好形象
多年來,鎮江民盟倡導和發動廣大盟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為社會多做好事、做實事。先後參加了向蘇北貧困地區失學女童獻愛心的捐款助學活動,向棄殘嬰兒獻愛心行動,為印度洋海嘯災民的募捐行動,為希望工程、國家中西部地區、市特困企業、福利院等的捐款活動;響應盟中央「扶貧要以教育文化扶貧為主」的號召,在茅山老區西麓鄉、石馬鄉等地設立扶貧點,通過與貧困學生結成幫困對子、開展「送醫、送書、送衣」活動、為當地學校舉辦各類講座等形式進行智力扶貧。與省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結對共建,「三八節」給部分女犯進行心理輔導,開展幫教活動。配合監獄的主題教育活動,多次給服刑犯人開辦專題講座,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各方的肯定。 近年來,鎮江民盟按照中共鎮江市委「全面達小康,建設新鎮江」和省盟「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服務」的要求,充分發揮盟內智力密集,聯繫面廣的優勢,通過實施一系列服務經濟建設、服務鎮江發展的措施,提升了社會服務的層次,培育了廣大盟員參政為民的積極性。在申報參加民盟省委組織的「民盟江蘇省社會服務志願者」活動中,廣大盟員懷着對社會服務及公益事業的熱忱,突破年齡、是否在職等條件的限制,短時間內即有40名盟員填寫了志願者申報書。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後,鎮江民盟響應民盟中央、民盟江蘇省委號召,在第一時間向全市各級民盟組織發出抗震救災通知和捐款倡議書,盟組織和廣大盟員積極主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震救災、支援災區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盟員和各級盟組織向災區捐款捐物達6.8 萬元人民幣。
活動學習、宣傳
建盟以來,鎮江民盟組織圍繞中共和政府在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組織盟員進行學習。50年代通過學習《論人民民主專政》、《共同綱領》、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憲法》、《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等,推動盟員積極參加文教事業建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民盟市委組織盟員重點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經濟、科技、教育3個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盟員在教育、科技體制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政議政
50年代,盟員中有8人當選為全國、省、市人大代表,9人被推薦為省、市政協委員。其中,曾任副市長2人,教育局副局長1人,文化處長1人。以後在歷屆省、市人大和政協中,都有盟員參加。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後,人大、政協換屆,盟員中當選為省人大代表3人,市人大代表5人,其中擔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人;經協商被推薦為全國、省、市、區政協委員24人,其中全國政協委員1人,省政協委員3人,市政協副主席1人,政協常委4人。參政盟員在當選為代表和任職期間,通過調查研究,對鎮江市的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改善中年知識分子工作、生活條件等重大問題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議。
在市人大和市政協召開大會前,民盟市委均召集基層組織負責人會議,徵集盟員和民盟所聯繫的知識分子對全市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議和意見,整理匯總後由擔任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的盟員參加會議時提出。民盟市委對全市」七五」計劃,特別在城市建設、防治環境污染、保護風景名勝和加強教育工作等問題上提出過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海外聯誼
市盟員中有」三胞」關係的共30人,他們在海外的「三胞」親屬有88人。民盟市委幫助有「三胞」關係的盟員與海外親人建立了書信聯繫,幫助他們「走出去」、「請進來」,與「三胞」親友廣泛交往。還組織去香港探親的盟員介紹在港的見聞和觀感。1985年,民盟市委專門召開座談會,鼓勵有「三胞」關係的盟員為引進資金、人才、技術設備搭橋牽線。同時還組織曾出國講學和參觀訪問的盟員,向廣大盟員介紹外國的風土人情,生產、生活情況,促進海外聯誼。社會服務
1982年8月,各民主黨派合辦潤州業餘學校。1984年2月後,民盟市委開辦了振華業餘學校(後改稱振華學校),設5個班,學員248人。民盟市委多次舉辦報告會,請有關專家作教育、教學等專題報告,還組織盟員到外地參觀學習。1984年4月,組織部分小教盟員通過民盟上海市委到上海靜安區第一小學參觀學習教改經驗。同月,與市科協、鎮江醫學院、市計劃生育委員會等部門一起,共同舉辦了「人體的發生、結構和優生、優育展覽」,一個月內觀眾達5萬人次。1985年,振華學校增設城東分校。至1985年底,振華學校共開辦了各種高、初中單科班,成人中專班,大學自學考試輔導班和各種職業培訓班共70個班級,學員達3584人。其中,開辦全日制工藝美術培訓班和職業高中機電班(與鎮江船舶學院合作)各1個。
參考文獻
- ↑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知識分子 ,搜狐,2021-07-20
- ↑ 什麼是真正的小康社會 ,搜狐,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