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京劇四大名旦,一般而言,是指民國十六年(1927年)由北京《順天時報》評選出的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徐碧雲五位著名的京劇旦角中的前四位,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1]
目錄
簡介
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徐碧雲雖然當時也是極為著名的旦角演員,但是後來的成就遠不及梅尚程荀,故而其名不為人知。[2]
但是也有一些專家認為,所謂《順天時報》評選京劇「五大名旦」的活動本身就是北平「瑞蚨祥」綢緞莊為了捧徐碧雲而發起的,而梅程尚荀的「四大名旦」的稱號應該在1927年以前就開始流傳了,無論如何,四大名旦代表了京劇旦行藝術的最高成就是可以視作定論的。
四大名旦與當時梨園界的「通天教主」王瑤卿都有密切的聯繫,並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教導或影響。王瑤卿有一句概括四大名旦的話:「梅蘭芳的樣,程硯秋的唱,尚小雲的棒,荀慧生的浪。」程的唱腔、尚的武功、荀的表演是他們最突出的特徵,而梅蘭芳的樣並不僅僅指他的扮相、外貌,而是一種整體觀感[3]。
在四大名旦中,程硯秋曾拜梅蘭芳為師。[4]
起源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5]
一字評
梅蘭芳—— "樣"
程硯秋—— "唱"
荀慧生—— "浪"
尚小雲—— "棒"
介紹
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原籍江蘇泰州,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北京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樸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日戰爭時期,曾「蓄鬚明志」,在日偽統治下拒絕演出,表現了可貴的民族氣節。建國後曾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等職。一九五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從幼師學「正工青衣」,又在喜連成科班搭班演出。民初開始編演新劇。他善於刻畫封建社會上層婦女的品貌和儀態。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
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
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
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7]
梅派傳人:
魏蓮芳、李斐叔、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雲、羅蕙蘭、楊榮環等。
梅蘭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的領軍人物。
程硯秋
程硯秋(1904~1958),滿族,北京人。自幼學戲,演青衣,受師於梅蘭芳。他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永"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台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晚年的程硯秋致力於教學和總結舞台藝術經驗的工作。1949年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1950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協理事會主席團委員,1953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57年由周恩來總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程硯秋將他的一生全部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劇藝術近百年來所達到的高峰之一,他不僅對京劇旦角同時也對整個京劇、戲曲的發展都產生着深遠、重大的影響。
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臟病又因突發性梗塞加劇,僅幾分鐘便奪去了這位藝術大師的生命,年僅54歲。
代表劇目:傳統劇目而獨具程派風格的有《四郎探母》、《賀後罵殿》、《三擊掌》、《汾河灣》、《朱痕記》、《玉堂春》、《武家坡》、《三娘教子》等。新戲則有《青霜劍》、《文姬歸漢》、《梅妃》、《紅拂傳》、《春閨夢》以及後期的《鎖麟囊》、《女兒心》等。
程派傳人:
程硯秋弟子有荀令香、陳麗芳、章遏雲、趙榮琛、王吟秋、李丹林、新艷秋、侯玉蘭、江新蓉、李世濟、李薔華等。
再傳弟子有李海燕、張火丁、遲小秋、李佩紅、劉桂娟(李海燕、張火丁、遲小秋、李佩紅、劉桂娟合稱為"五小程旦")、張曼玲、呂洋、周倩、王曉燕、郭偉、趙歡、蒲雪晴、周好璐等。
尚小雲
尚小雲(1900~1976),幼入科班學藝,14歲時被評為"第一童伶"。初習武生,後改正旦,兼演刀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1966年「文革」開始,受到迫害衝擊。1976年4月19日在西安逝世(逝世於西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享年76歲。
唱腔特點:他的嗓音響亮遒勁,音域寬廣,高、中、低音運用自如,善用顫音,氣息深沉持久,《祭江》、《祭塔》等劇的大段唱功舉重若輕,並能連續使用高腔、硬腔,絕無衰竭之象,聽來酣暢痛快。行腔往往寓峭險於渾厚,旋律富力度,頓挫分明。念白爽朗而有感情,京白的剛、勁、辣尤為出色。[8]
較著名的親傳弟子:
張蝶芬、趙曉嵐、雪艷琴、張君秋(後自創"張派")、孫榮蕙(天津)、楊榮環、尚長麟(次子)、李喜鴻(北京)、孫明珠(陝西,學生,未拜師)、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包啟瑜(內蒙古)、周百穗(貴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長孫女、佳木斯)、段麗君(成都)等。
再傳弟子:
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蘇(山東)、周利(重慶)、王玲玉等。
長子尚長春攻武生,幼子尚長榮攻花臉,女婿任志秋攻旦角。女尚秀琴未從藝。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學藝,19歲改演京劇,扮演花旦、刀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唱腔特點:將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華溶入京劇的演唱之中,是他的藝術特色之一。荀慧生由河北梆子改演京劇,後拜王瑤卿為師,又曾受業於吳菱仙、陳德霖、路三寶,在繼承王派、陳派藝術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創新。他的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於用小顫音、半音和華麗的裝飾音,又常以鼻音收腔來增添唱腔的韻致。
代表劇目:荀派劇目豐富,傳統戲有《金玉奴》、《花田錯》、《英傑烈》、《游龍戲鳳》、《兒女英雄傳》等。其新排劇目的數量之多為四大名旦之首,有《釵頭鳳》、《荊釵記》、《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繡襦記》、《霍小玉》、《香羅帶》、《還珠吟》、《杜十娘》、《紅娘》等。
荀派傳人:
學荀者極眾,主要傳人有毛世來、許翰英、李玉茹、吳素秋、童芷苓、趙燕俠、張正芳、曲素英、劉長瑜、孫毓敏、宋長榮等。
客觀評價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鬥豔、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
◇梅蘭芳的表演以莊重深邃,氣勢非凡,簡潔凝練而藝壓群芳,塑造了《宇宙鋒》的趙艷容;《霸王別姬》的虞姬;《貴妃醉酒》的楊玉環;《鳳還巢》的程雪娥等一個個華美形象。最為可貴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見神采,成為京劇旦角的楷模,被譽為一代宗師。
◇尚小雲的表演以神完氣足,明快俏麗,美媚柔脆和文戲武唱為特點,他創造《漢明妃》的昭君;《福壽鏡》的胡氏;《雙陽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缽吉帝等藝術形象,不但顯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標新立異之處,給人耳目清明之感。
◇程硯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亂無不精湛的藝術造詣而贏得觀眾。他的青衣戲《武家坡》、花旦戲《鬧學》、刀馬旦戲《穆柯寨》、武旦戲《沈雲英》、崑腔戲《思凡》和《費宮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變聲後,嗓音所限,為露巧藏拙,在唱腔上獨闢蹊徑,終以低回委婉、俏麗華美的"程腔"演出了《三擊掌》、《罵殿》、《荒山淚》、《竇娥冤》等戲,為旦角的唱腔開闢了新天地。
◇荀慧生的表演,無論唱、念、做、打,均在細微之處見神韻,見精巧。很注意從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畫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態深入人心。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絕無矯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動揮灑自如。他演的《杜十娘》、《紅娘》、《勘玉釧》、《大英傑烈》、《荀灌娘》都有各自準確的個性和特點,極其生動、逼真。
人物故居
護國寺街的梅蘭芳故居
梅蘭芳在北京曾經住過多處地方,李鐵拐斜街是他的出生地;百順胡同、鞭子巷三條、南蘆草園胡同、無量大人胡同(今紅星胡同)等地都有他早年的住處。對外開放的梅蘭芳故居,在西城區寺街9號。 這裡原是清代王府的馬廄,解放前當過兵營,解放後經修葺而建成住宅,1950年梅蘭芳回到北京,被國家安排至此處居住。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有兩進院落,院內樹木成陰,環境幽靜。
1986年10月,這裡作為梅蘭芳紀念館正式開放,鄧小平為其題寫了匾額。
故居中,有一幅梅先生蓄鬚的照片。那是抗日戰爭時期梅蘭芳「蓄鬚明志」,堅辭任何演出,並留下的紀念照片。
當時梅蘭芳以繪畫謀生,但仍然難以維持生計,他只得讓夫人把坐落在無量大人胡同的房子,連同家具、字畫、書籍等統統賣掉。就這樣,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日本投降當天,梅蘭芳當即剃去鬍鬚,在上海藍心大戲院舉行了多年來的首場演出,和全國人民一起歡慶抗戰勝利。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心臟病醫治無效而逝世,周恩來總理特地批准,將他的遺體安葬在香山腳下。他所使用的棺槨,材料十分特殊,據說是「茵陳木」的(老百姓也有稱為「陰沉木」)的,本是當年為孫中山準備的,後來由於蘇聯送來了水晶棺,這具棺木沒有用上,便一直存放在一個棺木經營處里,不得隨意動用。如今用來安葬一代名伶,也算是物得其所。)
西四北三條的程硯秋故居
程硯秋故居在西城區西四北三條39號,是坐北朝南的兩進院落。他從1937年至1958年逝世,20年間一直在此居住。
他當年買下這房子後,老母親很是歡喜,特地在家裡擺了一桌酒席,答謝朋友。老太太請客人們上席後,卻叫程硯秋坐到旁邊的一張小桌子上,那裡只擺了一盤醬菜、一盤窩頭、一碗小米粥。老太太說:「御霜……現在你成了角兒,我讓你吃這個,是要你別忘了過去的日子啊!」程硯秋諾諾連聲,真的就坐在小桌子邊上喝着小米粥啃窩窩頭,在座的客人無不感動。
1958年3月9日,程硯秋因心臟病搶救無效而逝世,年僅54歲。他是「四大名旦」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卻最先逝世,令人痛惜。
椿樹下二條的尚小雲故居
1918年,尚小雲自組「重慶社」,排演新劇目,多表現巾幗英雄人物。1937年,他又創辦了「榮春社」,不惜變賣家產辦學,培養了數百名學生。
說到尚小雲自籌資金創辦榮春社的故事,很令人感慨。這榮春社最初的社址,就是他位於宣武門外椿樹下二條的自家宅院。招生伊始,他便明確規定,入科的學生不立賣身契約。榮春社的學生享有很好的生活待遇:不僅統一佩戴「北平榮春社」的社徽,還一律發給社服,夏季穿竹布大褂、戴「德國盔」,秋天改瓜皮小帽,入冬則是青布罩衫棉衣,配航空帽、白手套和白口罩;每天定時就餐,天天有肉食,每月改善一次伙食,開飯前由尚小雲親自品嘗,有時還和學生一起就餐;榮春社還特地與附近的一家澡堂建立了「包月」協議,以保證學生洗澡;就連學生看病,也有專門的「合同醫院」……尚小雲不僅不惜重金聘請名師任教,還先後租用了附近的數處院落作為校舍,分為東、西、南、北四院。
如此事業,必然有十分龐大的開銷。尚小雲作為京劇名角,雖然曾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和積蓄,但也難以應付。無奈之下,他陸續賣掉了位於京城各處的7所房產,以堅持辦學。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把家人的許多珍貴金銀首飾也賣掉了;他的夫人還親自為學生縫製戲裝,以節約開支。
尚小雲對學生十分嚴格,不允許有不良嗜好,更不能容忍撒謊、詐騙、鬥毆等惡劣行為。他在教學上也是一絲不苟,學生排練時,他常坐在台下親自審查,如果出現差錯,必須從頭到尾重排。
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學習,1938年3月16日,榮春社在「中和園」宣告正式成立,並舉行了連續三天的招待演出。從此,榮春社即在「中和園」正式對外演出。
國民黨統治時期,北京社會局勢混亂,許多劇社陸續解散。榮春社也難以維持,於1948年5月2日被迫解散。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京劇重新得到發展,建立了「尚小雲京劇團」,由尚小雲任團長兼主演。他於1959年移居西安,擔任陝西省藝術學校藝術總指導,後被聘為陝西省京劇院院長。
尚小雲故居離荀慧生故居不遠,就在位於山西街北面的椿樹下二條1號,這裡也是榮春社舊址所在地。1950年,尚小雲將房子賣給了國家,全家遷往西單附近居住。後來這裡屬宣武區椿樹派出所所有。但因城市建設的緣故,該處是一片高樓,不僅故居已不存,連胡同都沒有了。
視頻1
山西街的荀慧生故居
荀慧生出身貧寒,經過艱苦的努力,才獲得出眾的聲譽。但他在京劇藝術上所苦心進行的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比如早年一些守舊的老演員就經常嘲笑他,有時甚至在演出的時候站在幕後故意大聲學唱他那稍帶梆子味的唱腔,以至擾亂了舞台上的演出。他只能壓着氣忍受。所以,他說自己的演藝經歷"是一部傷心史"。
正是由於自己經歷坎坷,使他對普通藝人充滿同情之心。舊時藝人社會地位低下,一旦失去表演能力,連飯都吃不上,甚至死後沒有葬身之地。荀慧生不僅對生活窘迫的藝人時常解囊相助,還曾發起募捐購買義地的活動。經他倡議,"四大名旦"共同帶頭,一批著名藝人紛紛加入,在自新路買下了12畝空地,建成了"梨園公墓"。
荀慧生為人是非分明。"九一八事變"之後,他曾為支持抗日而參加過捐獻飛機的活動,後來,溥儀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邀請北京「名角兒」赴東北為其「登基大典」舉行慶祝演出,有些藝人因為畏懼權勢而被迫前往,但荀慧生決心抵制,聲稱:「絕不與漢奸為伍!」他知道不能硬抗,便以養病為名悄悄躲到天津一位友人家中,退出舞台達一年半之久,表現出凜然的氣節。
荀慧生早年曾先後在南半截胡同、香爐營二條、椿樹上三條路北等處居住,後移居西單白廟胡同。而如今被作為故居的宣武區山西街甲13號,是他自1957年開始居住的地方。
這是一個帶花園的四合院。荀慧生喜歡種樹,親自在庭院及花園中手植了梨、柿、棗、杏、李子、山楂、蘋果、海棠等四五十株果樹,而打杈、噴藥、澆水、施肥,均自己動手。他的各種勞動工具井然有序地放置於小廂房中,擦拭得一塵不染。荀宅的棗子品質優良,味道甘甜,每年總要分贈給梅蘭芳、田漢、老舍、歐陽予倩等人。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徹底破壞了小院的寧靜。1966年8月23日,正值「文革」高峰,紅衛兵將首都文化界的數百位名人押往太廟,進行殘酷的「批判」、辱罵、毆打。荀慧生被釋放回家的時候,脊背上血跡斑斑,襯衣已經被打得破爛不堪,與血痂粘在一起,揭下來都很困難。妻子悲泣不止,荀慧生寬慰道:「我會氣功,每當『革命小將』的棍棒落下的時候,便運氣抵擋,所以只是皮肉受些傷,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可憐老舍,身體較弱偏又性格剛強,只怕他一時想不開……」不出所料,老舍第二天果然在太平湖投水而亡。
而荀慧生因諸病復發,也於1968年底黯然去世。
視頻2
最後歸宿
梅蘭芳——夙願未了身先逝
1960年,梅蘭芳打算正式排演根據唐人傳奇中的《柳毅傳》改編的《龍女牧羊》。但從這年入冬起,梅蘭芳因長年勞累感到身體不適。次年7月間,他終因突發性心臟病住進了醫院。1961年8月8日,因病情突然加重而去世。享年67歲。
程硯秋——鞠躬盡瘁殉藝術
1958年新春,國家文化部把率領中國藝術團到巴黎參加國際戲劇節的重任交給程硯秋。這個時候,他開始不時感到身體倦乏,甚至出現胸悶心慌、大汗淋漓的症狀。當他因病情突發昏倒,才知道早已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3月9日早晨,他永別了觀眾,享年55歲。
尚小雲——十年蒙難心力瘁
1966年5月,尚小雲正在為編演革命現代京劇《秦嶺長虹》和改進戲校教育奔走,豈料自己一夜之間變成了「資產階級反動藝術權威」而被關押批鬥。1976年春日的一天,尚小雲在家中突感身體不適,家人連忙送他到醫院搶救,後因心臟病再次發作,於4月19日逝世。享年76歲。
視頻3
荀慧生——孤苦零丁離世間
1966年夏天,荀慧生被扣上了「反動藝術權威」的帽子,接着又被勒令去勞動改造,有一次終於累倒在了大路旁。此後,他原有的舊病更加嚴重了。由於家人都受牽連失去了自由,夜晚,他一個人蜷縮在小黑屋裡。
1968年12月26日,荀慧生病故於北京,享年68歲。
參考文獻
- ↑ 四大名旦是誰 四大名旦的故事 .中國歷史網[引用日期2019-09-24]
- ↑ 京劇四大名旦
- ↑ 梅蘭芳:意態由來畫不成 三聯生活周刊 2008.12.02
- ↑ 從京劇四大名旦的受歡迎程度,來看京劇在民國時期的興盛發展 2019年5月19日 - 要說到京劇這一國粹,有四個人又免不了被拉出來說一說,那就是京劇的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和程硯秋,可以說,這四個人就是中國京劇的靈魂人...
- ↑ 史上京劇四大名旦之間排名如何,梅蘭芳為什麼總會被人第一個想起 2018年6月27日 - 後成為「四大名旦」之一。 程硯秋 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後改名程硯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
- ↑ 「京劇四大名旦」人生的最後歲月_梅蘭芳 2018年10月5日 - 京劇四大名旦合影,從左至右:程硯秋、尚小雲、梅蘭芳、荀慧生 京劇,又叫京戲、國劇,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
- ↑ 京劇四大名旦是誰?為何沒有女子?他們有哪些代表作和藝術成就? 2019年6月22日 - 中國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四人,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 「四大名旦」的稱呼是由民國時期著名報人沙大風於1921年在...
- ↑ 京劇四大名旦都是男人扮演女人,他們在生活中是怎樣的氣質呢? 2018年11月15日 - 民國時期,京劇產生了四大乾旦,由於名氣太大,以後皆稱「四大名旦」。圖中從左到右分別是:程硯秋、尚小雲、梅蘭芳、荀惠生。 他們每個人都「身懷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