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莆仙語,又稱興化語、興化話或莆仙話[1],是福建興化民系(莆仙民系)的母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通行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莆仙地區(又稱興化地區),包括今日莆田市轄區、仙遊縣兩地,以及其附近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永泰縣部分地區,和泉州市泉港區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500萬。
興化是莆仙地區舊地名,故莆仙語又稱為興化語,南洋的莆仙移民仍使用興化語這種稱謂。在中國大陸,官方將莆仙語定義為一種漢語方言,因此又被稱作興化方言或莆仙方言。
名稱
興化話得名於興化軍、興化府,這個名字曾經廣泛被興化民系使用,現在只有南洋的興化府移民繼續使用這個名稱。今日,中國官方及學術界一般稱興化語為莆仙方言。民間一般稱莆田的興化語為莆田話,仙遊的興化語為仙遊話。亦有自稱為本地話。
歷史
莆仙語是由古代中原漢語分化而來的,其起源可上溯至西漢年間。漢武帝征討閩越時,有一部分江南籍的漢朝士兵定居於今日莆仙之地。這些士兵是定居莆仙的第一批漢人,他們講的是閩語的原祖-古吳語(即江東話)以及古楚語。晉朝永嘉之亂之後,大批華北、中原漢人遷入福建,帶來了3世紀時的中原口音,福建漢人的語言開始發生大變化。五代十國時期,又有大批中原人來到福建避難,為日後的莆仙語形成奠下基礎。
莆仙語與其鄰近的閩南語和閩東語都有着很深的淵源。學者李如龍、陳章太在其所著的論文《論閩方言內部的主要差異》一文中,列出214條莆仙語的詞彙,其中,與閩南語泉州話相同的占約62%,與閩東語福州話相同的約占39%,並據此推斷莆仙語和閩南語同源。979年,宋太宗在今日仙遊縣北部的游洋鎮設立興化縣,建興化軍,翌年劃泉州的莆田縣和仙遊縣歸興化軍隸屬。此舉使莆仙語和閩南語分化,對莆仙語形成產生重要影響。此後,因距離省城福州不遠,開始吸收一些閩東語的詞彙,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莆仙語不少詞彙兼有其在閩南語、閩東語的兩種意思,故此同義詞非常豐富。
近代以來,莆田的城裡腔、江口腔原有的鼻化韻全部脫落,並且此趨勢一直向南,至今湄洲灣沿岸的靈川鎮東部、忠門鎮北部以及月塘鎮的鼻化韻亦全數脫落。在興化平話字出現以前部分陰入白讀字已舒化,而興化平話字顯示當時莆田城裡腔調的陽入白讀字尚未舒化,而今部分陽入白讀字或已舒化,或已呈半舒化狀態。
莆仙語既不屬於閩南語又不屬於閩東語,自成一系,頗具特點。但在早期,語言學界將閩語簡單地劃分為「閩南方言」和「閩北方言」兩種方言,莆田話[2]和仙遊話被歸為「閩南方言」的一種。不過莆田話與仙遊話與泉漳一帶的閩南語根本無法互通,且興化民系對閩南普遍沒有族群認同感。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在進行方言普查之後,語言學家對莆仙語方言進行研究,提出將莆仙地區的方言劃出單獨設區的主張。最終大陸學界將閩語重新拆分為五大片區,原「閩南方言」被拆分為閩南語、閩中語和莆仙語並沿用至今。目前國際學術界普遍採用這種分區法。
視頻
莆仙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聽不懂的莆仙話,是一種什麼語言? ,莆田文化網,2018-7-26
- ↑ 福建八大最難懂的方言,莆田話居然才排……莆田人表示不服! ,搜狐,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