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精神分裂症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1]),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着好幾個靈魂」。 長久以來,很多人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以為多重人格是非常之罕見的疾病,其實不然,只是由於太多臨床工作者都缺乏正確認知,以致不少誤診情況,再加上一般人的諱疾忌醫和迷信等等,所以很多個案都漏報、少報。正如瑪蓮娜·史坦伯格的《鏡子裡的陌生人——解離症:一種隱藏的流行病》所言,解離性障礙其實是一種隱藏了的流行病,而多重人格只是其中一型而已。
臨床症狀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如果並存意識較好的,他們甚至可以進行內部溝通/會議,或進行外部會議(如果人格間進行外部溝通/會議時,在旁人看來會像是個自言自語的瘋子);也有一些情況,人格之間並沒有察覺到彼此的存在,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 原人格不一定是主人格。原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原始人格,而主人格則是在平常大部分時間主宰身體的人格。雖然原人格通常也會是主人格,但也有原人格仍然停留於兒童時期,身體則交由會長大的主人格管理的情況。 原本的人格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的情況下,即使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斷(記憶斷層)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嚴重的病例,原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願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 事實上,很多所謂的「鬼上身」現象,其實很可能都是解離症。 另外,多重人格患者發生記憶斷層或人格強硬地想出現時有可能伴隨強烈的頭痛[2]。[需要更好來源]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邁耐利(Richard J. McNally)的實驗,認為沒有證據可以證實在各人格之間存在記憶障礙,那些聲稱自己被記憶障礙所困擾的患者,可能更多是為了符合文化期望,而非真正的心理現實。不過,近年頂尖的醫學發現,則有另一個觀點,根據不少關於大腦的研究顯示,儘管是同一個人(同一個身體和大腦),不同人格的腦部攝影結果皆不相同,另外也有其他對大腦的研究和實驗,有力地顯示多重人格既不是「偽裝」出來,也不是因為社會文化期望或治療師的暗示(suggestion)所產生出來的。
成因
多重人格的成因多有爭議。有理論認為多重人格與童年創傷相關,因為此時正是人格的形成階段。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來說,或許是必要的。
國際上的新知為7歲以前(黃金6年)/學齡前有衝擊過大或重複發生的身體虐待、情緒虐待,以及強大的壓力事件,甚至源自從嬰兒開始的「混亂型依附行為」(Disorganized Attachment)。
視頻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雙重人格 ,搜狐網,2017-10-20
- ↑ 一個身體能住下幾個靈魂?如何「消滅」多餘的「你」,新浪網,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