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吐魯番墓葬伏羲女媧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吐魯番墓葬伏羲女媧圖
圖片來自xuite

吐魯番墓葬伏羲女媧圖,出土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的一類以神話人物伏羲女媧為主題的繪畫,一般繪製於倒梯形長方形或麻布上,用木釘釘在墓頂,畫面朝下正對墓主。隨葬伏羲女媧圖的現象盛行於公元6-7世紀的麴氏高昌唐代西州時期,至武周末年已迫尾聲。20世紀以來,吐魯番地區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媧圖,在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世界多個國家的博物館中均有收藏。

文化背景

伏羲女媧的傳說大致起源於東周戰國中後期,至西漢時期已被並列為古代聖王,到唐代伏羲女媧兄妹結婚繁衍人類的故事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故事主要有補天造人、整理天地、造福保護黎民等情節,被視為開天闢地、創造人類萬物的始祖。女媧最早見於《楚辭·天問》和《山海經·大荒西經》等處,伏羲最早的記載則見於《莊子》《·繫辭》等,其中並未將兩者聯繫。漢代開始,兩者成為對偶神,並統一為人首蛇身的交尾像,再到後世演化為慈眉善目的神人形象。《春秋運斗樞》《淮南子》和《路史》等著作將伏羲、女媧與神農稱為三皇,《淮南子·原道訓》將伏羲和女媧稱為「泰古二皇」。山東嘉祥武梁祠河南南陽四川郫縣等地漢代石畫像中有大量人首蛇身交尾的伏羲女媧像[1]

地處吐魯番的高昌國不同於西域的其他國家,是一個漢人占主體的國家,漢族占高昌國人口的70%至75%。南北朝時期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占領高昌並扶持闞伯周為國王,高昌自此建國。此後高昌國歷經張氏馬氏麴氏諸漢人大族的統治,前後延續了180多年[2]。其中,麴嘉建立的麴氏高昌自6世紀初開始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國家獨立,形成並發展了其獨特的文化[3]

伏羲女媧信仰隨漢人移民的到來對高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高昌漢人緬懷先祖、庇佑子孫、渴望魂歸故里的精神寄託,並被當地其他民族接受,因此,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中不僅有漢人形象,也有深目高鼻、翻領窄袖的胡人形象。

出土與收藏

20世紀初,日本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第22代法主大谷光瑞派遣大谷探検隊三次到中亞、中國新疆「探險」,竊取了大量的文物。1910年至1914年間的第三次探險從吐魯番發現伏羲女媧圖10幅。三次探險收集的文物主要存放在大谷光瑞在神戶郊外的別墅二樂莊,部分寄存在帝國京都博物館(今京都國立博物館)。1914年5月,大谷光瑞因故引咎退位,辭去法主職務,其藏品隨之分散,一部分隨二樂莊賣給久原房之助,再被久原寄贈給朝鮮總督府博物館,日本投降後歸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其中包括3幅伏羲女媧圖;大谷光瑞於1915年定居到遼寧大連,大部分收集品隨後直到1916年被運到旅順,後寄存關東廳博物館,日本投降後歸旅順博物館,其中有2幅伏羲女媧圖;另有4件伏羲女媧圖被西本願寺附屬大學(現龍谷大學)收藏,現藏於該大學的大宮圖書館,最後1件現藏於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

參考文獻

  1. 李丹陽. 伏羲女媧形象流變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 (2): 140–155. 
  2. 王欣. 高昌漢人的族群認同. 西域研究. 2013, (4): 58–66. 
  3. 閔丙勛; 朴文英.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吐魯番出土伏羲女媧圖考. 遼寧省博物館館刊. 2006, (1): 18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