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
---|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校園景觀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Logo |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又譯作史丹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原稱為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後來就常常被直接稱為史丹福大學,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帕羅奧圖(Palo Alto),臨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學術聲譽獲評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幾乎是沒有人不曉得此大學。
在校園占地面積方面,史丹福大學占地約33平方公里(8180英畝),是美國校園第六大的大學。在學術方面,史丹福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構成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在科研成就方面,截止至2017年,共有64位史丹福校友、教授或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Nobel Prize Award),位居世界第八;20位曾獲得圖靈獎 (Turing Award,計算機界最高獎),位列世界第三 ;另外,有7位教授獲得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數學界最高獎),位列世界第九。
2020年,史丹福大學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第4,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第2,USNews美國大學排名位居第6。
史丹福大學的由來
1884年,美國前加州州長、鐵路大亨 利蘭·史丹福(Leland Stanford)和妻子 簡·史丹福(Jane Stanford)以及15歲的獨生子小利蘭·史丹福一起去義大利旅行。在旅行途中,小利蘭突然高燒不退,經診斷,患的是傷寒,夫婦倆焦急如焚,特地從巴黎請來名醫診治,那時醫療不發達,得了傷寒如同得了癌症,良醫還是難治,小利蘭不久在佛羅倫斯(Florence)不幸地去世了。
當時的史丹福近60歲,晚年喪子對他而言是十分悲痛欲絕,他知道辛苦積累的家產已無法留給他自己的兒子了,於是修改遺書,為了紀念他的愛子,決定捐出大筆錢出來,以其獨子的名字在加州建立一個機構,用以造福加州的青少年,他們說:「加州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不過,那時的史丹福夫婦卻拿不定主意是要建立一所大學還是技術學院,或者是博物館。
當時美國東海岸的學術風氣濃厚,史丹福夫婦從歐洲回美國後,就專程到東岸的哈佛大學,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伊里奧特(Charles W. Eliot)建議史丹福夫婦建一所大學,並告知他們所需資金大約五百萬美元(摺合成現在的金額至少1.2億美元)。那時的史丹福夫婦表示他們負擔得起這筆巨款,不過那時他們並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
然後,史丹福夫婦継續在美國東部拜訪其他各大學校長,麻省理工學院、康乃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大學,聽取各校長的建議。最後他們夫婦決定捐款建一所大學和一座博物館。
1886年的夏天,史丹福已任美國聯邦參議員兩年了。那時,史丹福正式宣布捐出250萬美元,作為創立史丹福大學的基金。
經過6年的建設,1891年史丹福大學正式成立,也正式招生開學;第一年共有555名學生以及15名教職員。史丹福夫婦先後拿出4000萬美元來創建史丹福大學。
為有別於其他大學,史丹福夫婦在創建史丹福大學時,立下一些規定:男女同校,不分宗教派別,實施公民教育。經歷了100多年的歲月,今天的史丹福大學早已成為美國、甚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名校,被讚譽為「美國西岸的哈佛大學」。[5][6][7]
校訓
通常,每個學校都有它特有的校訓。美國幾個頂尖的大學,哈佛大學的校訓是 Veritas,是拉丁文,意為「真理」;耶魯大學是 Lux et Veritas(光與真理),加州大學是 Vox Veritas Vita(遵循真理為生命之道)... 等。
而史丹福大學的校訓則是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自由之風永吹拂),這是代表自由和不受拘束的思想,用於鼓勵學校師生能自由無阻礙地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這也是為什麼史丹福大學的教學、科研成果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之一,甚至屢創奇蹟,培育了無數人才。[8][9]
學院、專業簡介
相比於美國東部歷史悠久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特別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這兩所學校代表着美國傳統的人文精神;而史丹福大學則是象徵著21世紀科技精神,該校雖然歷史較短,但是學術硏究水平、和其他方面,都能與常春藤名校相抗衡。
史丹福大學設置了 7 所學院,為利於學院間的相互合作、以及學生可以跨學科/學院 學習,所有學院都位於同一個校園內。這所學院包括:商學院、地球、能源與環境科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醫學院。[10][11]
世界矽谷中心
臨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硅谷,也因此該大學為矽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培育了眾多高科技的領導者及創業精神的人才,包括惠普(Hewlett-Packard Company,HP)、谷歌(Google)、雅虎(Yahoo)、耐克(Nike)、羅技(Logitech)、特斯拉汽車(Tesla Inc.)、Firefox、藝電(Electric Arts)、太陽微系統(Sun Microsystems)、NVIDIA、思科系統(Cisco System)、矽谷圖形(Silicon Graphics Inc.)、及 eBay 等公司的創辦人。[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