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秋天 |
外文名稱:autumn(英)、fall(美) 拼音: qiū tiān 解釋:一年四季之第三季 時間: 北半球9至11月,南半球3至5月 |
秋天,又稱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過渡季,北半球為9至11月,南半球為3至5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 。氣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學標準是:炎熱過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在22度以下時就算進入了秋季,低於10度時秋季結束。
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1]
秋天節氣
秋天一共有6個節氣,分別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氣象
秋季的氣溫會逐漸下降,但是一般較冬季緩慢。由於乾濕狀況的差異,不同地區會出現陰冷多雨,或乾燥涼爽的氣象狀況。在較冷的深秋,由於晝夜溫差大,白天蒸騰的水汽會在夜間凝結,或為露,或為霜。
天文
秋季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逐漸南移,秋分之後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南半球。從北半球看來,太陽的角度漸漸變低,晝夜長短差距變小。在秋分時,晝、夜等長。 在秋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遠漸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於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但立秋時節,江淮一帶的天氣仍十分炎熱。
根據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標準,必須是5天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準,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
秋的含義,實際上是莊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以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華南東部和西部,抗旱、防洪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立秋後的華南,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2]
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是去的意思。處暑即暑氣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處暑,炎熱的夏季就要過去,氣溫開始逐漸下降,雨量漸少。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在江淮地區,各年的差異很大,有的年份,處暑期間天氣的炎熱程度比夏日更甚,出現了俗稱的"秋老虎"天氣,正因為如此,江淮一帶地區有將處暑解釋為"處在暑日之中"的。故提醒百姓此時既要注意防暑。在北方此時晝夜溫差逐步增大,早晚要適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內乾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所以提醒農民朋友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安排好田間農事。
秋分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
秋分以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不過,降雨日數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
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
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中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中國大陸上絕大部分地區雷暴已消失,只有雲南、四川和貴州局部地區尚可聽到雷聲。華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區則只有幾毫米到20多毫米。乾旱少雨往往給冬小麥的適時播種帶來困難,成為旱地小麥爭取高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海南和西南地區這時一般仍然是秋雨連綿,少數年份江淮和江南也會出現陰雨天氣,對秋收秋種有一定的影響。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緊採收棉花,遇降溫早的年份,還可以趁氣溫不算太低時把棉花收回來。江淮及江南的單季晚稻即將成熟,雙季晚稻正在灌漿,要注意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南方稻區還要注意防禦"寒露風"的危害。華北地區要抓緊播種小麥,這時,若遇乾旱少雨的天氣應設法造墒搶墒播種,保證在霜降前後播完,切不可被動等雨導致早茬種晚麥。寒露前後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種期,品種安排上應先播甘蘭型種,後播白菜型品種。淮河以南的綠肥播種要抓緊掃尾,已出苗的要清溝瀝水,防止澇漬。華北平原的甘薯薯塊膨大逐漸停止,這時清晨的溫在10℃以下或更低的機率逐漸增大,應根據天氣情況抓緊收穫,爭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則在地里經受低溫時間過長,會因受凍而導致薯塊"硬心",降低食用、飼用和工業用價值,也不能貯藏或作種用。
霜降 霜降節氣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可見霜降是開始見霜的意思。但是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中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台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霜的出現表明地面最低溫度已達0℃以下,對農作物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為初霜,初霜愈早對作物危害愈大。中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漸推遲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區外,最早見霜的是大興安嶺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見霜;東北大部、內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現在瀋陽、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薩一線;11月初山東半島、鄭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見霜;中國東部北緯30°左右、漢水、雲南省北緯2°左右的地區要到12月初才開始見霜;廈門、廣州到百色、思茅一帶見霜時已是新年過後的1月上旬了。
霜降時節,涼爽的秋風已吹到花城廣州。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土壤凍結,冬作物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華北大豆收穫,尚未下地的晚麥宜選用春性品種趕快搶種,已出苗的要查苗補種。長江流域正值冬麥播種的黃金季節。油菜一般已進入二葉期,應及時間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蟲。災區受洪水影響尚未種下去的遲油菜,可先用濕灰糞拌種,在室內催芽後播種,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籮",晚稻成熟後抓緊收穫,以防雀害和落粒。華北地區大白菜即將收穫,要加強後期管理。
霜
降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乾季,要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
秋天節日
國慶節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在我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中秋節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
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重陽節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為老年節。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明朝以前本來有登高看老人星的皇室活動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緯度過高看不到該星就演變成只登高不看星了,隨後人們也遺忘了看星的這個初衷 (緯度37度以下才可見,北京 40度)。因為人們對老人的越來越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秋天的特徵
天高雲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穀豐登 瓜果飄香 秋收冬藏 一葉知秋
層林盡染 一叢金黃 一叢火紅 秋意深濃 秋色宜人 秋蘭飄香 秋雨綿綿 秋風蕭瑟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春種秋收 秋風過耳 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 秋風習習 秋高氣爽
瓜果飄香 秋雨綿綿 春華秋實 金秋時節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疊翠流金 右側視頻
五穀豐登 平分秋色 秋風瑟瑟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落葉枯黃 秋雨綿綿 秋風蕭蕭
秋風蕭瑟 秋風瑟瑟 金風送爽 秋月春風 秋月寒江 紅衰翠減 霜天紅葉 楓林盡染
一葉知秋 霜葉知秋 秋陽杲杲 秋風紅葉 秋高氣肅 秋高馬肥 金桂飄香 桂子飄香
稻穀飄香 無邊落木蕭蕭下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葉知秋、一叢金黃、一叢火紅、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雨綿綿、春花秋月、秋風過耳、
收穫的秋天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成熟的季節。秋天就像一把金貴的鑰匙,打開了豐收的大門。你看,滿山遍野都是金色的,像是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田野里,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好像在說「農民伯伯,我們長大了!」農民伯伯笑哈哈,忙着去收割了。果園裡,蘋果紅通通的像小朋友的臉蛋,惹人喜愛![3] 葡萄一串串的掛在枝頭上像五顏六色的珍珠,晶瑩剔透;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4]
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各種各樣蔬菜成熟了,有地瓜、黃豆稞、稻子、白菜、韭菜、菠菜、秋葵、菱角、蓮藕、辣椒、栗子、冬瓜、四季豆(芸豆)等,種類繁多,琳琅滿目。」
視頻
秋天的風景
課文朗誦《故都的秋》
參考資料
- ↑ 秋天風景油畫
- ↑ 描寫秋天銀杏樹的句子學句子,2015-08-05
- ↑ 金色的秋天 豐收的季節快諮詢,2019-10-06
- ↑ 寫秋天豐收的季節的範文快諮詢,201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