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岩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 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岩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1]、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岩秘密居住過。青岩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
目錄
歷史沿革
青岩古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是貴陽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頗具魅力。青岩古鎮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鎮,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是一座因軍事城防演化而來的山地兵城,素有貴陽「南大門」之稱。
明初,青岩古鎮設屯堡。天啟四年至七年(1624年~1627年),布依族土司班麟貴建青岩土城,領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鎮作為軍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後數百年,經多次修築擴建,土城垣改為石砌城牆,街巷用石鋪砌。四周城牆用巨石築於懸崖上,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內3平方公里範圍,文物景點近百處。
中央王朝為控制西南邊陲,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青岩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主驛道中段,在驛道上設置傳遞公文的「鋪」和傳遞軍情的「塘」,於雙獅峰下駐軍建屯,史稱「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青岩屯」逐漸發展成為軍民同駐的「青岩堡」。
地理環境
位置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區南郊中心集散地,貴州省的歷史文化古鎮。地處東經106°37′—106°44′、北緯26°17′—26°23′,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總面積為92.3平方公里。
地型青岩古鎮依山傍嶺,城門城牆全用石頭建造成也就順理成章了。
氣候青岩古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1250毫米,日照時間長達2200小時,平均氣溫在14℃-15℃,一年四季均適合遊覽參觀。
建築特點
青岩古鎮有着深厚歷史背景的建築。爬上鎮邊一側不算太高的山坡可以鳥瞰小鎮的全景,小鎮並不是建造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從高處望去,整個小鎮的格局給人一種在別的古鎮中難以看到的立體美感。青岩古鎮中除了眾多的寺廟,竟然還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種宗教和諧共處,形成其獨特風格[2]。
象鼻木雕
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見。大多用於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將其雕成象鼻形,無疑是力量的體現。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斷面有圓形的,有方形的,還有方形抹角的。圓形、方形稱圓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則被稱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線條美而外,還反映出人們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傳統文化心態。
朝門
朝門多為垂花門[3],有的在門罩上彷石結構精雕細刻立柱及柱礎,外觀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門前或大門前,鋪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錢、白果、鯉魚等圖案,意為」開門見福」、「開門見財」、「開門見子」、「年年有餘」和「鯉魚跳龍門」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裝飾,看上去並不怎麼豪華,因此也不特別搶眼,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財不露白」的傳統理念。但仔細觀察,青岩民居的外裝飾,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像是一部很有嚼頭的古書。門斗、門簪、連楹上的石榴、葫蘆、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徵「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許多大戶人家,前院人店鋪,後院為居室,兩廂當書房。書房窗雕多為冰裂紋,意為熬過十年寒窗,方可飛黃騰達。
重檐懸山式
重檐懸山式民居完全是人體仿生學與商業經營兩者之間的巧妙結合,青岩古鎮的民居表面看起來和其他明清建築並無明顯不同之處,青瓦石牆、古樸滄桑,但仔細觀察,卻有着自己非常鮮明的個性和地域色彩。貴州素來有「天無三日晴」之說,下雨,總不能耽誤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們經過反覆地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青岩鎮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門面作為商鋪的民居,一般會顯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更何況還有帶着風的偏山雨,但總不能把門關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護了櫃檯,這樣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雙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護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種裝飾作用,這種仿生學的商鋪式民居建築,充分體現了古鎮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善於創新的精神。這種運用人體仿生學,獨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築即便放在全國範圍看也實屬罕見[4]。
腰門
青岩民居,多建腰門,其門斗和拉手頗有學問。許多人家的上門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頭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蘆形、石榴形或者祥雲形、如意形。俗稱「打門錘」的大門門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門楹,雕刻桃子、石榴、祥雲、如意或龍鳳等圖案,被譽稱為「門龍」。
窗雕
門斗、門簪、連楹上的石榴、葫蘆、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徵「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們夢寐以的。如意、牡丹、祥雲、龍鳳等圖案,均為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物,向來備受民間青睞。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見的福、祿、壽禧和耕、讀、漁、樵等圖案外,還有龍、鳳、獅、象等造型。許多大戶人家,前院作店鋪,後院為居室,兩廂當書房。書房窗雕多為冰裂紋,意為熬過十年寒窗,方可飛黃騰達。青岩民居撐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漢文化看來,蝙蝠與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徵「壽」。蝴蝶的諧音為「福」與「耋」。一個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無疑是老壽星了。青岩民居的木柱子。
主要建築
小古鎮裡,古建築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還有九寺:龍泉寺、慈雲寺、觀音寺、朝陽寺、迎祥寺(又名斗閣)、壽佛寺、圓通寺、鳳凰寺、蓮花寺;有八廟:藥五廟、黑禪廟、川主廟、雷祖廟、財神廟、孫臏廟、東嶽廟;有五閣:奎光閣、文昌閣、雲龍閣、三宮閣、玉皇閣;有二祠:班麟貴土司祠、趙國澍祠;有趙狀元(以炯)府、青岩書院、萬壽宮、水星樓。還有一世界珍稀樹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黃龍、花山、璇宮四溶洞;有三疊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石牌坊
歷史上,青岩古城四門內外有八座牌坊,現保存的只有南門外的「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南門內的「趙理倫百壽坊」和北門外的「趙彩章百壽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築造型基本相同,均呈四柱三間、三樓四阿頂式,高9.5米,寬9米,面北背南,屬清朝石牌坊建築風格。驚奇的是,三牌坊都沒有基槽,靠4個長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且一豎就100多年。其中「趙理倫百壽坊」距定廣門僅幾步之遙,創意獨特,被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讚為是「實屬罕見而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三座石牌坊也成為攝影發燒友的摯愛。
背街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條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鑑人,如鏡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給街巷帶來一種獨特的時空感與神秘感。街邊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路窄而幽靜,沿山勢起伏,是攝影的絕佳地點。背街附近也是景點比較集中的地方。
狀元府
狀元府是貴州第一個文狀元——趙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鎮狀元街1號,狀元街與北街交接,靠南邊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幹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較容易找到。大院門前是一副簡單的對聯「琴鶴譜志,論語傳家」,顯示了主人一生的志願。府第坐南朝北,為兩進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為兩進四合院,均為一正兩廂,風格是歇山式,總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左右。現存前殿、正殿、兩廂和朝門,朝門內牆上有許多不同「壽」字殘跡,據說這是趙以炯曾曾祖父趙理倫百歲時所留。建築是以木質結構為主的,氣派而不張揚,寧靜恬淡,一派書香風範。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東街143號,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建於明萬曆年間,乾隆年間重修,磚木結構,依山而建,為攢角重樓八角式。是舊時讀書人常去讀書、聚會、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慈雲寺
慈雲寺位於北街5號。始建於康熙年間,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總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傳說是西街吳姓人家捐修的。整個建築構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礎為貴陽市石柱礎中石雕藝術精品。
萬壽宮
位於西街3號,毗鄰慈雲寺。清康熙年間建,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最早並不是一座道觀,而是江西會館,為南來北往的商賈之所,後來改造為道觀。整座宮院由正殿、配殿、西廂、戲樓和生活區組成,坐東向西,總占地1000多平方米,但建築大都在「文革」中被毀,多是後來重建。宮內最有看頭的便是戲樓,其中的木雕精美絕倫。在戲樓右側的木質橫樑上,一組高浮雕人物圖案最為著名,內容為「鴻門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軍旅文化特色。
迎祥寺
迎祥寺,坐落在南街西側的小山腳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有「黔山祖廟」之美稱,是貴陽市的著名古剎之一,至今仍然香火旺盛。該寺有殿宇三重,前為天王殿,現殿中塑有彌勒佛像,殿兩側塑有四大天王之像。穿過前殿,便是大雄寶殿,正中供俸佛祖釋迦牟尼,兩旁供有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後殿下層供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兩旁,立有善財童子與龍女。令人詫異的是樓上供奉的居然是道教的神仙「斗姆」,一問當地人才知,這裡早先叫做「斗姆閣」,本是供奉斗姆的道觀,後來才被佛祖們搶了地盤,變為佛寺,人們便將斗姆像移置於此,一起供奉起來。
名人故居
抗日戰爭期間,青岩城牆完好,四座城門依舊,偏僻安全,接納了很多的「避難者」。八路軍貴陽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點,把許多革命幹部家屬疏散到這裡來,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和博古(秦邦憲)的家屬都曾經在青岩住過。
位於青岩鎮北街10號,1939年~1941年李克農等中共領導人的親屬曾居於此,現仍為民居;
位於南街75號,鄧穎超之母楊振德女士1939年~1941年曾居於此,現仍為民居,經營快餐;
位於青岩背街2號,1939~1941年,周恩來父親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已對外開放。
張公館原為蔣介石的侍從張尚欽及兄弟張尚全的住宅,為民國年間建築,是青岩典型民居。該建築地塊層次分明、高低錯落有致,修復後的張公館將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公館文化,成為貴州非遺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及非遺文化產品、手工技藝展示的窗口及基地。
文化特色
青岩鎮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文明市場。具有歷史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革命傳統文化底蘊,多民族聚居。
歷史名人
狀元古巷裡住過名人、出過狀元。青岩人為之自豪的是歷史上貴州第一狀元趙以炯,「趙狀元府第」已成為觀光點。
美食特產
豆腐圓子
是用豆腐捏成圓球狀,再裹上麵粉做成的。在油鍋里微微一炸,出鍋的時候黃燦燦的。趁熱蘸點貴州特有的沾水,再整個兒放入嘴裡,外脆內軟,甜中帶辣,確是極品的美味。
糕粑稀飯
早餐的首選,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個煮熟了的米糕團,看上去煞是可愛誘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餞之類的配料,然後用勺子把米糕搗碎,和在藕粉里[5]。
米豆腐
幾乎西南的每一個小鎮裡都有,可到了青岩有一種特殊的米豆腐,用綠豆粉和各種蔬菜調和在一起,色澤嫩綠,這樣的配方可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青岩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蜜汁豬肘、酸湯魚等等,當地還盛產各種山間野菜,處理後擺上飯桌也是極具特色哦。青岩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寬家於1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青岩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為偏愛。
視頻
青岩古鎮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青岩古鎮之平剛故居,搜狐視頻
- ↑ 城牆上俯瞰青岩古鎮,宛若藏匿於黔山秀水中一位嬌羞的南方女子,青灰色的石瓦屋頂就是她美麗的衣裳,去哪兒?
- ↑ 欣賞|垂花門,中國古建築中最美的一道門! ,搜狐,2018-10-04 20:47
- ↑ 你分得清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的區別嗎?,搜狐,2019-08-30 15:31
- ↑ 糕粑稀飯 獨家,豆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