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朱

Jeffrey12358讨论 | 贡献2018年10月31日 (三) 15:3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杨子}} {{道家}} '''楊朱''',或作'''陽朱''',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道家思想家,或說字'''子居''',…”)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Yin Yang

道家系列条目

道家思想
无为 齐物 逍遥
道家人物
黄帝 三皇五帝 广成子 伊尹 姜尚
老子 关尹子 文子 杨朱
庄子 列子 黄石公 张良 刘安
道家典籍
老子》《庄子》《黄帝四经》《淮南子
相关条目
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黄老 玄学 中医学
道教 佛教 禅宗
道家主题首页

杨朱,或作阳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道家思想家,或说字子居魏国人,生平已不可考,是道家的激进派,有云他是老子弟子。《列子》也记下他弟弟名为“杨布”。

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其学说在当时相当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见于《孟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等书中。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先秦流行天下的学说。孟子说杨朱、墨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愤怒之词,感性的攻讦大过于理性分析。

列子·杨朱》篇云: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吕氏春秋》中的《重己》、《贵生》、《本性》、《情欲》、《尽数》等篇都受到了杨朱学派的影响,探讨了爱己、利己中的智慧与包含的“道”。

目录

思想内容

杨朱可能和老子会面,曾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后来有感于动乱的环境,困恼于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于是弃老子学说中的部份内容,朝著“养生”、“存性”的方向不断深化,发展成以“为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杨朱的思想在战国初年一度风行,与儒、墨两家形成鼎足而三的形势。

杨朱的思想概略,可从以下四方面见之:

  1. 首先,从其中心要旨而论,杨朱学说实际是以“我”作为自然的中心。他认为人的生命,往往由于外界的蒙蔽、组织所拘束,因而无法明察生命的真象,使个人失去主体性。于是杨朱主张探求内在自我安身立命的境界,以摆脱社会的束缚,偏向于个人人性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重视人类本有的自然性,人才会快乐,才能“全生(性)保真”。
  2. 其次,在政治方面,杨朱既然反对社会的束缚,所以在政治上也反对强权独占的霸道,主张“天下为公”,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另外,他认为一切外在的道德刑法,皆不可妨害一个人的自由政府只是象征式的,不可对个人过份约束。由此可见杨朱的政治观是自由的,与现代自由主义有共同之处。
  3. 第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杨朱极力主张个人的“为我”主义。他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他的意思是说社会是由各个“我”所组成,如果人我不相损、不相侵、不相给,那么天下便无窃位夺权之人,便无化公为私之辈,这样社会便能太平。
  4. 第四,在对生命的态度上,杨朱既重说“全性保真”,因而重视“贵生”、“乐生”。他认为人生短促,故在生时必须享尽人生之乐,所以要充份纵欲。在《列子》的杨朱篇中,他要求“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此种重生、贵生的极端思想,在当时及近代被认为是否定儒家礼法道德,又摒绝了墨家禁欲道家老子的清心寡欲,倾向自我中心主义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