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暴龍(學名:Tyrannosaurus rex),又名霸王龍,是暴龍属目前僅有的一個有效物种,屬於暴龍科的巨型獸腳類恐龍,名字的拉丁文含義是“蜥蜴中的暴君”。其身長估計可達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平均約9公噸。暴龙属擁有目前已知動物中最大級別的咬合力之一,但并不是最大的,其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1]。
如同其他的暴龍科恐龍一樣,暴龍属是二足、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並藉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相對於牠們大而強壯的後肢和巨大的身体,暴龍的前肢非常小,但有研究發現卻十分強壯。長久以來,暴龍被認為只有兩根手指,但在2007年發現的一個完整的暴龍化石,顯示牠們也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有些研究人員還在標本上發現了軟組織與蛋白質;但暴龍属的食性、生理機能以及移動速度仍在爭論中,暴龍被认为是種掠食動物、以大型食草恐龍為食,但也有少数科學家認為暴龍是種积极的食腐動物。
暴龍属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其化石分佈於北美洲的美國整个西部地区、加拿大西南部,其中又以美国的化石为最多,暴龙属的分佈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是個獨立的拉臘米迪亞大陸。目前已有超過30個雷克斯暴龍的標本被確認,包含几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暴龍的大量化石材料,使科學家們有足夠的資料研究暴龍生理的各個層面,包括生長模式與生物力學。
雖然目前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體型比暴龍属更大(例如棘龙、鲨齿龙、南方巨兽龙等),但暴龍属仍在最大型的巨型肉食恐龍名單之列,並且其高度和重量甚至超過很多比牠長的肉食恐龍,暴龍亦是最著名的陸地掠食動物之一。有些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龍屬的第二個有效種,而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特暴龙是獨立的屬。除此之外,過去有許多暴龍科的種被歸類於暴龍屬,但目前多被認為是暴龍的異名,或被分類於其他屬。
目前暴龍是现代恐龙文化和美国恐龙化石群当中最具代表性、最知名的恐龙,原因是在《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系列的电影和電子遊戲中擔任最主要的恐龍角色導致。在各種兒童讀物、博物館展品中,暴龍也是提及“恐龍”的概念時,必定會出場介紹的經典恐龍形象。
詞源
暴龍是由美國古生物學家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於1905年以“Tyrannosaurus rex”的學名發表。屬名衍化自古希臘文,“τυραννος/tyrannos”意為「暴君」,而“σαυρος/sauros”意為「蜥蜴」。種小名“rex”在拉丁語中意為「國王」,學名全意為「暴君蜥蜴」,以突顯牠們的體型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物種具有優勢。其中文名稱亦可譯為君王暴龍,但在中文圈以音譯的雷克斯暴龍更為人熟知。另有一説法是:一般體型的叫“暴龍”,而在暴龍中體型比較大的叫“霸王龍”。
體徵
暴龍是陸地上出現過的最大型肉食性動物之一。根據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暴龍化石「蘇」(編號FMNH PR2081)可以了解其體型。「蘇」身長13.6公尺,臀部高達4.5公尺[2];這個數據僅次於同體型的棘龍與南方巨獸龍,還有鯊齒龍與馬普龍甚至更大。在過去幾年,暴龍的體重估計值的變化很大,從超過10噸到少於5噸,而目前的估計值多在8到15噸之間,平均体重9吨。
頭顱骨
目前已知最大型的暴龍頭顱骨長達1.6公尺。與其他獸腳類恐龍相比,暴龍的頭顱骨非常大,並有許多不同特徵。暴龍的頭顱骨後方寬廣,口鼻部狹窄。暴龍的眼睛朝向前面,使雙眼的視覺重疊區比較大,可以看到更廣的立體影像,具有頗佳的立體視覺。
頭顱骨的部分骨頭是固定的,例如鼻骨,可防止骨頭間的滑動。頭顱骨上有大型洞孔,可減輕頭部重量,並提供肌肉附著點。頭顱骨的許多骨頭內有微小的空間,可使頭部較輕、更為靈活。這特點與其它的頭部特徵,使暴龍科具有強大的咬合力,並超越其他的非暴龍科獸腳類恐龍。雖然大部分暴龍科動物的下頜前端為V字型,暴龍的下頜前端呈U字型,這增加了單次咬合時所能撕咬下的肉塊體積,卻也增加了前段牙齒所遭受的壓強。暴龍的頜部由多個骨頭組成,可用來吸收獵物掙扎時的震動力,防止頜部受損。
牙齿
如同其他暴龍科恐龍,暴龍的牙齒前後緣呈鋸齒狀。此外,暴龍的牙齒為異齒型。前上頜骨的牙齒屬於鑿狀牙,牙齒間緊密排列,橫剖面為D形,後側有明顯的稜脊,牙齒向後彎曲。D形橫剖面、後側明顯稜脊、與往後彎曲的特點,減低了暴龍咬合時牙齒陷入獵物身體內的可能性。後段的牙齒較為粗壯,外型類似香蕉,牙齒間空間較寬,也有明顯的稜脊[3]。
上頜後段牙齒較下頜後段牙齒更大。目前所發現最大的暴龍牙齒,包括齒根在內有20公分長。在其他恐龍身上發現的大型齒痕,顯示暴龍的牙齒可刺穿堅硬的骨頭。暴龍在擁有恐龍之中最強大的咬合力之一,也是咬合力最大的動物之一。經常發現暴龍的受傷或斷裂牙齒,但與哺乳類不同的是,暴龍科的牙齒是不停成長、替換的。
如同其他獸腳類恐龍,暴龍的頸部呈S形彎曲,但較短、較健壯。暴龍的頭顱骨長度是脊柱(髖骨到頭部)的一半,顯示牠們的粗短頸部必須充滿強壯的肌肉,才能支撐巨大的頭部。與身體相比,暴龍的前肢非常小。長久以來,暴龍的前肢被認為只有兩指,但近年的兩個研究,發現暴龍有額外的小型掌骨,可能代表已退化的第三指。
就身體與後肢比例而言,暴龍的後肢卻是獸腳類恐龍之中最長的之一。暴龍的後肢强壯,每隻腳各承受約半隻大象的重量。腳掌只有三個腳趾接觸地面,蹠骨離地。腳後另有一上爪。暴龍的中蹠骨挾長,與兩側蹠骨形成夾蹠型態。踝部關節呈簡單的絞鍊型態;而穩固的踝部使牠們可以在崎嶇的地面行走[4]。
暴龍的尾巴大且重,長度約與身體相當,有時包含超過40個尾椎骨,可與頭部與身體保持平衡。為了平衡暴龍的體重,牠們身體的許多骨頭是中空的。這可以減輕身體的重量,同時維持了骨頭的強度。
參考文獻
- ↑ (英文)Erickson, Gregory M.; Makovicky, Peter J.; Currie, Philip J.; Norell, Mark A.; Yerby, Scott A.; & Brochu, Christopher A. Gigantism and comparative life-history parameters of tyrannosaurid dinosaurs. Nature. 2004, 430 (7001): 772–775. doi:10.1038/nature02699.
- ↑ (英文)「蘇」的重要數據. Sue at the Field Museum.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5).
- ↑ (英文)Douglas, K. and Young, S. The dinosaur detectives. New Scientist. 18 April 1998 [200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3). Kevin Padian coined the phrase "lethal bananas".
- ↑ (英文)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