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史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史馆
Academia Historica

图片来源:国史馆
基本资讯
  • 所属部门  总统府
  • 员额    149人
  • 授权法源  国史馆组织条例
主要官员
  • 馆长     吴密察
  • 副馆长    何智霖
  • 主任秘书   卓琇琴
  • 任命者    总统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  1912年
联络资讯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馆本部;台北馆区)
  • 新北市新店区北宜路二段406号(新店馆区)
https://www.drnh.gov.tw


国史馆中华民国政府的最高史政机关,为总统府直属机构,以修纂国家历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采集,以及行宪以来历任已卸职之中华民国总统、中华民国副总统文物管理为主要任务。由于1949年中国大陆易帜,部分中华民国政府史料及档案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国史馆简介

国史馆1947年成立于南京,1957年在台复馆。2001年,修正公布《国史馆组织条例》,设修纂、审编、采集、秘书四处,并于2002年将原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更名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纳入辖下。2004年,制定公布《总统副总统文物管理条例》,明订本馆为总统副总统文物业务主管机关。

本馆典藏机关及私人移转、捐赠的档案、史料及总统副总统文物。馆藏中最著名者即是一般俗称“大溪档案”的蒋中正总统档案,又如资源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等机关之档案亦是见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献。馆藏珍贵档案中,〈日本国向同盟国投降书〉、〈中华民国接受日本国投降文件〉、《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已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为国宝,〈香港地区日军向同盟国投降降书〉、〈孙文手绘民生主义图〉则列为重要古物。

本馆典藏之档案、文物,均依据藏品属性进行管理,其作业包括除虫、修护、裱褙、整编、数位化等,以提供后续开放应用。

秉持开放政府的原则,本馆建置的“国史馆档案史料文物查询系统”,提供线上查询档案史料文物目录的服务,便利民众应用馆藏。使用者先由系统查询所需的档案文物后,根据查询结果指引,可直接阅览线上开放的档案;或线上查调申请后,至本馆台北馆区数位档案阅览室、新店馆区原件档案阅览室应用。台北馆区另设有图书室,提供民众阅览服务。

台北馆区设有展场,常设展主要展出总统副总统文物,其中“总统的礼品”主题,展出友邦及民众馈赠总统之礼物,有万馀件馆藏品不定期更展;另有“建筑的历史”主题,讲述台北馆区这栋始建于1924年的古迹建筑。此外,还有不定期推出的馆藏特色档案史料特展。

本馆台北馆区定期举办档案、文物、历史主题演讲,另不定期举办研讨会、新书发表会、座谈会等推广活动。

本馆持续出版档案、文献、历史主题的纸本与电子书,以促进馆藏之推广应用,包括典藏档案概述、总统副总档案目录丛刊、史料汇编等。同时编辑发行电子报及历史研究学术期刊《国史馆馆刊》,后者已被列入为“台湾人文学核心期刊(THCI)”。

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 1912年3月17日,胡汉民黄兴等97人联名具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设国史院,编纂《中华民国建国史》;孙中山对此表示赞同,并且指出“民国开创,为神州空前之伟业;不有信史,何以照耀宇内、昭示方来”。半个月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大总统为袁世凯。 1912年12月11日,袁世凯任命王闿运国史馆馆长,并且在12月29日公布了原南京临时政府拟订的《国史馆官制》。但是延至1914年5月25日,国史馆才正式宣告成立。 1915年1月9日,袁世凯又任命杨度为国史馆副馆长。 1915年11月,在袁世凯称帝前后,王闿运、杨度辞职赴外地,国史馆馆事中断。 1917年4月,段祺瑞政府以经费拮据为由,将国史馆停办,1917年6月并入北京大学,在文科中国史学门内附设国史编纂处,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国史编纂处主任。 1919年6月,大总统徐世昌以“国史有关制作仅由学校附设机关,不足以昭郑重”为由,于1919年8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国史编纂处简章》,使国史编纂处改为直隶国务院,“掌编纂国史并征集保存关于国史之一切材料”,以国务院参事涂凤书兼任国史编纂处处长,以[[王树枬] ]任总编纂。 1927年9月21日,张作霖组织的安国军政府颁布《国史馆制》,恢复国史馆。 1928年,随著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倒台,安国军政府覆灭,国史馆也随之消亡。 [1]

1931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呈准行政院设立国史馆筹备处,并公布了《国史编纂处组织规程》,规定该处受内政部、教育部指挥监督,负责筹备国史馆。 1934年1月,邵元冲居正等人在中国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从速重设”国史机关的提案。 1934年4月28日,行政院制定了《整理国史及档案办法》。 1934年6月1日,行政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内政部共同草拟了《国立档案总库筹备处组织章程草案》。 1934年11月2日,设立行政院档案整理处,由行政效率研究会筹备处主任兼任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处长,统一各院、部、会整理档案办法,为筹设国立档案库与国史馆奠定基础。 1935年3月,行政院档案整理处成立,但是不足半年便因行政院经费困难而遭裁撤。

1939年1月,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张继吴敬恒邹鲁等13人又提出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的提案。 1940年2月1日,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在重庆李子坝成立,张继、邹鲁、叶楚伧邓家彦胡毅生王伯群杨庶堪7人任委员,张继任主任委员。筹委会下设:总干事、副总干事及一、二两组。第一组负责设计国史体例和史料整理方法、起草有关法规并采访事宜;第二组负责文书、会计、庶务等事项。 1946年9月,国史馆筹备委员会自重庆迁至南京,张继等人提议将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改为国史馆,经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并经立法院审议,完成了相关的立法手续。 1946年12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史馆组织条例》。 [1]

1947年1月20日,国史馆在南京正式开馆,直属国民政府(1948年5月后改隶总统府),张​​继任馆长,但焘任副馆长。馆内设有三处二室:史料处(内分档案科、图书科)、征校处(内分时政科、实录科、征集科、校对科)、总务处、会计室、人事室。此外还设有两个非常设机构:史料审查委员会、国史体例商榷委员会。另外还设有纂修、协修、助修各若干人,负责中华民国史编纂事宜。

当时,国史馆和国防部史料局都是参与中华民国史编纂工作的重要机构。 1946年6月,国防部成立(部长白崇禧),同时成立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吴石)。 1947年4月,国防部史料局改称国防部史政局,吴石仍任局长。 [2]1949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配合战斗内阁缩编人员,国防部史政局缩编为国防部史政处。 1957年7月,国防部史政处再度扩编为国防部史政局。 1973年5月1日,国防部史政局与国防部编译局合并为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3]后来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缩编,改为国防部史政编译室。

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1948年冬,国史馆将馆藏重要档案360箱、重要图书86箱、国史馆所编史稿20箱运往上海。 1949年除夕前夜,国史馆副馆长但焘等十馀人离馆赴上海。携已运到上海的464箱档案资料迁往广州,后迁桂林、重庆等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四川前夕,“国史馆未及撤出,馆务乃告停顿”。 [1]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原国史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接管,后来移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代管。 1950年底,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南京设立史料整理处。 1951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王可风等人会同南京市文教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在南京市淮海路31号(原国史馆办公地址)完成了接收原国史馆的交接手续;共接收原国史馆员工37人,档案290881宗、8457捆、177箱、14橱,图书杂志6547册、348捆,房屋155间。 1951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在淮海路31号正式成立。 [1]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前身。 [4]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湾时,因久无馆长主持馆务,国史馆档案人员大多未能随政府迁来台湾,国史馆业务暂由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代行。

1957年,国史馆在台湾复馆,初设于台北县新店镇(今新北市新店区)。

1973年3月5日,行政院秘书处“台62档字第1881号函”通报行政院各机关,“各机关大陆运台旧档案及在台已失时效案卷、文牍,移送国史馆珍藏”。

2002年1月1日,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改隶国史馆,更名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搬离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旧址,改由国史馆使用。

2007年11月,国史馆加入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甲种会员[5]

2010年4月29日,国史馆本部迁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旧址。2010年10月10日,国史馆“总统副总统文物馆”于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旧址1楼揭幕。2010年11月1日,国史馆总统副总统文物馆开放免费参观。

2010年12月,国史馆馆长林满红时期,因为举办“民国百人志”网路票选活动,在投票选项列入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包含毛泽东与邓小平,而引发政治争议事件,林满红因此请辞。[6][7][8]

2016年8月1日,《国史馆馆藏档案史料开放应用要点》施行,国史馆档案典藏由完全开放更改为仅对具备中华民国国籍侨民及部分外国人开放,并采审查预约制,引发学界连署反对[9]

组织架构

  • 馆长
  • 副馆长
  • 主任秘书

内部单位

  • 修纂处
  • 审编处
  • 采集处
  • 秘书处
  • 人事室
  • 主计室
  • 政风室

附属机关

历任馆长

北洋政府时期
姓名 就职时间
王闿运 1912年12月11日(未就职)
蔡元培 1917年4月(国史编纂处处长)
涂凤书 1919年9月(国史编纂处处长)
柯劭忞 1927年9月21日
国民政府时期
姓名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张继 1946年12月18日 1947年12月15日
行宪后
姓名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戴传贤 1948年6月5日 1949年2月12日(因病未就职)
居正 1949年4月12日(未就职)
在台复馆后
姓名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罗家伦 1957年6月29日 1969年2月26日
黄季陆 1968年8月26日 1984年6月6日
朱汇森 1984年6月6日 1990年9月19日
瞿韶华 1990年9月19日 1995年3月16日
潘振球 1995年3月16日 2000年4月1日
张炎宪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19日
林满红 2008年5月20日 2010年12月15日
刘宝贵 2010年12月16日 2011年1月19日(代理)
吕芳上 2011年1月20日 2016年5月19日
吴密察 2016年5月20日 现任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