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戏曲剧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戏曲剧种

 

 

 

戏曲剧种,是用来区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同种类的特定称谓。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1-3] 其它戏曲剧种有:昆曲、高腔、梆子腔、河北梆子、晋剧、蒲剧、雁剧、上党梆子、秦腔、武安平调、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淮剧、沪剧、滑稽戏、婺剧、绍剧、徽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等。

概念来源

“戏曲剧种”这一概念确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用来区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同种类的特定称谓。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使传统戏曲艺术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

戏曲音乐是中国汉族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剧种分类

戏曲剧种的分类方法具有多种方式,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可分为秧歌戏、道情戏、花鼓戏、花灯戏、二人台与二人转、皮影戏、木偶戏及各地方戏曲种类等;按流行地域可将剧种归类为北方剧种和南方剧种;按声腔系统可分为昆腔系、皮黄腔系、梆子腔系、高腔系等近代四大声腔剧种和各地方戏、剧等。而戏曲艺术中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主要以演唱腔调的不同特点为划分依据,戏曲剧种按各自同类性质的唱腔来分布,因此声腔系统就成了各剧种分类的主要系数,戏曲中的语音与音乐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是区分各剧种的重要标志。

在漫长的岁月河流中,明代以来所形成的各声腔系统在长期的发展流布、衍变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许多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进一步可划分为单声腔剧种和多声腔剧种。单声腔戏曲剧种指由一种声腔腔调为主的剧种,如昆剧是仅用昆腔的单一声,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秦腔是由梆子腔为主的单声腔剧种;多声腔戏曲剧种指由几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如京剧是以皮黄腔、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等腔调所组成的多声腔剧种,川I剧则是由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灯戏等声腔组成的多声腔剧种等。这些剧种在群众中称之为“大戏”。

单声腔剧种和多声腔剧种构成了中国众多戏曲剧种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戏曲剧种则是清代末叶以来在民间歌舞、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称之为“地方小戏”,如由琴书发展起来的山东吕剧,贵州黔剧等,其演唱的腔调大多为当地的民歌小曲和戏曲腔调(如高腔、二黄腔、梆子腔等);除此以外,还包括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戏曲剧种,如安徽的傩戏、目连戏、广西师公戏等。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豫剧、评剧、昆剧、越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武安平调、武安落子、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漫瀚剧、河南坠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剧种简介

昆曲

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又称“昆山腔”。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与选氏同时的剧作家梁辰鱼专为昆山腔编写了《浣纱记》一剧,演出后轰动江南,并迅速流行全国。明末清初,昆曲一度繁荣,在艺术上更加精致完美,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剧种。至乾隆时期,昆曲艺术被统治阶级所掠夺,内容趋向宫廷化,以致脱离人民群众而渐衰落,到解放前夕,已濒临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后,昆曲在剧本.唱词。唱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力求通俗易懂。1956年浙江省昆苏剧团赴京成功地演出了《十五贯》,轰动全国。1957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建立了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又焕发出艺术的青春。

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经许多艺人的努力,将昆曲和北方地区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则被称为“南昆”。;北昆的演出武戏较多,表现风棚U健豪放;南昆则注重音韵吐字和细腻做工,比较清婉缠绵。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京剧和湘剧、川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

京剧

京剧,有“国剧”之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国剧”之称。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越剧

越剧,公认为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 [9]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10] 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2] 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 [11]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12-14]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15] 除中国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亦有当地的越剧团存在。

黄梅戏

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16] 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