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伯达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伯达龙属
图片来自mtdinotrail

艾伯塔龙属属名Albertosaurus),又名阿尔伯托龙艾伯托龙亚伯托龙,是暴龙科艾伯塔龙亚科恐龙的一,生活于上白垩纪北美洲西部,距今超过7000万年前。

模式种肉食艾伯塔龙A. sarcophagus),化石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省立恐龙公园发现,并以此省作为该属的名字。科学家们对于艾伯塔龙有几个种,有著不同的意见,有些科学家将平衡蛇发女怪龙Gorgosaurus libratus)列为第二个种。

艾伯塔龙是双足的猎食恐龙,有著大型头部,上有很多锐利的大型牙齿,以及有两只手指的小型前肢。艾伯塔龙可能是位在其生态系统食物链顶部。虽然在兽脚亚目中,艾伯塔龙的体型较大,但仍比其著名近亲暴龙更小型,重量与现今的黑犀牛差不多。

自从1884年首次发现化石以来,目前已发现超过三十头的艾伯塔龙化石,并提供很多研究资料。曾在同一地点发现二十六头艾伯塔龙化石,可见它们有著群体活动,这些化石并能允许科学家研究它们的发育生物学人口生物学

描述

艾伯塔龙的体型比一些暴龙科恐龙较小,例如特暴龙暴龙。成年的艾伯塔龙约有9公尺长,少数个体可超过10公尺。有几项利用不同方法的研究,估计成年的艾伯塔龙体重在1.3到1.7吨之间。

所有暴龙科恐龙都有相似的外貌,包括艾伯塔龙在内。艾伯塔龙是双足动物,具有长尾巴,可平衡头部及身躯的重量。与巨大体型相比,暴龙科的前肢是极为小型的,且只有两指。后肢很长,具有四个脚趾。后趾很短,只用其他三趾接触地面,而中间的脚趾较其他为长。艾伯塔龙可能可以每小时14到21公里的时速行走[1]。至于艾伯塔龙的幼年个体,可能可用更快速度移动。

头颅骨与牙齿

艾伯塔龙的头颅骨很大,颈部很短呈S形,最大型成年个体的头部接近1公尺长[2]。头颅骨上的大型洞孔减低了头部的重量,并且提供肌肉的附著处,以及容纳感觉器官。长嘴部容纳者超过58颗香蕉牙齿;较大型的暴龙科却有著较少数的牙齿,例如蛇发女怪龙的牙齿至少有62颗。与其他兽脚亚目不同,暴龙科是异型齿动物,即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形状。前上颌骨牙齿较其他的上颌牙齿为小,排列得更为紧密,及横切面呈D形

。如同暴龙,艾伯塔龙的上颌骨牙齿能有效抵抗侧边力量,例如嘴中猎物的挣扎力量。艾伯塔龙的咬合力约为3413牛顿,略小于暴龙。在眼睛上方,有短的骨质冠饰,可能在求偶期间具有视觉辨识功能。

200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艾伯塔龙牙齿的锯齿状边缘,可能在进食时协助撕裂猎物的肉块。在咬合时,牙齿锯齿状边缘的形状,可增加接触肉块的表面积、散布咬合时所遭受的应力。某种植龙类盘龙目异齿龙的牙齿也带有类似锯齿状边缘,但无法散布咬合时所遭受的应力。暴龙科动物的牙齿是用来协助撕裂猎物的肉块,而非单纯切割裂物的肉块。根据牙齿的磨损模式,显示暴龙类在进食时会摇晃头部,以咬下猎物肉块。

参考文献

  1. (英文)Thulborn, Richard A. Speeds and gaits of dinosaur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982, 38 (3-4): 227−256. doi:10.1016/0031-0182(82)90005-0. 
  2. (英文)Currie, Philip J. Allometric growth in tyrannosaurid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and Asi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3, 40 (4): 651–665. doi:10.1139/e0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