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尸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尸子》,东周战国尸佼撰,原书有二十卷,目录一卷。

尸佼是秦相卫鞅上客,卫鞅死,尸佼恐并诛,逃至蜀国,后来尸佼对法家思想进行反思,并取各家之长,著成《尸子》一书,思想兼宗儒、墨、名、法,是为杂家,如主张“节葬”、“非乐”是墨家思想。《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是今日“宇宙”一词的由来。

刘向《荀子书录》说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术”。原书在三国时已亡佚一半,宋末王应麟称《尸子》只存一卷,在《群书治要》中找到十三篇佚文。清初惠栋辑有《心斋十种》,章宗源、孙星衍辑《平津馆丛书》本,嘉庆十六年(1811年),汪继培辑《湖海楼丛书》本。

一说《尸子》有鲁《尸子》与楚《尸子》二书,分别是两位尸姓作者所撰,鲁《尸子》早亡佚,今存辑本是楚《尸子》。

人物简介

尸子:先秦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杂家有“《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刘向《荀子书录》说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术”﹐似曾有法家倾向。《隋书·经籍志》杂家记载: “《尸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其九篇亡﹐魏黄初中续。”可见原书在三国时已亡佚一半﹐所以黄初(220~226)中才续补了九篇。《后汉书?宦者吕强传》李贤注说:“(佼)作书二十篇﹐十九篇陈道德仁义之纪﹐一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起也。”这里说十九篇陈道德仁义﹐显然与刘向《别录》所说的商鞅师尸佼的思想不合。唐以来流传的《尸子》﹐虽非汉以前《尸子》之旧﹐却反映了魏黄初中人续补的内容。这个本子到宋代又已亡佚﹐宋末王应麟所见《尸子》只存一卷。唯《群书治要》中尚残存十三篇佚文。清代辑《尸子》的有许多家﹐《心斋十种》本为惠栋辑﹐任兆麟补辑。《平津馆丛书》本乃章宗源辑﹐孙星衍补辑。《湖海楼丛书》本为汪继培辑。《尸子》佚文的思想兼宗儒﹑墨﹑名﹑法﹑阴阳﹐的确算是杂家。而这正是道家的优点与特色。但书中保存先秦《尸子》的多少内容﹐难于辨析。

《尸子》一书早佚,后由唐代魏徵清代惠栋、汪继培等辑成[1]。《汉书·艺文志》著录《尸子》二十篇。

人物生平

根据班固的记载,尸子名佼,鲁国人,是商鞅的老师(“商鞅师之” 为“商鞅以师事之 或者商鞅师从尸子”的意思)。刘向说:“楚有尸子”,又说他为“晋人”,是商鞅之客,“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也[2]。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刘向《别录》,据《史记·孟荀列传·集解》所引)

尸佼逃往蜀后,写作《尸子》书。《汉书·艺文志》列尸佼为杂家。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墨、道、法各家,和孟轲、荀卿、商鞅、韩非等人的思想都有相通处;对农家许行也有影响;在思想史上是个重要环节。

视频

尸子 相关视频

鲜为人知的奇书《尸子》,最早提出宇宙观念,治国理念更宛如穿越
你知道尸子是谁吗?他是商鞅的师傅,还是第一个提出宇宙概念的人!

参考文献

  1.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尸佼,搜狐,2017-08-06
  2. 尸子劝学,豆丁网, 201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