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与半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真知与半知》是一则中国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1]。
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2]。 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那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寓言内容
“ |
浮在河边的一根木头上趴着四只青蛙。突然冲来几个浪头,木头顺浪向下游慢慢漂去。青蛙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它们的首次航行。 不多久,一只青蛙说话了:“这根木头实在神奇,它会运动,就像有生命一样,真是闻所来闻。” 第二只青蛙说:“不,朋友,这根木头跟别的木头一样,是不会运动的,运动的是河水,它流向大海,也带动了我们和这根木头。” 第三只青蛙却说:“木头和河水都不会运动,运动的是我们的意念;没有意念,一切运动都不复存在。” 三只青蛙为究竟是什么在运动争辩起来,它们越辩越热闹,嗓门也越来越大,但到底还是互不服气。 于是它们转向第四只青蛙,它一直在细心听着各方的言论,并未作声,青蛙们请它发表见解。 它说:“你们都对,说得都不错。运动的既是木头,也是河水,也是我们的意念。” 那三只青蛙听罢勃然大怒,因为谁都不想接受:自己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人家的观点不是完全错误。 接下来怪事发生了:三只青蛙同仇敌忾,一起使劲把第四只青蛙推进了河中。 |
” |
寓言的发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3]。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𫓧》《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4]。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5],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视频
真知与半知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谈民间寓言故事雕塑,学习精深的寓言故事文化,搜狐,2020-06-30
- ↑ 习近平用18字概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搜狐,2019-08-22
- ↑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百分网, 2017-11-09
- ↑ 9个寓言故事!提高孩子处事情商!,搜狐,2016-08-22
- ↑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知乎,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