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虾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图片名称
图片来自天下杂志

虾饼[1] ,又称虾片,发源于印尼, 印尼语称krupuk,渔民们为保存货可至冬天食用制作而成。

简介

虾饼,是印尼最传统的庶民食物之一,来源有很多种说法,但很有可能是华人创造发明的。利用当地丰厚的水产资源,混合了太白粉面粉等其他东西,将食物炸熟了之后,可以在热带的印尼保存更久,尤其是在没有电冰箱的时代,同样的方法应用到印尼几乎所有食物上,也让我常常看著家里的佣人炸东西,不只是完全不会被油喷到,而且出来的样子规律整齐,常常让我觉得惊叹不已。

印尼传统饼干:虾饼 (Kerupuk),念起来音声清脆。其实Kerupuk在印尼文中指的是干式炸物,而炸物有很多种,因为最常见的就是虾饼,也因此不管是中文还是印尼文,都由虾饼占了这个名号

虾饼 (Kerupuk)是印尼传统饼干的统称,在万岛之国印尼,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虾饼。而由于地缘与殖民的关系,也分别在马来西亚(Keropok)、菲律宾(Kropek)、荷兰(Kropoek)存在。

“鲜虾饼”当时为了保存夏季量产的鲜虾,到冬天依然可食用所产生出的周边产品。而改良成今日令人喜爱的零食。[2]

不过,虾饼在印尼人的餐桌上,可不只是打打牙祭的零食而已。它在印尼人的每一餐之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假如你今天住在印尼,在等了许久的塞车车阵中感到不耐烦,你于是在下个路口从go-jek上下车,耗时的塞车让你的肚子多了几分空虚,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蓝色推车小摊贩。你看著摊贩小哥正对著黑色小铁锅敲敲打打,顺手几下就敲出一盘锅气十足的Nasi goreng(炒饭),随即以帅气十足的手势,在这盘香气四溢的炒饭上洒了大半的Kerupuk饼干。

在印尼,举凡街头小吃、家常料理,甚是婚宴喜庆,印尼人的每一顿饭,几乎都看得到Kerupuk饼干。在印尼以手抓饭的饮食文化里,饼干既可作为盛器勺饭入口,亦可淋上甜酱油与辣椒酱作为一道配菜。

虾饼营养、好吃又便宜,也因此有了这么一句话在印尼人口中传递:“Kerupuk饼干看起来便宜又微不足道,但Kerupuk饼干存在于所有社会阶层。”

虾饼为印尼及马来西亚常见食品,类似食品也出现在台湾台南市安平区一带,也是小吃之一,因应发展推出多种口味,符合大众需求。

台湾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指出,台南安平虾饼的技术正是源自于印尼。

Kerupuk饼干来历

Kerupuk饼干,主要由树薯粉棕榈油制成(棕榈油为印尼主要食用油),并依照饼干的种类与口味加入鱼、虾、大蒜等食材。鱼浆虾浆与树薯粉混和后捏成长条形,蒸熟后切片晒干,经油炸后,便是美味酥脆的Kerupuk饼干。

据历史学家Fadly Rahman调查,Kerupuk饼干在约莫9、10世纪时就已经存在在爪哇岛上。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家庭,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食物给一家老小填饱肚子,于是试著将树薯加水磨碎、挤压,将树薯渣晒干后作为米饭食用,而这些树薯渣后来就演变成了菜肴中常见的Kerupuk饼干。

1945年8月17日,“印尼”这个想像的共同体以异中求同的神鹰宣布独立。而后的每年8月17日,绵长的岛屿各地放声庆祝自由,街道两旁绑上红白色布条与旗帜,人民在一整个月期间举办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一项比赛便是:“吃Kerupuk比赛”(Lomba Makan Kerupuk)。

滚烫的沙地上立著两根长竹竿,中间绑了绳线,一个个圆圆的Kerupuk Putih(白色饼干──印尼国庆吃饼干比赛通常使用这种,小吃店会用蓝色鱼饼箱装起来)悬吊在线上,参赛者们双手放在背后,谁先吃完自己绳线上的饼干,谁就获得胜利。

吃饼干比赛的意义在于纪念荷兰殖民时代的印尼人民,殖民时代食物往往都给了殖民者,困苦的人民只能以饼乾和少数的米作为主食。为了纪念殖民时代人民的奋斗,便衍生了这项大人小孩都热衷的比赛。当人们奋力向上咬著饼干,这白白圆圆的饼乾象征著自由、奋斗与团结。

不同种类的Kerupuk饼干

当Kerupuk饼干来到日常生活,种类五花八门,通常以地名、原料、制作公司命名。最常见的饼干是小吃店里以蓝色鱼饼箱盛装的白色饼干(Kerupuk Putih/Uyel)、以大蒜制成的大蒜饼干(Kerupuk Bawang)、用小鱼小虾制成的鱼饼(Kerupuk Ikan)与虾饼(Kerupuk Udang),其中虾饼常用来作为庆祝活动的招待点心。

印尼靠海的城镇运用当地的渔获制成特色饼干,四面环海的勿里洞(Belitung)以她独有的勿里洞饼干(Kerupuk Belitung)闻名,这种以鲭鱼制成的饼干,因为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是小孩们的绝佳食品。

而当来到了内陆,以米为原料的卜力米饼(Kerupuk Puli)适合搭配炒饭食用;以牛皮炸成的牛皮饼干(Kerupuk Rambak)在东南亚其他地方也十分常见;来自井里汶(Cirebon)的穷人饼干(Kerupuk Melarat)因为以沙子翻炒的制作方式与便宜的价格,成了穷人的象征。

材料制法

去除眼睛内脏,打碎并加入玉米粉与多种配料,揉成面团到一定弹性韧性,放入蒸笼,等一定时间取出后,变硬、切片、晒干,欲食用再油炸,即是一般所见之虾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