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五福国民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雄市立五福国民中学(英语:Kaohsiung Municipal Wu-Fu Junior High School),简称五福国中或福中,是台湾高雄市的一所国民中学,创立于1966年3月21日,为当时高雄市最后一所初中——高雄市立第十二初级中学,由时任高雄市市长的陈启川动土奠基,黄孝棪任首任校长。五育(德、智、体、群、美)均衡,为当时高雄“三五七”名校(三民国中、五福国中、七贤国中)之一。近年来,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定为健康促进学校性教育种子学校,同时也是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之“高雄市国民教育辅导团自然科研习中心”的所在地。
历史
- 1966年(民国55年)3月21日,创立最后一所初级中学——高雄市立第十二初级中学,由当时的高雄市市长陈启川动土奠基,黄孝棪任首任校长。创校初期,学校预定地内除稻田苗圃外,尚有二十几家违章住户,两间臭牛皮厂。这些住户间坚不迁离,后经多次协调,终获解决。
- 1966年8月,开始进行招生,但由于校舍尚未完工,而向盐埕区光荣国小借用校舍来上课。向光荣国小借教室的学生们,其实每天上午都在五福荒凉的校地上锄草、捡石头,直到下午光荣国小放学后才徒步前往盐埕区上课,上课到晚上九点,就连周末也都还来学校整理校地,风雨无阻。
- 1968年(民国57年)8月1日,施行九年国民教育,因而更名为“高雄市立五福国民中学”。
- 1969年(民国58年)7月,十二中第一届毕业生联考,创下比当时国中男生第一志愿(现前金国中)和女生第一志愿高雄市立女子中学(现新兴高中国中部)还要高的第一志愿之毕业生纪录。
- 1970年(民国59年)8月1日,高雄市立大仁国民中学一年级共九班学生,暂借五福国中教室上课,1971年(民国60年)2月5日大仁国中学生迁入该校校舍。
- 1983年(民国72年)1月,屏东县佳冬乡佳冬国民小学兴建新校舍,参照五福国中建校蓝图。
- 2005年(民国94年)8月,PU操场暨司令台整修完毕。
- 2007年(民国96年)1月2日,艺能中心(体操馆)发生火灾,体操馆付之一炬。
- 2008年(民国97年)9月,拆除艺能中心,挖土机引擎起火。
- 2008年11月18日,第一期校舍改建工程顺利发包,由铨兴营造有限公司得标。
- 2008年12月29日,第一期新建校舍改建工程(群英楼、勤艺楼)动工。
- 2009年(民国98年),进行改善教室照明设备工程。
- 2010年(民国99年)5月27日,举行创校以来第一次全校性校外教学。
- 2010年10月11日,第一期新建校舍改建工程落成启用典礼暨高雄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之新建校舍展在群英楼举行,由时任市长陈菊进行剪彩、揭牌,并由校舍老旧的管乐团、国乐团以及桌球队优先进驻群英楼。
- 2010年(民国99年)11月17日-11月19日,因应将于2011年(民国100年)打破传统,举行创校以来第一次毕业旅行,首次破例二年级(18-19日)、三年级(17-19日)2000多位师生同时间于台南走马濑农场举行露营活动。
- 2011年6月16日,首次于该校群英楼3楼举办(第41届)毕业典礼。
- 2011年6月24日,第12届管乐团进行最后一次团练,管乐团因校舍改建计画暂停招生。
- 2011年6月,于原艺能中心处兴建一篮球场及一网球场。
- 2011年6月30日,完成创校时兴建的第一栋之物品搬迁。
- 2011年7月起, 电影《女朋友。男朋友》于校内进行拍摄,参与演出人员有艺人张孝全、桂纶镁及凤小岳 等,为创校时所建之第一栋拆除重建之前的最后利用。
- 2011年8月1日,辅导室陈正宪主任荣升高雄市立弥陀国民中学校长。
- 2011年8月1日,训导处自100学年度更名为学生事务处(简称学务处)。
- 2011年11月16日-11月18日,举行创校以来第一届毕业旅行。
- 2011年12月30日,举行第二期新建校舍改建工程动土典礼,并开始进行第一栋门窗、装潢拆除及围篱装设,自此失去操场和运动会直至2014年(民国103年)。
- 2012年(民国101年)1月18日,寒假开始,正式进行第一栋建筑物拆除工程及操场重建工程。
- 2012年8月3日,于五福国中所拍摄的电影《女朋友。男朋友》 正式上映。
- 2014年6月18日,第二期新建校舍改建工程五福楼落成启用典礼,并由时任市长陈菊进行剪彩。
- 2017年(民国106年),第三期新建校舍(致德楼)改建工程动土,原第二、三栋拆除,仅保留两栋之间的桃花心木林与凉亭。
- 2019年(民国108年)2月,第三期新建校舍(致德楼)改建工程竣工;同年3月27日,原位于勤艺楼5楼的1年16班至1年18班,以及位于同栋右侧之1年19班至1年26班搬迁至致德楼。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1];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考文献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