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八宿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東南部,地處怒江上游,縣城所在地白馬鎮海拔3260米。東鄰左貢縣察雅縣,南與察隅縣接壤,西靠洛隆縣林芝市波密縣,北連昌都市卡若區、類烏齊縣。全縣幅員面積12564.28平方公里(2014年),縣境南北長210公里,東西寬80公里,轄4鎮10鄉,共有人口39021人(2010年),其中有男19790人,女19231人,家庭總戶數6999戶。

八宿縣西南部有橫斷山脈,東北部有怒江。氣候類型為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型氣候,著名景點有:然烏湖[1] 、陽措湖、來古冰川等。

縣政府在地白馬鎮距昌都市政府所在地卡若區266公里,距拉薩861公里。

2014年上半年八宿縣全縣地方生產總值達到22520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36.29%。

2019年12月9日,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批准八宿縣退出貧困縣(區)。

目錄

歷史沿革

「八宿」藏語意為「勇士山腳下的村莊」。

清雍正三年(1725年)劃歸西藏後,由拉薩功德林寺派人管理。清末,改土歸流時併入恩達縣。

民國初年後,改設八宿宗。

1951年,成立八宿宗解放委員會。

1959年5月,八宿宗改為八宿縣。

1964年1月,縣政府遷駐白馬鎮。現轄1區、1鎮、14鄉、125個村民委員會。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八宿縣屬昌都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八宿縣面積12677平方公里,轄1個鎮(白馬鎮),14個鄉(卡瓦白慶鄉、益慶鄉、吉中鄉、然烏鄉、吉達鄉、略覺鄉、普龍鄉、幫達鄉、同卡鄉、拉根鄉、郭慶鄉、瓦鄉、夏里鄉、擁巴鄉),125個村委會。縣政府駐白瑪鎮。

白馬鎮縣政府駐地。1960年置白馬鄉,1974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7年撤區並鄉時沙馬、丁卡、白馬3鄉合併建白馬鎮,位於縣境中部,面積988平方公里。

2000年,八宿縣轄2個鎮、12個鄉。

區劃詳情

截至到2013年,全縣轄4個鎮、10個鄉。共有126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白瑪鎮。 [5]

白瑪鎮轄9個村:約巴村、朱巴村、乃然村、白瑪村、旺北村、沙瑪村、巴東新村、丁卡村、西巴村

然烏鎮轄12個村:瓦巴村、然那村、仲巴村、來古村、卡堆村、然烏村、麥巴村、雅卡村、阿日村、雅則村、達巴村、康沙村

幫達鎮轄6個村:幫達村、索赤村、卡色村、托尼村、嘎瑪村、則古村

同卡鎮轄13個村:波查村、古地村、覺龍村、多然村、俄覺村、卡頂村、蘭巴村、盤西村、吉巴村、亞同村、沙拉村、古熱村、亞巴村

林卡鄉轄15個村:多恩村、果巴村、卡龍村、色巴村、查卡村、普龍村、尼巴村、向巴村、略覺村、布則村、葉巴村、旺珠村、孜嘎村、翁左村、冷宜村

夏里鄉轄7個村:熱巴村、吉扎村、澤金村、崩夏村、外巴村、北查村、左西村

擁巴鄉轄4個村:擁巴村、那巴村、然拉村、沙恩村

瓦鄉轄4個村:夏巴村、雪科村、茹白村、瓦巴村

吉達鄉轄10個村:俄拉村、仲沙村、沙繞村、生格村、拉然村、江查村、浪宗村、吉達村、東巴村、通空村

卡瓦百慶鄉 轄7個村:拉巴村、吉卡村、卡瓦村、卡堆村、扎巴村、沙巴村、卡色村

吉中鄉轄10個村:卡瓊村、吉龍村、新貢村、畢青村、畢瓊村、吉中村、那德村、木覺村、洛龍村、甲沖村

益慶鄉轄6個村:曲扎村、泥瓊村、索拉村、羊達村、崩青村、多慶村

拉根鄉轄9個村:尼巴村、拉根村、繞巴村、瓦來村、瓦達村、列日村、畢果村、冷貢村、多日多龍村

郭慶鄉轄14個村:崗它村、覺要村、曲雅村、多色村、覺美村、拉龍村、拉加村、尼它村、那塔村、日楚村、覺尼村、擁然村、泥郊村、覺波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宿縣共有人口39021人。

民族

截至2010年,八宿縣有藏族36603人,占99.19%;漢族286人,占0.77%;有回族、苗族、白族、納西族、怒族等少數民族人口13人,占0.04%。

交通

全縣通車裡程550公里,其中幹線335公里,縣境內有著名的航空港——邦達機場,每周有3個航班往返於成都-昌都-成都,318、214國道縱橫於八宿縣城內,且318、214國道八宿段已整治完畢。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八宿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東南部,地處怒江上游,縣城所在地白馬鎮海拔326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96°23′-97°28′,北緯29°40′-31°01′。東鄰左貢縣、察雅縣,南與察隅縣接壤,西靠洛隆縣、林芝市波密縣,北連昌都市卡若區、類烏齊縣。八宿縣全縣幅員面積12564.2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八宿屬三江流域高山峽谷地帶,可分為3個自然區:東北部昌都以南的邦達地帶,海拔較高,為高原大陸區;怒江流域延伸至左貢縣境內,為高山峽谷過渡區;其餘地方高山環繞,峽谷相間,地形較複雜,為高山峽谷區。境內主要山脈有橫斷山,近似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北部的初膽針山,海拔5971米;西北部的拉窮山,海拔4700米;南部的然烏湖地區,是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與橫斷山脈伯舒拉嶺結合部,山高谷深,冰川較多。全縣呈狹長地形,分向南北延伸,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構成七山二水一分地的地形特點。

氣候

八宿縣以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為主。日照充足,乾季、雨季分明。年無霜期161.7天,年降水量為233.3毫米。隨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依次出現峽谷暖溫帶、高原溫帶、高原寒溫帶三種不同垂直氣候帶。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泥石流、乾旱、凍土、風沙、霜冰、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頻繁。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10.4℃。1月份平均氣溫0℃,7月份平均氣溫19.2℃。無霜期162天。日均氣溫5℃以上持續時間244天,0℃以上持續時間321天。平均年降水量僅為233毫米。

水文

八宿主要河流有怒江及其支流,總河長1737公里。怒江由西北部入境,穿越縣域中部,由北向南奔流於高山峽谷之中,河道彎曲狹窄,河谷深切,落差大,水流急,境內長127公里,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八宿縣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膏鹼土等。

動物資源

八宿縣動物主要有游猴馬鹿樟子革狐水獺紫招岩羊黃羊盤羊野牛旱獺貝母雞馬雞蟲草等13種野生動物;有鹿羚羊盤羊等5種珍稀野生動物。

植物資源

八宿縣主要有貝母知母大黃雪蓮雪雞紅景天等7種名貴中藥材。

水資源

2012年,昌都地區八宿縣擁巴鄉擁巴村水渠修建工程,總長約3000米,寬度為0.6-1米的水渠,水渠兩邊用石頭砌坎,水渠底用水泥澆築;修建取水口1個,分水口15個。

經濟

綜述

截至2014年,八宿縣第一產業完成4849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28.7%;第二產業完成5923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24.3%;第三產業完成11748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26.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2045元,完成計劃的35.69%,同比2013年增長22.1%(其中現金收入為1435元)。完成批發零售業4249萬元,比2013年同比增長1295萬元;完成勞務輸出3890人次,收入達到583萬元。

第一產業

八宿縣屬半農半牧以農業為主的縣。主要農作物有青棵冬小麥春小麥玉米高粱豌豆油菜元根。飼養耗牛偏牛黃牛綿羊山羊等。年採伐木村1200立方米。

2014年,八宿縣藏雞養殖擁有429平米藏雞孵化場1座,雞舍2座960平米,養殖場地2054平米,藏雞養殖戶達到174個。在原有藏雞基礎上,2013年購進拉薩白雞苗3000隻,2014年再購進雞苗3000隻,實現養殖規模達10000隻,產生經濟效益達20萬元。

2014年,八宿縣黑白花優質奶牛養殖完成投資50萬元,並成立奶牛養植協會。已購進優質黑白花奶牛25頭(其中種牛5頭),並已分發至20戶養殖示範戶,扶持養殖戶20戶,當地群眾50餘人經過培訓學會了養殖技術,為市場提供原料奶100噸,實現銷售收入40萬元。

第二產業

八宿縣工業以煤、電、原材料生產為主,其餘為民族手工業。截至2014年底,八宿縣產業園區完成投資3357.82萬元,已有3家企業落戶,蕎麥系列產品加工廠和來古冰川純淨水加工廠的廠房已建成,園區內企業年產值預計達5000萬元,可解決就業崗位150餘個,年稅收收入可達200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4年,八宿縣已完成招商引資項目4個,完成引資12338.75萬元。已在建設的項目有3個,總投資3.15億元;有投資意向的項目2個,總投資3300萬元,正在辦理土地出讓等相關手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八宿縣從2003年開始普及六年義務教育,2005年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2007年完成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

截至2010年10月,八宿縣已有各級各類學校54所,其中縣中學1所,縣小學1所,鄉鎮中心小學10所,教學點42個。小學在校生達507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49%;中學在校生2383人,初中入學率為90.37%,全縣教職工517人。

基礎建設

截至2014年,縣城有一座800千瓦水電站,另一座1890千瓦的二級電站將竣工投入運行。

2014年八宿縣實施扶貧項目22個,國家投資1400萬元。其中面上扶貧項目3個,國家投資250萬元,用於建設水泥橋、脫毒馬鈴薯種植、高效日光溫室等;實施6個鄉鎮整鄉推進項目17個,國家投資1050萬元;勞動力轉移項目1個,國家投資100萬元,為瓦鄉農牧民施工隊購置柳工50型裝載機1台、東風反動車2輛、攪拌機2台。

2014年八宿縣修建溫室75座,修建水渠18.5公里,修建小型橋樑2座,修建油菜加工廠1座,榨油廠1座,水磨坊20座。

醫療衛生

2009年,八宿縣聘請鄉級衛生服務人員18人,村級衛生服務人員54人,以農牧民基本醫療與常見傳染病預防診治服務為主要內容,設立了14個農村醫療服務點,截至2014年,全縣參加農牧區合作醫療的戶數達5446戶,覆蓋率達94.82%。接種小兒「五苗」2804人,接種率達98.14%。

2014年7月23日,第455醫院援助八宿縣醫院建立的遠程會診中心正式開通並投入使用。從2001年到2014年來,第455醫院已有11批次37名專家到八宿縣執行醫療援藏任務,先後援助了價值110萬元的胃鏡、呼吸機、尿八項分析儀、心肺復甦機、全自動麻醉機等醫療設備和診療器材,無償援助資金近百萬元。

2014年,八宿縣組織14個鄉鎮參加培訓2次,參保人數達19930人,其中60周歲以上人員有3041人,完成2014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系統工作的上限。

2014年,八宿縣參加職工醫療保險2050人,征繳資金830.09萬元,報銷人數69人,報銷金額44.273萬元;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1821人(城鎮居民455人,僧尼594人),收繳44.4萬元,征繳率100%,報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費用18.8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497人,有2240人次享受到農村醫療合作報銷優惠,報銷金額達4594770元。

社會保障

2014年,八宿縣實現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達6800人,轉移就業收入突破3106萬元。2014年八宿縣參加失業保險人員718人,徵收失業保險金128.62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員987人,工傷保險金徵收25.63萬元。

2014年八宿縣為貧困群眾購買犏牛200隻、藏豬360頭,山羊198隻,藏雞6000隻,農機具5台,種植蕎麥等經濟作物2380畝。

民族文化

民歌

八宿縣流傳至今的藏族民歌有情歌、頌歌、勞動歌、酒歌等。

情歌

多以讚美、追求、懷念作題材,歌頌永恆的愛,鞭撻朝三暮四的醜惡靈魂等。節奏較自由,連音、裝飾音、依音多,尾音長,或高昂激越,或憂傷委婉。

頌歌

頌歌的形式多樣,有讚美大自然美好風光的,有頌揚家鄉大好河山的,有歌唱祖國和人民生活的,也有讚頌活佛及名門的。另外,修建房屋、婚娶、集會或節日等,都有頌歌為之助興。頌歌體裁有敘事歌、抒情歌等,取材廣泛,曲調短小;歌詞講求工整對仗,以懷念憶舊為最多。如《歌唱黨的富民政策》歌詞:「黨的富民政策好,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黨的富民政策好,人民脫貧奔向小康」。

勞動歌

直接反映人們生產勞動中的精神面貌,曲調與唱詞單純而原始,大多表現勞動節奏,協調合作,鼓舞情緒,聽來常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昂之情。有《打牆歌》、《打麥歌》、《耕地歌》等。

酒歌

流行於八宿各地。曲調短小,簡單易唱,過去用於宴請豪門權貴;民主改革以後,多用於婚娶、喜慶、節日、聯歡、請客迎賓等。主要有齊唱、對唱、獨唱等形式。

舞蹈

八宿縣流行的藏族民間舞蹈,主要有鍋莊和熱巴舞,還有弦子、卓等民間舞蹈。

鍋莊

「卓舞」又稱「鍋莊」,鍋莊是卓舞的俗稱,鍋莊譯成藏文叫「嘻」,「卓」是藏語的譯音,它是指藏族遠古產生的流傳在昌都一帶的以腳步動作為主的民間舞蹈形式。卓舞作為一種具有群眾基礎性的集體民間舞蹈,一般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的限制,喜慶節日、平時均可跳,農牧區、城鎮、宅內和宅外都可跳。男女老幼皆可隨意加入或退出跳舞,是人們慶祝豐收等喜慶活動時的篝火圓圈舞。鍋莊分為大鍋莊和小鍋莊。

熱巴舞

「熱巴」,本意為粘着的長髮辮子,後引申為瓔珞狀的網穗服飾,再後引申為表演「熱巴」的人或「熱巴」藝術本身。「熱巴」藝人自認是聖者米拉日巴的信徒,所以他們自稱為「熱巴」。現流傳的「熱巴」舞是指用鼓和鈴伴奏,融民族說、唱、舞和雜技、氣功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蹈藝術。它包括舞蹈、朗誦、戲劇、雜技、武術,全套表演需5個小時左右。

古慶(跳神舞)

古慶是寺廟在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進行的一種祭祀舞蹈,通俗的說法叫「跳神舞」,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居,無病無災。

樂器

八宿縣民間文藝樂器有嗩吶藏笛長柄鼓二胡牛角琴蟒筒牛皮鼓手搖鼓碰鈴等。

民族風情

居住

房宅地多選擇在山坡上,以土木結構為主,一般為2~3層樓房,房間呈四方形,立柱與橫樑均繪以彩畫,十分華麗。

賽馬

流行與農牧區,每年8月間為賽馬期,各地群眾就象過節一樣,一家一家帶着華麗的帳篷,穿節日的盛裝,在綠草茵茵的草原上,搭起美麗的帳篷。既舉行賽馬,又舉辦物資交易會,一住就是五、六天,這是草原上的盛大節日。賽馬有距離賽,騎馬射擊賽,馬上競技賽等。

婚姻

說親之前,要獻哈達、茶葉,去對方家討屬相,並請喇嘛卜算是否相合。結婚時,男方提前派人把漂亮服飾關到女方家,由新娘過門時穿用。結婚當天,女方有送親陪員,男方家有迎娶隊伍。

旅遊資源

八宿縣有邦達草原,集冰川、湖泊、草地和原始森林為一體的然烏湖,多拉神山、呷許岩畫和藏東同卡寺等風景。

然烏湖

位於縣城西南90公里,國道318線沿湖邊而過。它是雅魯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頭。湖面積22平方公里,蓄水量1.4億立方米,海拔3850米。然烏湖分上、中、下三段,上段康沙以上稱為安貢湖,面積約6平方公里,中下段從康沙到然烏村,是然烏湖的主體,面積16平方公里。整個湖面呈河道型,總長29公里,平均寬度為0.8公里,周長60公里,湖的北面有拉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邊,每當冰雪融化,雪水便注入湖中,保證了充分的水源。[2]

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構成瞭然烏湖主要的補給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傾瀉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魯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山體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

然烏湖的靜和藍是遠近聞名的,湖中極少看到枯枝雜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烏湖的色彩非常豐富,草地、森林、秋葉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全灘五顏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鏡面反映。然烏湖的湖邊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藍的湖水、白雪皚皚的雪峰,景色如詩如畫。狹長的阿木錯湖向西蜿蜒十餘千米逐漸收縮成一道河谷,隨季節的不同,河水也呈現出或碧藍或青綠等數種顏色。河道中許多岩石和小島點綴其間,湖面上春季樹影婆娑秋冬薄霧瀰漫,四季美景都會使人如進夢幻之境。

沿帕隆藏布一路向西,離然烏鎮十千米處有一村名「瓦村」。村裡的房屋是典型的藏東南林區建築,大量採用木材建造,連屋頂都是用木材鋪就。晨昏時分,斜射的陽光下黑亮的木屋頂反射着光線,村落里瀰漫着濃郁的藏家韻味,是拍攝的好地方。

邦達草原

位於縣東北部,海拔4300米,草原水草充足,牛羊成群,玉曲河從西向東貫穿整個草原,邦達機場就建在草原的中間。

從昌都鎮沿瀾滄江南下,後折入西側文溝而上,約3小時左右來到著名的邦達草原。這裡海拔4200米左右,是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分水嶺—他念他翁山主脊上的一個寬坦山源盆地,,怒江東支玉曲上遊河段蜿蜒曲折與其間,兩岸廣闊的低濕灘地生長着茂密低矮的大嵩草甸植物。邦達草原長80多公里,寬約20公里。地勢平坦。,草原肥沃。邦達又是西藏東部交通樞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航空港—邦達機場坐落在邦達北面草原上,1995年落成並開放。川藏公路北線和南線也再次相會,往北經昌都、江達到拉薩,往南經芒康入四川。

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兩岸廣闊的低濕灘地上生長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類的草甸植物,綠茵如氈,除成群牛羊在那裡遊蕩覓食外,偶爾也會有一些藏原羚出沒於其間。圖上所示為冬季時節的邦達草原,牧草已趨枯黃,顯得有點蕭索荒涼,缺少些許生機。然而因位處西藏東部,降水稍多於西藏中西部地區,牧草生長狀況較好,這裡是西藏境內較為優良的天然草場,畜牧業比較發達。

獨特優裕的草原環境也使邦達成為許多重要藥用植物的主要產區,諸如貝母人參果大黃大葉秦艽紅景天等,其中最知名的是冬蟲夏草,十分名貴。

這裡曾是過去著名的「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已開闢了貫通西藏與川、滇、青等鄰省的川藏、川滇等公路,1995年又在此高原上建立了邦達機場,開闢了昌都至成都的空中航線。機場海拔4330米,是世界上最高、跑道最長的機場。邦達機場的建成,大大縮短了昌都至成都的行程與時間。以往從昌都至成都的公路長達1200公里左右,須翻越五、六座大雪山,跨過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與大渡河等大河深谷,起碼要三、四天的時間。如今不到2小時的空中航程就能輕易翻過橫斷山脈來往於邦達與成都之間,極大地加強了昌都與內地的經濟聯繫與文化交流,有力地促進了昌都地區社會的發展。

擁鄉瀑布

從40米的高空分兩級飛瀉直下,寬度達5米,水花四濺,隨風飄灑,水簾在陽光照耀下映射着的彩虹。

同卡寺

又名八宿寺。由宗喀巴弟子格巴·堅贊生格創建於藏曆水蛇年(147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寺內保存有達薩活佛的袈裟3件,乾隆皇帝賜給達薩·呼圖克圖活佛的瓷瓶5個,還有1748年第七世達薩活佛阿旺洛松·巴登江村在北京雍和宮作為堪布傳授格魯派教義時,乾隆皇帝賜給的剌繡彩色百龍圖、海獅圖各1幅,均寬2米,長7米,為青絲剌繡而成,屬罕見珍品。寺內還保存着七世、十一世達薩活佛和內蒙格西的靈塔3座,塔內高2米,銀制鎦金。

視頻

八宿縣宣傳片

視頻

八宿縣的幸福路

視頻

八宿縣旅遊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