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
對馬(日語:対馬/つしま Tsushima */?)是位於日本九州北方玄界灘以西的島嶼,為日本列島第8大島嶼,全境屬長崎縣對馬市管轄[1]。該島東側的海域為對馬海峽、西側則為釜山海峽。除了對馬主島外,附近還有百多個屬島,合稱為「對馬列島」或「對馬諸島」。
對馬原為一完整島嶼,但在1671年開通大船越瀨戶、1900年開通萬關瀨戶兩個運河後,被分割成三個緊鄰但不相連的島嶼。今日常將萬關瀨戶以北的對馬主島稱為上島(かみじま),以南則稱為下島(しもじま)。
目錄
地理
對馬距離九州本島約132公里,距離朝鮮半島則約49.5公里,在晴天的時候可以從對馬高台上看見釜山。對馬的主島南北長82km,東西長18km,面積為696.1km²,含屬島面積為708.5km²,2010年人口34,339人。
歷史
對馬自古以來是與朝鮮半島交通的門戶,新羅時代曾受海盜侵擾(韓寇)。在中世,由於武士割據各地,天皇中央集權國家的統治力量受到削弱,但是對馬國仍然支持代表武家中央權力的幕府。對馬宗氏世世代代統治對馬,郡守以下土官都由島主差任。但是宗氏地方政權仍然聽命於中央幕府的。另一方面,因為對馬島農田不多,所以宗氏一向跟高麗、朝鮮進行貿易。
13世紀高麗與元朝的聯軍曾經於1274年和1281年兩度遠征日本,高麗之所以答應元軍的邀請,是為了占領對馬島。但是元朝征服日本的嘗試最終失敗。
1419年6月19日,李氏朝鮮以「東征·討倭」為目的命令李從茂將軍向對馬島派出軍隊,企圖占領對馬島,日本稱之為應永外寇。遭到對馬、九州聯軍的強烈反抗,雙方處於戰略僵持。1421年7月,朝鮮王朝軍隊不得不撤退,但提出撤退條件,即讓對馬島成為日朝貿易的通商口岸,讓對馬宗氏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共同家臣。之後,對馬宗氏代理朝鮮統制日本各地人的朝鮮貿易(參見日朝貿易)。這樣的對馬和朝鮮的特殊關係並沒有否定對馬和日本中央政權的關係。朝鮮領議政申叔舟在1471年撰的《海東諸國紀》亦明明白白地記載對馬島屬於日本國西海道。
1592年的文祿之役[2],對馬島成為日本軍準備向朝鮮作戰的重要根據地。戰後,日本和朝鮮的外交關係因此斷絕,但是兩國關係因對馬宗氏的努力而很快恢復。朝鮮政府和江戶幕府都允許對馬宗氏在釜山開設倭館進行貿易。對馬藩(地方封建政權)與朝鮮的特殊關係持續到明治維新。
視頻
對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對馬島,離韓國最近的日本領土是個什麼樣的情況?,騰訊網,2019-12-22
- ↑ 火器時代:文祿之役 日本出兵明朝,中國廣播網,200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