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
岷縣,隸屬甘肅定西市。位於甘肅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地處東經103°41′29″-104°59′23″,北緯34°07′34″-34°45′45″,屬溫帶半濕潤向高寒濕潤氣候過渡帶。介於蘭州、西安、成都三個頂點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區和定西、天水、隴南、甘南幾地中心。 全縣下轄9鄉、9鎮,國土面積3578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戶籍人口13.03萬戶,49.59萬人。
岷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草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
岷縣是「洮岷花兒」的發祥地、「中國花兒之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洮硯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基地」。洮岷花兒、洮硯加工製作技藝、巴當舞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洮岷花兒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龍硯」經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最大洮硯。
目錄
發展歷程
秦朝修建古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古臨洮為今岷縣。 |
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紀初馬家軍在此統治,1913年改為岷縣。 |
1932年,甘肅省政府始置派出機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區」。 |
1936年,設第一專區駐岷縣。 |
1944年,7月13日,從第一專區析臨洮,定西等8縣置第九專區駐臨洮。 |
1949年,第一專區(岷縣專區)駐岷縣,領岷縣、隴西、漳縣、臨潭、夏河5縣及卓尼設治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1949年8月15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甘肅省行政區域設置,成立會寧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肅省委電示,原會寧分區更名定西分區,專署由會寧移駐定西。轄定西、榆中、會寧、靖遠、靜寧、西吉、海源7縣,析出原轄的景泰縣劃入武威分區。 |
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設岷縣專區,駐岷縣,轄岷縣、渭源、會川、漳縣、隴西、臨潭6縣及卓尼設治局。 |
1950年5月20日,撤銷岷縣專區,將岷縣劃武都專區; |
1958年全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作了較大的調整,將原轄於武都專區的岷縣劃歸天水專區; |
1958年12月16日,從天水專區析出岷縣,劃歸定西專區。12月10日撤銷宕昌縣,分別併入武都、岷縣2縣。 |
1962年1月,岷縣由定西專區劃歸臨洮專區。 |
1963年10月23日,岷縣劃歸武都地區。 |
1968年1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各級人民委員會相繼改稱「革命委員會」,「專員公署」成立「地區革命委員會」。10月1日起,專區改稱「地區」。定西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 |
1985年10月,析出原轄於天水地區的漳縣及武都地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地區。此時,定西地區轄7縣:定西、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 |
2003年4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函(2003)4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同意甘肅撤銷定西地區設立地級定西市的批覆》,定西地區撤地區設市,轄一區六縣:安定區(由原定西縣改稱)、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 |
行政區劃
岷縣共轄18個鄉鎮,其中9個鎮、9個鄉,分別為:岷陽鎮、蒲麻鎮、西寨鎮、梅川鎮、西江鎮、閭井鎮、十里鎮、茶埠鎮、中寨鎮、清水鄉、馬塢鄉、寺溝鄉、麻子川鄉、秦許鄉、禾馱鄉、維新鄉、申都鄉、鎖龍鄉。
位置境域
岷縣,位於甘肅省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是定西、天水、隴南、甘南的幾何中心;地處東徑103°41′29″-104°59′23″,北緯34°07′34″-34°45′45″。西北與臨潭、卓尼、迭部三縣相鄰;東北和漳縣、武山接壤;東南與宕昌、禮縣毗鄰,地處甘南高原東緣與隴中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接壤區,在甘肅地理單元上劃歸甘肅洮岷區。全縣總面積3578平方公里。
地質構造
岷縣屬西秦嶺地槽皺系的北支秦嶺海西褶皺帶。經歷了中生代的燕山運動隆起和新生代的喜馬拉雅山運動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陸交相互層的灰岩、砂岩、泥炭、泥岩為主。在縣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紀的紅色岩層以及第四紀的黃土。黃土以洮河域為深厚。岷峨山、莫遮及閭井鎮下草地出露的花崗岩為印支運動的侵入岩。
氣候環境
岷縣氣候屬於溫帶半濕潤向高寒濕潤氣候過渡帶,高寒陰濕,植被覆蓋很好,年平均氣溫為5.5℃,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16℃,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6.9℃;年降水量為635mm,雨水集中在7~9月;年無霜期123天,平均相對濕度68%,平均日照時數2214.9小時。
水文環境
岷縣水資源豐富,大氣降水,年平均596.5mm,接近全國630 mm的平均數,境內大小河流22條,年平均徑流量42.09億立方米。淡水徑流量人均占有量相當於全國人均占有量的4倍多。河流具有海拔高、縱坡大、流程長等特點。水能資源豐富、蘊藏量為32.56萬千瓦,年發電量28.5億度。
全境水系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3個水系。屬黃河流域的有洮河水系支流16條,渭河水系支流5條;屬長江流域的只有湫山河水系1條。境內自產水大小河流22條,年徑流量1億立方米以上的2條,1000萬—6000萬立方米的10條,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10條。
1、 洮河:為黃河一級支流。從本縣西寨鎮冷地口入境東流,經西寨、清水、十里、岷山、城郊、茶埠、折北過梅川、西江、小寨、中寨、堡子、維新等12個鄉鎮,於堡子鄉占旗入臨潭境,呈馬蹄形,流域面積2177平方公里,流長83.5公里,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比降0.24%。
2、 迭藏河:為洮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分水嶺大拉梁北側。流長42.1公里,流域面積82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秦許河、綠葉河、南溝河、槽子河等,流徑麻子川、寺溝、秦許、城郊入洮。年平均徑流量2.2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7.16立方米/秒,比降25.4%。
3、閭井河(榜沙河):是境內自產第二大河,屬渭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西秦嶺直拉梁北側,流域面積713.7平方公里,境內流長54.8公里。主要支流有申都河、吊溝河、苛太溝河、下河、里河,年平均流量1.28億立方米,平均流量4.05立方米/秒,比降14.6%.
4、納納河:自產第三大河,洮河次一級支流。發源於班哈山西側,全長28.8公里,流域面積279.8平方公里。流徑禾馱、茶埠;主要支流有耳陽溝、三溝、四溝、義仁溝、立哈等溝水,多年平均流量0.5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比降20.8%。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3.03萬戶,49.5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0.25萬戶,42.76萬人。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6.2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1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26.24%。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2.81‰,死亡率為7.81‰;自然增長率為5‰。
自然資源
岷縣是甘南高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海拔較高,氣候獨特,降雨量相對較多,氣溫低。特別是夏季氣候涼爽,平均氣溫16度。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無污染。全境主要土壤為黑土類,濕潤覆蓋度為90%,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最高達10.45%,適宜喜涼作物生長。特別是西南和東部山區海拔高,多為林地、沼澤、草原,植被覆蓋率高,水源涵養條件好,空氣潮濕,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具有發展食用菌等有機農業的天然條件。
岷縣資源富集。境內中藥材、草畜、馬鈴薯、水電、礦產、旅遊等特色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中藥材資源。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藥材238種,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尤以當歸種植歷史悠久、質量最佳、產量第一而聞名於世。岷縣當歸又稱「岷歸」,早在1700年前已是極為珍貴的貢品,被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
草畜資源境內有亞高山草甸草場等290萬畝。岷山紅三葉、貓尾草是地方優質牧草,黑裘皮羊(黑紫羔羊)、蕨麻豬、高原氂牛是岷縣的地方特產,岷縣已被列入全國健康養殖示範縣和甘肅省養牛大縣。全縣岷山紅三葉、貓尾草等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肉類總產量近2萬噸。草畜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8%。
岷縣土壤包括13個土類,19個亞類,45個土屬,59個土種。
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有藍馬雞、麝、穿山甲、蘇門羚、毛冠鹿、雲豹、野山羊、猞猁、水獺等。此外尚有熊、野豬、豹、黃鼠狼、兔、狐、狼、刺猥等。野禽有鷂、鷹、鳩、鵲、錦雞、雉、貓頭鷹、杜鵑、啄木鳥、雁、水鴨等。鱗介類有重口魚、銀魚、銀斑魚、齒魚(閭井)、長江魚、蛇、晰蠍等。
縣內有常年流水河22條,平均年徑流量4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3.5萬千瓦,其中黃河一級支流洮河流經縣內9個鄉鎮、83.5公里,年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按照洮河梯級電站建設規劃,已建成劉家浪、古城、清水、坎峰、龍望台水電站5座,梅川水電站、冰橋灣水電站正在建設,其它正在積極論證。同時,疊藏河、閭井河等小水電資源豐富。
岷縣位於西秦嶺成礦帶,具備成大型礦床的地質條件。已探明金、銻、鉛鋅、花崗岩、石灰石、大理石、紅柱石等礦藏25種。境內分布崖灣、岷禮南北兩條金礦帶和馬塢、鎖龍、禾馱、多納、鹿兒壩五大礦區,其中位於禾馱鄉的寨上礦點已探明金儲量108噸,價值260億元以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花崗岩儲量十分豐富,已在閭井鎮草地村探明儲量12.1萬方。已探明石灰石儲量1億噸,其中禾馱鄉石灰石儲量估算有8640萬噸,水泥灰岩CaO含量在53%—55%左右,為大型優質水泥灰岩礦床。
旅遊資源
全縣旅遊景點有100多個。其中,自然類景觀46個,列為省級的2個;人文類62個,列為省級的4個。
經濟概述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59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6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7.74億元,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21.19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3:20.6:56.4。按常駐人口算,人均生產總值8154元,比上年增長1.7%。
交通運輸
岷縣距省府蘭州市267公里 ,距隴海鐵路隴西火車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之說,是通往蘭州、隴西、隴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經之地,國道212線、省道306線的交叉連接使岷縣處在一個經濟相互促進、文化相互滲透、觀念相互影響的「四區八縣」經濟增長帶中心位置,是甘肅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隴上「旱碼頭」的美稱[1]。
2018年,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109849.2萬噸公里,增長11%。旅客運輸周轉量13416.44萬人公里,增長4.02%。
自然景觀
《岷州志》載有岷州八景
岷山積翠
主要是指玉女祠邊草色青青,一派秀色。根據明代詩人江奎的"鳥聲暗度斜 陽里"等詩句考證:"積翠"又指岷山山坡上棲息着大量的翠鳥。這種翠鳥岷州人俗稱"撈魚娃兒",長得非常可愛,美麗的羽毛,翠如綠雲,每當傍晚時分到洮河裡覓食,如箭穿星流,來往不絕。
洮水流珠
岷州城北的洮河,一到了冬天,有顆顆圓溜溜的冰珠,堆堆擠擠,歷歷落落地流淌,人們稱為「洮水流珠」。
東坡晚照
岷州群山環抱。離城二里之遙的東山,挺拔矗立,高出諸峰。每當夕陽西傾,在落日的餘暉里,展現出一片琉璃世界。遠處天上橫掛着縷縷霞光,煙嵐含日色,搖盪入山村,夕陽明滅於疊藏河流水之中,構成一幅朦朧的彩色水墨畫。岷州志載:東山下有蘇亭,是明代岷州進士劉世綸創建。蘇亭是因地為東坡會意而名,在那裡觀賞美景秀色,趣味無窮。又相傳東坡之南紙坊村有晾經台,聽說唐玄奘西天取經,不慎將真經掉在疊藏河裡,在這裡曬過經,「東坡晚照」是佛光在返照。
疊藏長虹
岷州城東疊藏河,河床寬淺,流水勢急,每逢夏秋雨季,洪水泛濫。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岷州守備葉天植,於河邊天然石磯處,修建大橋一座,宛如雨後彩虹,美麗壯觀。到了康熙三十年,撫民同知汪元絅 ,又在橋北修了一座園林,取名「濯纓堂」。在此觀望大橋,顯示着千姿百態的嫵媚。橋上遊人如織,兩邊遙拂清蔭,雜花簇集。橋下跳珠噴雪,氣勢磅礴,奔騰壯麗。
西嶺晴雲
岷州城西大溝寨的五台山,古稱崆峒山。山下鐵關門,是秦長城的起首處。山上觀音湫池,是道教興盛的勝地。山上松柏參天,翠染崗巒。「徑仄雲煙合」,橫嶺開翠屏。雨後天晴,四圍山色如洗,白雲悠悠。放眼望去,使人心曠神怡,大有羽化登仙之感。傳說,清乾隆元年(1736年),有道士劉明一,在五台山上結庵修道,垂簾趺坐,五十年不至城市。置盆庵外,承露水浴身;榻側馴虎,揚鸞尾帚迎送神仙。
南峰霽雪
岷州城南麻子川分水嶺,是古雍州與梁州的分界線,古時曾建有江源寺。站在嶺峰村的高峰,遠望達拉梁一帶的積雪。白雪皚皚,銀妝素裹,猶如玉龍翻滾,蜿蜒曲折不斷。這裡有唐朝詩人盧照鄰、吳融吟詠的詩篇。同時,也有「雪霽煙光暖,晴開瑞氣濃」,千村萬戶一片銀裝世界的景觀。
北岸溫泉
原名「布和天泉」。相傳岷縣城北門外普渡寺下側有靈泉,早起霧靄縈繞,「紫煙生暖氣,碧玉散寒颼」。同時,城外洮河岸邊,多有優質泉水,瑩光照人,不竭不盈,激之不濁,嘗之味甘。口渴飲之,能治百病。
龍潭皓月
岷州城東龍望台洮河轉彎處,形勢險阻。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岷州同知郭之祐在洮河建立東、西二橋。東橋在城東十里龍望台西,西橋在城西二十里之地。到了天啟年間,岷州懷念郭之祐的公德,在龍望台立祠,塑像於其中,焚香瞻禮者不絕。每逢望日當地附近百姓焚香後,晚上站在橋上望月,「水浸碧天天浸水,月光如水水如天」,皓月映當空,不辨天與水,月光清徹見水底,潭中人影輕搖動,美不勝收。
雙燕生態旅遊景區
位於岷縣的東部,該景區涉及馬塢、鎖龍、閭井、秦許、寺溝5個鄉(鎮),馬沿、馬燁兩個國營林場,包括雙燕——沙金景區、柯汰溝奇石風景區、狼渡渡濕地草原景區、扎角自然風景區、馬燁倉風景區五個子景區。總面積6.4萬公頃,蔥蘢茂密的林地和奇石聳立的溝壑成為蘇門羚、扭角羚、雲貂等珍稀動物繁衍棲息的樂園。
雙燕——沙金景區是雙燕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旅遊區,該景區位於鎖龍與馬塢鄉,距岷縣城約100公里處,總面積36萬畝,轄雙燕、鸚哥、雲洞、東溝、南溝、劉家溝等六條溝峽。景區樹木參天,連綿不斷,山峰獨秀,鳥語花香,奇石小溪,魚躍蝶飛,尤其是獨特的氣候和豐富的資源使它成為珍稀動植物的樂園。境內有冬蟲夏草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8種,生存着綠尾紅雉和雲豹等1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景區主要景點有南溝瀉玉、神秘雲洞、鸚哥碑峰、雙燕幽溪、燕水溢彩、獅飲幽潭,獨秀峰等。
閭井柯汰溝奇石風景區西距岷縣城80多公里,景區奇石遍地,
岷縣金秋
大小各異,姿態萬千,有「蟾蛇相爭」、「海獅臥地」等,更為壯觀的是石群中溪水奪路、積水成潭的自然景觀,聽之流水潺潺,看之,溪水透亮,讓人頓生放飛心情、回歸自然的一股衝動。
狼渡濕地草原位於岷縣城東70公里,省道306線穿境而過,集中連片面積90多萬畝,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涼爽,盛產油菜、牧草,花 開 時節,當地低軲轆車緩行於綠草黃花之間,宛若仙境。夏日清風徐來,涼爽無比,在綠草的大地上,白色、黑色、黃褐色和雜色的牛羊,盡興地啃食着清嫩的牧草,草地上各色野花竟相開放,水天一色,景致特別優美,別有一番情趣,是人們消夏避暑,草原風情游的好去處。
扎角自然風景區位於閭井鎮南7.3公里處,包括新莊、扎角兩個自然村,景區有草原面積52公頃,森林30公頃,扎角河從中穿流而過。景區山清水秀、草茂畜肥、空氣清新、牛羊成群。
馬燁倉景區
位於岷縣縣城西南約75公里處,屬秦許鄉,景區內林草茂盛,滿目青翠,山峰奇異,空氣清新,有成群的牛羊騾馬,星星點點的藏包炊煙,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實乃避暑、旅遊之勝地。天空湛藍,白雲悠悠,群山隱約,草長鷹飛。大地一望無際,牛如巨象,羊似臥石。野菊花遍地開放,微風習習,花香瀰漫,不時從幽遠的山巒間飄出幾段高亢的「啊嘔令」,火辣辣,熱騰騰,如山風野火,撩人情懷。
景區內馬燁溝花兒灘古戰場位於馬燁倉村西11公里,明洪武十一年 (1378年),岷州衛指揮使馬燁奉朱元璋之命,率馬、步兵萬餘,在此築城垣,建四門,安營紮寨,以防禦番王侵犯。不到兩年時間,集糧50餘萬擔,開荒8000餘畝。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思窩、納鄰洮源諸番叛亂。指揮使馬燁統兵二萬,在此迎敵,經過兩天兩夜激烈交戰,擒獲番將失利谷奴和他的部下50多人,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有力地震懾了番王進犯之野心。因這一仗,為花兒灘贏得了五百多年的和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二十二日,44名藏區土匪悄悄潛入花兒灘,明晃晃的尖刀劃破了這裡的寧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知州童立綱、州紳曹憲中、馬仲選、虎炳奎、姜兆勛等,在馬燁倉三岔門修築寨堡,駐兵保境。至今流傳着這樣一首花兒:
一棵松樹九條根,土匪耗的不成成。
曹馬老爺是佛心,三岔門上築防城。
築下防城搬營兵,西路百姓得安生。
文化古蹟
秦長城
二郎山上發現有秦長城遺址,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大將蒙恬率三十萬眾,築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在唐代的《元和郡縣誌》、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明代的《讀史方輿紀要》和今人王國良的《中國古長城考》等各種文獻都認為:「秦長城的起點在岷縣」。二郎山上發現的秦長城遺址更是有力的證明[2]。二郎山上還發現有多處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漢墓群存在,同時還出土過長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豐富的文物古蹟,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草灘遺址:位於西江鎮草灘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東臨洮河,南為草灘溝。斷面有灰層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窪文化的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較多的齊家文化陶片。
白塔山遺址:位於中寨鎮下白塔村。東依白塔村,南臨馬崖溝,北為水溝。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100米,有齊家、寺窪類型出土。
姚莊遺址:位於茶埠鎮姚莊西南100米處,為一齊家文化墓葬區。黃土斷層中可見人骨架,有不少泥質紅陶隨葬品出土。
西壩遺址:位於梅川鎮下西壩村。東靠學校南臨洮河。有齊家類型的洮片暴露。
紅崖遺址:位於中寨鎮紅石崖村。東依紅崖村,南臨洮河,西為馬崖溝,北為太平山。地表有豐富的彩陶片、紅陶片及漢代神紋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
山那樹扎遺址:位於縣城北10公里茶埠鎮洮河西岸的一級台地上。東臨洮河,南為將台小學、西為樹扎村,北為山那村。遺址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文化層距地表0.5-3米,地表有豐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繪,並有少數的變體鳥紋和寫實蛙紋圖案。還有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據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廟底溝、石嶺下、馬家窯三種類型。
葩地坪遺址:位於中寨鎮葩地村。東依固堆山,西臨中寨村,南為珠子溝,北靠中寨河。南北寬200米,東西長500米。內涵石器和陶器,彩陶的比例大。北面山腳處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長頸鼓腹,飾火焰紋彩陶壺,為甘肅"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
宋代遺址:據《宋史·地理志》上說:「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設岷州滔山鑄錢監,銅、鐵錢並鑄。有元佑、紹聖、大觀等年號,歲鑄數十萬貫」。《地名大辭典》中說:「滔山監,古址在今甘肅岷縣西」的地點,一些研究古錢幣的專家,多次來岷縣考察。有人說:「《地理志》記載不詳,根據文獻十步,一步五尺,可能在岷縣城外之西。」其實錯了,它在岷縣清水鄉之清水村。
據考證:步,是水邊停船的地方。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鐵爐步志》中說:「凡舟可靡而上下者曰步」。古時,清水村是唐代中原王朝與吐蕃會盟劃的分界線,背山面水,地勢險阻。這一帶橋樑少,皮筏木排在洮河之中引渡者十餘處,清水村距岷州城約十五公里,歷史上也曾有過繩船。這裡有能工巧匠從事鑄造業。明清以來他們鑄造銅、鐵器的「拜」,就是宋時制錢的器具。當時鑄造的錢幣,上至臨潭冶力關,下至岷州城,皆有實物出土可證。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有苟姓在岷州城北挖地窖得熙寧鐵錢數十萬,粘連成塊,後被地方官員熔鑄為鍾,懸於神仙洞。建國後1989年4月,臨潭縣冶力關出土的一萬餘斤「至和重寶」,背面鑄「滔」字,就是明鮮的例證。
歷史文化
岷縣自古就是羌族、藏族、回族、漢族等多民族雜居區,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多民族長期共存的現實孕育了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洮岷花兒異彩紛呈,洮硯工藝巧奪天工,湫神祭祀神秘古雅,民間傳說底蘊深厚。無論是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美術、民間舞蹈還是民間工藝都特色鮮明,獨樹一幟,璀璨奪目。
洮岷花兒
花兒是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廣大地區的一種山歌,是當地人民的口頭文學形式之一。花兒結構分兩段,前段比興、後段是歌唱的主題內容。曲調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演唱時用秦隴方言,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洮岷花兒」是洮州(甘肅臨潭縣)、岷州(甘肅岷縣)等地區流行的一種「花兒」。
岷縣是「洮岷花兒」的發祥地,「洮岷花兒」質樸敦厚、意味雋永、明快生動、演唱豪放,是我國民間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不但歷史悠久,群眾基礎雄厚,而且具有多聲部、多曲調的特點,是迄今世界上保持完好的、獨特的、稀有的原生態多聲部民歌之一[3],受到國內外音樂界、史學界、社會學界的極大關注。
「洮岷花兒」有兩種:一種是「啊歐憐兒」,也叫南路派花兒。此派「花兒」在縣內流布面積最大(以縣城二郎山花兒會為中心),其曲調結構簡練樸實,節奏自由舒展,以上、下兩樂句成段,屬六聲商調式,旋律的發展與當地方言語調非常相似,按字行腔,演唱時多用假嗓子,男女同腔同調,起腔突發,高亢粗獷,悠揚婉轉,迴環往復,具有原始的野性美。另一種是「兩蓮兒」,因這種曲調拖腔、起腔多用「啊」字,故又叫「啊花兒」,屬北路派花兒。此派「花兒」流布在縣城以北的西江、中寨、維新3個鄉鎮的5個片區和縣城西北的西寨、清水等鄉鎮部分地區,其曲調結構嚴謹,節奏規整,旋律平穩,表情達意細膩而深沉,長於敘事。
「洮岷花兒」的兩種曲調唱詞通用,一般三、四句為一首,每句七字四頓,而較大的敘事花兒則以無數首三、四句組成的小花兒連綴而成。花兒的題材非常豐富,主要涉及時事政治、勞動生產、歷史傳說、生活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但其最主要、最精華的部分則是「愛情花兒」。平時以獨唱或對唱的形式歌唱,花兒會上多為歌手和腔唱答,形成典型的多聲部特色。全縣境內花兒廟會有30多處,特別以一年一度的農曆五月十七「二郎山花兒會」規模最大,期間鄰近省、市遊人、商販前來趕會,演唱花兒的歌手多達數千人,群眾達10萬多人。
在岷縣,花兒十分流行。花兒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
湫神崇拜
相傳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岷縣十八路湫神全駕出巡,全程巡域,自月初相繼開始,中旬形成高潮,下旬先後結束。轄域較大的湫神巡行三十餘村,較小者亦有十數村。一系列祭神賽會是5月巡域過程中的一大特點。湫神巡行路線所轄村莊,分會定點祭祀,祈祝豐收。在祭祀地點形成賽會,近域群眾紛紛趕會,形同節慶。5月15日,出巡湫神分頭向縣城集中,在城南古剎聚會3日,17日午後,18位湫神依次登上城南二郎山接受官祭。依俗各湫神均領受官羊一隻,地方長吏或鄉紳致祭。到夜晚部分湫神在城區走馬路,部分返農村繼續巡域活動,也有部分回本廟司雨看田。這便是有名的岷縣「五月十七」的湫神賽會。
張三丰的神仙洞
岷縣擁有着無數神奇動人的傳說。岷縣城內西北角,現今和平小學後面有個土窯洞,傳說是道教武當派祖師張三丰居住過的地方。張三丰又名君寶,元末明初人,曾一衲一蓑,雲遊四方。明太祖、成祖求之不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
《岷州志》上有《成祖贈張三丰制》,證明他確實在岷州住過。傳說張三丰來到岷州給農家干農活,出力打短工,從來沒要過工錢,只求吃一頓飽飯。一天,他給一家寡婦割田,寡婦的女兒去送飯,提着一瓦罐洋芋拌湯。他狼吞虎咽,一時吃光了。一看裡面還有麵糊糊,就伸出舌頭去舔。罐罐長,舌頭短,幾次舔不乾淨。那女兒取笑說:「張爺,你本領大,翻過來舔吧!」不料,這話一落音,張三丰神通廣大,伸出雙手,「崩隆」一聲把瓦罐翻過來了。把把在內,心心在外,完整無缺,用舌頭轉了一圈舔了個溜溜光,端端放在膝蓋上。張爺的真本領,傳遍了岷州城。人們把他住過的地方叫「神仙洞」。他走了以後,在洞內塑了一個「張爺翻罐罐」的塑像,多少年來當地百姓焚香頂禮膜拜,鼎盛不衰,至今人們還在思念張三丰,他在岷縣幹了很多好事,故事多的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當時明朝成祖皇帝四次下詔書找他,要他給朝廷辦事,他怕干擾全城百姓不安,才離開了岷州城。他離開時,留下了用過的巴郎鼓,戴過的破草帽等,還有親自寫的《題瓊花詩》。
大禹
據元和郡縣誌載,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見長人,受黑玉書於斯水上。孫星衍曰:「《尚書》禹錫玄圭是也」。守敬按:「《尚書璇璣鈐》載:禹開龍門,導積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賜佩」。
《遁甲開山圖》載:禹游於東海,得玉圭,碧色(引見《後漢書·張衡傳》注)。又游龍門口,神采玉簡授之。禹執簡,平定水土(引見《路史後紀》注十三)。皆不載至洮水受黑玉書事,未詳酈氏所本。
《寰宇記》載:溢樂縣,本秦之臨洮縣,岷山在縣南一里,山黑無樹木,其西有天女神,洮水經其下,即夏禹見長人受黑玉書處。
剪紙窗花
岷縣的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岷縣農村多是大方窗,有些殷實人家是「虎張口」的窗子,其上是正方形的窗格。貼窗花時,最上面一排空格留煙眼兒,貼「軲轆貫錢」、「對口空心花卉」、「空心花團」等[4] 。整個窗空四邊是「角雲兒」,斜角配方。每個窗格子上,都要按不同的色彩,對稱配搭。窗花有各種花卉、十二生肖、人物傳奇如《白蛇傳》、《二十四孝》、《孫悟空大鬧天宮》、《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讓巴掌大的方塊上,展現出大千世界的畫面來。
其誇張、簡約的風格,讓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有一首觀賞窗花中人物故事的小詩,寫的是:「三寸人馬動刀槍,晝夜不息刻刻忙,可惜先朝一員將,身落白蓮紙一張。」人們在觀賞窗花中,從各種不同形象的圖案中,領悟到現實生活的真諦,豐富多彩,涉及範圍很廣泛。窗花藝術講究明亮鮮和,與庭院建築互相輝映,融為一體。近年來,出現了「木板複印窗花」、「書畫窗花」、「玻璃空心窗花」,更顯得玲瓏剔透,別具一格。
洮繡
洮河兩岸婦女的刺繡,統稱「洮繡」。流行的地區包括臨潭、岷縣、卓尼等縣。婦女們喜愛的針線活,廣泛運用於群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品種繁多,有花枕頭、花荷包、花針插兒、花鞋、花兜兜、花纏腰、花系腰、花膝褲兒、花襪溜根兒等等。做針線繡花,無論藏、漢婦女都把它像做飯一樣,作為生活的基本要求。洮繡既要講究針法,又要講究繡法。針法有平針、參針、挑針、長短。
地方特產
當歸
岷州素有 千年藥鄉之稱,盛產中藥材238種,尤以當歸馳名中外。高寒陰濕的自然條件成就了岷歸絕無僅有品質。早在1500多年前岷歸就成為極為珍貴的貢品,據研究,「岷歸」成分複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因其質量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台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5]。
此外,岷縣還有中藥材當歸、黃芪、黨參、紅芪,岷縣年種植以當歸、黃芪、黨參、紅芪等為主的道地中藥材25萬畝,總產量5萬噸左右,其中當歸10萬畝,產量2萬噸。2011年,全縣中藥材總產值達10億元,占全縣GDP的55%,農民人均藥材純收入177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1%。
洮硯
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山東魯硯同為中國四大名硯。自宋代開採使用,深受歷代 書畫家及文人的珍愛。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縣一帶峽谷地段,因河水湍急,
採掘不易,極為珍稀。宋著《洞夫清祿集》云:「洮河綠石北方最為貴重……得之為無價之寶。」洮硯石又名「鸚哥綠」,石質溫潤而堅密,發墨快而不傷毫,滋津貯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綠翠雅麗,並以石錶帶「黃膘」者最佳。其除有實用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點心
岷縣點心面精、皮酥、餡飽、個圓、味鮮、份量足,加工原料豐富,生產工藝考究,價格便宜,看似喜慶,是男女老幼百吃不厭確很難得的美食,外地人和當地人都稱叫「岷縣酥皮點心」。岷縣人把酥皮點心作為喜慶大宴、招待賓客和逢年過節必備的美食,同時也作為饋贈親友的珍品。
野草莓
果實似櫻桃大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草本植物,有紅白兩色品種。在岷縣全境內都宜生長,特別適宜海撥在2000-2800米以下的陰濕草坡、地埂、路邊、森林間生長,其果實多為紅色,少見白色,可直接食用,具有其果汁辛溫甜蜜,入口甘綿、入喉淨爽、解渴解困、提神醒目、自然醇香、沁人脾胃、富含營養的獨特風格而聞名隴上。
著名人物
董卓:(?-192年),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於敖:字伯度,號疊川,岷州城南中堡村人,明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丙子科進士。任戶部浙江主事,升山西大同府知府,直隸霸州副使。旋升山西布政使參政,調湖廣廉訪使,分察各道。尋任山西右布政使,拜僉都御史,經略易州,轉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昌平、大同等處。
於敖為人孝義,克已奉公,對下寬仁厚德,所過之處,人皆讚揚。嘉靖時,分守冀南,駐汾州。時強宗在內作亂,驕敵伺機入侵,人心惶惶,於敖創立外域及四方堡寨,外敵不敢來侵,百姓得以安寧。於敖為人敦實,講信義,好善樂施。鄉黨有困難,都能鼎力相幫。岷州百姓稱他「於都堂」。去世後,葬於現今秦許鄉上阿陽村山上。其詩作 《鐵城》至今廣為流傳:列嶂崔 擁鐵城, 秋風拂馬漫傷情。無人肯說平戒事, 禾黎夕陽鳥數聲。
貂蟬:我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古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據清代無名氏《錦雲堂·連環計》記載,原名任紅昌,精通西涼歌舞,才藝俱佳,膽識過人。後遭戰亂奔走,經司徒王允恩養,收為義女。董卓入洛陽後,王允欲殺董卓,使貂蟬巧施智謀,深入虎穴,活動於呂布與董卓之間,借呂布之手置董卓於死地,客觀上對東漢政權的存亡起了一定的作用,人稱之「巾幗英雄」。
榮譽名片
2019年1月,岷縣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視頻
岷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甘肅岷縣號稱「隴上旱碼頭」 位於南北地震帶北帶 人民網 2013-7-22
- ↑ 秦長城的西起點不是歷史書上說的臨洮而是這裡 搜狐網 2018-11-9
- ↑ 從前車馬慢,什麼都慢‖有很多好聽的「花兒」 手機搜狐網
- ↑ 天天非遺丨令人回味無窮的岷縣剪紙 搜狐網 2019-12-22
- ↑ 發現地標:它是婦科補血聖藥、千年藥鄉實至名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之岷縣當歸 搜狐網 201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