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芋頭泥包
實際日式紅豆泥是比較正宗的,因為家人不愛紅豆就改芋頭泥。
日式芋頭泥包的用料
- 高筋麵粉170g
- 低筋麵粉30g
- 細砂糖18g
- 奶粉15g
- 黃油15g
- 鹽3g
- 水125g
- 乾酵母3g
- 芋頭泥根據自己喜歡可多科少
- 白糖這部分是放芋頭泥的,根據自身喜歡下
目錄
日式芋頭泥包的做法
- 芋頭去皮切片。鍋里放水,把芋頭隔水蒸,根據芋頭片的薄厚。可用筷子戳芋頭判斷熟了沒有。
- 蒸好後的芋頭放溫,用菜刀碾壓成芋頭泥(一定要放溫壓)
- 鍋里放油,把芋頭泥放鍋里,然後下糖,喜歡甜的多下,不喜歡的少下,根據自身喜好下。翻炒均勻。出鍋放涼備用
- 除黃油芋頭泥外其它材料攪拌均勻,和成麵團到舒展。然後加入黃油,揉到出膜。(一定要出膜)
- 把揉好的麵團,進行發酵,發酵一個多鍾,具體是發酵到原麵團的兩倍大,發好的麵團用手指戳一個小洞不回彈
- 把發酵好的麵團排氣,可用擀麵杖擀,也可用揉面。然後把排好氣的麵團分成幾塊小的麵團第二次發酵,發酵二十分鐘
- 把芋頭泥分成幾分。和麵團數量一樣(餡厚皮薄,還是餡少皮厚都是很好吃的。和個人喜歡餡少皮厚)
- 把發酵好的麵團捏成圓形,捏的過程是中間厚兩邊薄。放入芋頭泥。然後收口備用
- 托盤用烘焙紙蓋着。把收到口的麵團,口朝下放入烤箱發酵到比原麵團的一到一點半大就可以
- 烤箱預熱190度,麵包表面噴一點水,如果要美觀可在中間放芝麻,我的是剛好家裡沒有芝麻
- 麵包表面蓋上烘焙紙,找個乾淨的烤盤,往下輕輕壓一下,一定要輕壓。壓大力就完了哈
- 預熱好後放入烤箱中下層烤18度左右就好了。
- 烤好後,在烤箱放置5到10分鐘燜下再拿出,不馬上拿出要不涼後皮皺一點(如圖)
- 拿出放涼就可享用了[1]
芋頭百科:
芋(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或芋艿,俗稱「芋頭」,為天南星科(Araceae)芋屬(Colocasia)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其球狀地下莖(塊莖)可食用亦可入藥,在大洋洲諸島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全年皆有產,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種的印度人約於西元前5,000年馴化了來自馬來西亞濕地的野生芋頭,爾後又傳到埃及。
芋頭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兼糧食作物,營養和藥用價值高,是老少皆宜的營養品;而且芋頭的澱粉顆粒小至馬鈴薯澱粉的1/10,其消化率可達98%以上,尤其適於嬰兒和病人食用,因而有「皇帝供品」的美稱。除主要利用澱粉外,芋頭還可以用於制醋、釀酒、分離蛋白質、提取生物鹼等。
特性
明朝《本草綱目》記載:芋子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莖、葉敷瘡腫、治蛇蟲咬傷。
芋頭性甘辛、性平、有小毒,歸腸、胃經;具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補中益肝腎、消腫止痛、益胃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主治腫塊、痰核、瘰癧、便秘等病症。
產地
與參薯的分別
芋頭經常與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和淮山(Dioscorea opposita)類似的東南亞植物參薯(Dioscorea alata)混淆,例如ube ice-cream雖然被普遍譯作「香芋雪糕」,但這種香芋雪糕所指的「香芋」並非芋頭而是參薯。芋頭是屬於天南星科的植物,而參薯則是屬於薯蕷科的植物。
與姑婆芋的分別
姑婆芋因為外觀與芋頭相似,因此常有發生把姑婆芋當芋頭誤食的案例,由於姑婆芋屬於有毒植物不可食用,採收芋頭時切記不可誤判[2]。
食用方式
臺灣
將芋頭融入中式糕餅,創造出獨特的芋頭酥。
將芋頭加砂糖做成芋泥餡,接著再使用麵團包裹住陷料,以高溫烘焙完之後即可食用。
原住民將小芋頭切片烘乾成芋片做為糧食,口感近似餅乾。
臺灣的原住民族群中,排灣族會利用特殊的窯烤方式將芋頭做成芋頭乾以利保存,芋頭乾可以單吃或做成料理,也能磨成芋乾粉做料理。在排灣料理文化中,芋頭莖亦可作為食材入菜,但須截取特定部位以及經特定方式處理,否則食用後會導致身體不適。
中國大陸
蒸或煮,可選蘸白砂糖與否。替代糧食用。 芋頭飯,將芋頭和米飯炒在一起,也是許多華人偏愛的主食。芋頭根是纖維和其他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提供多種潛在的健康益處,包括改善血糖、腸道和心臟健康。[3]
越南
香港
芋頭是廣東中菜烹調用料,與豬肉、牛肉或鴨共燉或炆。芋頭成芋粉可以製平底鍋油煎芋餅薄餐。粵菜點心有芋頭糕、芋頭餃子和鴨腳扎,西餅有芋頭蛋糕造蛋糕餅基底。甜品又有芋頭西米露等。
夏威夷
夏威夷的原居民會用芋頭來製造一種叫Poi的糊狀食物。做法就是先把芋頭煮熟去皮,然後把熟芋頭用石舂搗碎,再加水搓成糊狀接著放進碗裡就可以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