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暴龙属
图片来自scitechdaily

暴龙学名Tyrannosaurus rex),又名霸王龙,是暴龙属目前仅有的一个有效物种,属于暴龙科的巨型兽脚类恐龙,名字的拉丁文含义是“蜥蜴中的暴君”。其身长估计可达13公尺,臀部高度约4公尺,体重平均约9公吨。暴龙属拥有目前已知动物中最大级别的咬合力之一,但并不是最大的,其咬合力将近6公吨、相当于一只大象的重量[1]

如同其他的暴龙科恐龙一样,暴龙属是二足、肉食性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并借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后肢和巨大的身体,暴龙的前肢非常小,但有研究发现却十分强壮。长久以来,暴龙被认为只有两根手指,但在2007年发现的一个完整的暴龙化石,显示它们也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有些研究人员还在标本上发现了软组织与蛋白质;但暴龙属的食性、生理机能以及移动速度仍在争论中,暴龙被认为是种掠食动物、以大型食草恐龙为食,但也有少数科学家认为暴龙是种积极的食腐动物

暴龙属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距今约6700万年到6500万年,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种群之一。其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美国整个西部地区、加拿大西南部,其中又以美国的化石为最多,暴龙属的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广;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是个独立的拉腊米迪亚大陆。目前已有超过30个雷克斯暴龙的标本被确认,包含几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暴龙的大量化石材料,使科学家们有足够的资料研究暴龙生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生长模式与生物力学

虽然目前有其他兽脚亚目恐龙的体型比暴龙属更大(例如棘龙鲨齿龙南方巨兽龙等),但暴龙属仍在最大型的巨型肉食恐龙名单之列,并且其高度和重量甚至超过很多比它长的肉食恐龙,暴龙亦是最著名的陆地掠食动物之一。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属的第二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过去有许多暴龙科的种被归类于暴龙属,但目前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目前暴龙是现代恐龙文化和美国恐龙化石群当中最具代表性、最知名的恐龙,原因是在《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系列的电影和电子游戏中担任最主要的恐龙角色导致。在各种儿童读物、博物馆展品中,暴龙也是提及“恐龙”的概念时,必定会出场介绍的经典恐龙形象。

目录

词源

暴龙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于1905年以“Tyrannosaurus rex”的学名发表。属名衍化自古希腊文,“τυραννος/tyrannos”意为“暴君”,而“σαυρος/sauros”意为“蜥蜴”。种小名rex”在拉丁语中意为“国王”,学名全意为“暴君蜥蜴”,以突显它们的体型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物种具有优势。其中文名称亦可译为君王暴龙,但在中文圈以音译的雷克斯暴龙更为人熟知。另有一说法是:一般体型的叫“暴龙”,而在暴龙中体型比较大的叫“霸王龙”。

体征

暴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型肉食性动物之一。根据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暴龙化石“”(编号FMNH PR2081)可以了解其体型。“苏”身长13.6公尺,臀部高达4.5公尺[2];这个数据仅次于同体型的棘龙南方巨兽龙,还有鲨齿龙马普龙甚至更大。在过去几年,暴龙的体重估计值的变化很大,从超过10吨到少于5吨,而目前的估计值多在8到15吨之间,平均体重9吨。

头颅骨

目前已知最大型的暴龙头颅骨长达1.6公尺。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相比,暴龙的头颅骨非常大,并有许多不同特征。暴龙的头颅骨后方宽广,口鼻部狭窄。暴龙的眼睛朝向前面,使双眼的视觉重叠区比较大,可以看到更广的立体影像,具有颇佳的立体视觉。

头颅骨的部分骨头是固定的,例如鼻骨,可防止骨头间的滑动。头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头部重量,并提供肌肉附著点。头颅骨的许多骨头内有微小的空间,可使头部较轻、更为灵活。这特点与其它的头部特征,使暴龙科具有强大的咬合力,并超越其他的非暴龙科兽脚类恐龙。虽然大部分暴龙科动物的下颌前端为V字型,暴龙的下颌前端呈U字型,这增加了单次咬合时所能撕咬下的肉块体积,却也增加了前段牙齿所遭受的压强。暴龙的颌部由多个骨头组成,可用来吸收猎物挣扎时的震动力,防止颌部受损。

牙齿

如同其他暴龙科恐龙,暴龙的牙齿前后缘呈锯齿状。此外,暴龙的牙齿为异齿型前上颌骨的牙齿属于凿状牙,牙齿间紧密排列,横剖面为D形,后侧有明显的棱脊,牙齿向后弯曲。D形横剖面、后侧明显棱脊、与往后弯曲的特点,减低了暴龙咬合时牙齿陷入猎物身体内的可能性。后段的牙齿较为粗壮,外型类似香蕉,牙齿间空间较宽,也有明显的棱脊[3]

上颌后段牙齿较下颌后段牙齿更大。目前所发现最大的暴龙牙齿,包括齿根在内有20公分长。在其他恐龙身上发现的大型齿痕,显示暴龙的牙齿可刺穿坚硬的骨头。暴龙在拥有恐龙之中最强大的咬合力之一,也是咬合力最大的动物之一。经常发现暴龙的受伤或断裂牙齿,但与哺乳类不同的是,暴龙科的牙齿是不停成长、替换的。

如同其他兽脚类恐龙,暴龙的颈部呈S形弯曲,但较短、较健壮。暴龙的头颅骨长度是脊柱髋骨到头部)的一半,显示它们的粗短颈部必须充满强壮的肌肉,才能支撑巨大的头部。与身体相比,暴龙的前肢非常小。长久以来,暴龙的前肢被认为只有两指,但近年的两个研究,发现暴龙有额外的小型掌骨,可能代表已退化的第三指。

就身体与后肢比例而言,暴龙的后肢却是兽脚类恐龙之中最长的之一。暴龙的后肢强壮,每只脚各承受约半只大象的重量。脚掌只有三个脚趾接触地面,跖骨离地。脚后另有一上爪。暴龙的中跖骨挟长,与两侧跖骨形成夹跖型态。踝部关节呈简单的绞炼型态;而稳固的踝部使它们可以在崎岖的地面行走[4]

暴龙的尾巴大且重,长度约与身体相当,有时包含超过40个尾椎骨,可与头部与身体保持平衡。为了平衡暴龙的体重,它们身体的许多骨头是中空的。这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同时维持了骨头的强度。

参考文献

  1. (英文)Erickson, Gregory M.; Makovicky, Peter J.; Currie, Philip J.; Norell, Mark A.; Yerby, Scott A.; & Brochu, Christopher A. Gigantism and comparative life-history parameters of tyrannosaurid dinosaurs. Nature. 2004, 430 (7001): 772–775. doi:10.1038/nature02699. 
  2. (英文)“苏”的重要数据. Sue at the Field Museum.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5). 
  3. (英文)Douglas, K. and Young, S. The dinosaur detectives. New Scientist. 18 April 1998 [200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3).  Kevin Padian coined the phrase "lethal bananas".
  4. (英文)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恐龙与史前生物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