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林學鈺 原圖鏈結


林學鈺,1937年出生上海福建省福州市人。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 195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長春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應用水文地質研究所所長。早年從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使地下水管理工作進入系統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階段。在城市地下水資源評價、水流模擬、預報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果,並建立了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質模型。近年來在地下水污染機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論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最早從事環境水文地質和地下水資源管理研究的學者之一。

目录

簡歷

林學鈺教授是著名的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學家,長期從事地下水資源與評價的研究工作,她克服了年紀大和病痛的許多困難,不辭辛勞的跑遍了許多地方和荒原地區,在地下水的尋找、地下水資源的評價與管理和地下水污染模擬以及控制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創造性的研究成果,並建立了我國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質模型,為許多地區,特別是中國北方城市地下水的合理調度和優化配置及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近年來開展了地下水污染機理和微生物治理與地下水污染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並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林學鈺教授無論在教學、科研還是行政管理工作中,都能夠站在學校和集體利益的立場上,站在事業發展的高度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她作過行政管理工作,管過人事、師資和科研等工作,從不為自己和他人謀一己之利。林學鈺教授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十分繁忙的,她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工作,經常到外地開會和野外實地考察,她身體力行的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對青年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和教育。她平時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學院每逢開會,特別是黨委會,生活會,她都能積極參加。

林學鈺教授的地位、資歷和年齡,都是我們倍受尊敬的師長。她的言和行對我們,特別對青年人來說,既是影響、鼓勵,更是教育和期盼。從林學鈺教授身上最難能可貴的是善於調查研究,傾聽不同意見,注意工作作風。有時偶爾出現有疏漏的地方,都能主動認真的聽取意見,團結和帶領周圍的人一道工作。為環境與資源學院班子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打下了很好基礎。

林學鈺教授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近50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質量人才。特別是國家恢復研究生培養制度以後,作為國家水文地質學首批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迄今已經和正在培養研究生近8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10餘名。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尤其註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研究道德和做人的品質。林學鈺教授認為,作為教師,學生就是你的產品,產品首先要合格,然後才能打出品牌。在這個崗位上就應該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否則就會覺得問心有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林學鈺教授說:“教書育人,在自己的領域裡培養出成材的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些學生不僅要會做學問,更要會做人。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找到平衡是很重要的。”林學鈺教授對學生言傳身教,她最關心的也是自己的學生。有的學生家庭貧困,她就自己拿錢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學生要參加學術會議和論文答辯,她一次又一次地給學生傳授經驗。學生的研究遇到了困難,她提出自己的創新觀點幫學生渡過難關。論文發表的時候,學生把她的名字放在了最前面,她卻只要求做第二作者、第三作者。

林學鈺教授現在仍以飽滿的工作狀態,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黄河流域水資源演化規律與可再生性維持機理”中第六課題“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變化規律研究”,(973,G1999043606)以及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重點項目“吉林省中部地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對策方案研究”和“吉林省西部地區生態建設的水資源配置措施研究”等省部級項目等多項研究。

動態

195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系及工程地質系,留校任教。

1980年至1982年末,在美國愛達荷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進修。

1983年任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系主任,副教授。

1982年建立《地下水管理學》和《環境地質學》新學科。

1985年任教授,1985年-1991年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

1990年4月至10月去澳大利亞科學工業研究所為高級訪問學者。

1990年至今任長春地質學院(現改名為長春科技大學)應用水文地質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

1991年被評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

1992年和1997年分別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和第四屆學科評議組(地質勘探、礦業、石油)成員。

1994年她建立了國內第一個部級“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系列模型”開放研究實驗室。

1997年當選為中科院地學部院士。兼國際水文科學中國委員會委員。

1998年任“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

論文著作

代表性論文:

1、 Lin Xueyu, Manoucheher Chitsazan (Shahid Chamran University, Ahwaz, Iran) and Shu Longcang,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ith Quality Consideration in Kaifeng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roceedings of 30th IGC, Beijing,1996.

2、 Lin Xueyu, Shu Longcang, Application of a Neural Network to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30th IGC, Beijing, 1996.

3、 Zhao Lin, Lin Xueyu, Experimental Study and Some Issues on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Aquifers Polluted by Nitrogen, Proceedings of 30th IGC, Beijing,1996.

4、 Lin Xueyu and Liao Zisheng,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Side Effects in Main Cities Along the Coastal Zone of China, LOICZ meeting Report No.1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water Discharges to the Coastal Zone, Moscow Russia, 6-10th July,1996.

5、 Lin Xueyu and Liao Zisheng,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Developing Strrategic Decis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Disaster in Tumenjiang Area,1996.

6、 Yang,Y. & Lin, X., An Integra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 abstract,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Geological Press, Beijing, China, 1996.

7、 廖資生,束龍倉,林學鈺,基岩裂隙水尋找與開發的專家系統,科技快報,中國學術期刊文摘,1996年第9期。

8、 林學鈺,廖資生,中國地下水資源開發負效應,石油工業出版社《走向二十一世紀環境地質學問題論文集》,1996.7.

9、 林學鈺,廖資生,圖們江地區的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決策,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7,第27卷。

10、宮輝力,林學鈺,彩色數字化水文地質圖編制,工程地質勘察,1997(3), EI收錄。

11、 Lin Xueyu, Groundwater in the Basin of Tumen River and its Measures for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Peaceful Utilization of Demilitarized Zone DMI Ecosystem in Korea,1997.6.

12、 Lin Xueyu ,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B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 Seoul Korea,1997.6.

13、 Lin Xueyu and Liao Zisheng, Water Development and G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 Proceedings for the 4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November 18-19, 1997. Chuncheon, Kangwon-do, Korea.

14、 束龍倉,林學鈺, 廖資生,基岩裂隙水尋找與開發的專家系統建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7.5

15、 林學鈺,束龍倉開封水資源規劃,地質遼寧,1997.

代表性專著=

1、林學鈺、廖資生等,地下水管理,地質出版社,1995。

2、宮輝力,林學鈺,廖資生,城市水資源-環境管理決策支持系統,西安地圖出版社,1996,8 。 3、趙林,林學鈺,地下水氮污染控制與治理的人工微生物技術理論與方法,西安地圖出版社,1996,9。

4、廖資生,束龍倉,林學鈺,基岩裂隙水專家系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

5、林學鈺,陳夢熊等,松嫩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地震出版社,2000,1。

6、林學鈺、廖資生、趙勇勝、蘇小四等,現代水文地質學,地質出版社,2004。

參考來源

  1. 林學鈺. 中國科學院. 引用日期 2015年12月31日] [2019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