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 (西域古城遺蹟)
樓蘭 (西域古城遺蹟) |
中文名稱: 樓蘭 外文名稱: Loulan 別 名: 樓蘭古城、鄯善國行政區 地理位置: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 面 積 : 12萬平方千米 人 口 : 1萬餘 方 言 : 吐火羅語樓蘭方言 著名景點 : 樓蘭古城、孔雀河畔 體質特徵: 白色人種 |
樓蘭 (西域古城遺蹟),是西域古城遺蹟。最早見於《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只存遺蹟,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
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歷史。
目錄
歷史沿革
史記記載
樓蘭之名始見《史記》所載,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于給漢文帝劉恆的信,樓蘭歸屬匈奴。公元前60年,屬漢朝西域都護府。樓蘭是西域最東邊的絲綢之路上的當道小國,漢匈為爭奪西域都欲控制樓蘭,樓蘭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漢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漢朝應鄯善之請求,派兵在其境內的伊循城內屯田。
漢書記載
《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 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輔國侯、卻胡侯、鄯善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且渠、擊車師君各一人,譯長二人。西北去都護治所(今甘肅張掖)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國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車師千八百九十里。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旁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駝,能作兵,與婼羌同。」依記載之地望,鄯善國在今新疆鄯善地區。王府所在的「扜泥城」地,說法不一。
魏書記載
據《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黃初元年(222年)二月,鄯善、于闐、龜茲各遣使者奉獻,是後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據《魏書》所載,公元448年。鄯善國亡國。 東漢以後,西域經過長期的相互兼併,形成七國爭雄的局面。鄯善國併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成為西域七強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鄯善國先後臣屬曹魏、西晉、北涼、前秦、後涼、西涼、北涼、北魏、吐谷渾。前秦苻堅時期,鄯善王休密馱積極建議苻堅出兵西討西域,甘為嚮導。382年,苻堅派呂光遠征西域,休密馱為寧西將軍,並為嚮導。420年,北涼攻滅西涼,鄯善王比龍到姑臧朝見沮渠蒙遜,西域各國紛紛向北涼稱臣納貢。439年,北魏攻滅北涼,北涼王沮渠蒙遜之子沮渠安國退保高昌,偏安一隅。448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太武帝派大將萬度歸西征。萬度歸率領精騎五千,神速進兵鄯善。鄯善百姓布滿田野,正在耕种放牧。萬度歸下令秋毫無犯,鄯善的將士和百姓深受感動,鄯善王真達也自動出城迎降。同年,農曆夏五月甲戌,北魏指派韓拔為鄯善王,像內地一樣實行郡縣制治理,收取賦稅。經歷了600餘年的鄯善國,至此滅亡。
樓蘭歷史
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即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成為了漢朝的心腹大患。曾在漢朝做質子的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城--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北魏滅鄯善國,約600年鄯善國(樓蘭國)至此滅亡。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古國消失,只留下幾處古城遺蹟。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漢書•匈奴列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管轄。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城,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城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民眾南移,樓蘭城最終成為今天的遺蹟。
遺蹟現狀
樓蘭古城現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1]。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蹟,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蹟。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掠走。
發現經歷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2]。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着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裡就是樓蘭古城。
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掠走。
文化
樓蘭文化堪稱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觀。據考古學家證實:塔里木河盆地人類活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如果我們把遺棄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紅線聯接起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古城包括樓蘭王國在內,突然消失的時間都在公元四一五年,所有的遺址都在距今天人類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時至今日,儘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諸如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還是個偌大的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輪台古城、且末遺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畫等等,都是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在人類歷史上,樓蘭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們對樓蘭文化所表現出的興趣與熱情,充分說明樓蘭不僅是屬於中國的,而且是屬於人類的。樓蘭是祖先留給巴州的一筆無法估量的歷史遺產,也是巴州人的驕傲。同時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樓蘭文化,以各種方式展示樓蘭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當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時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這就是以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契機,以經濟實力的全面增長為前提,有計劃地開發樓蘭及古城文化遺產。使它們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實際上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樓蘭文化以新的生命。
史書記載
據《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二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二十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五十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着兩面派牆頭草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
自博望侯張騫成功出使西域後,漢武帝聽從張騫的建議,於是命令從票侯趙破奴率兵數萬出擊樓蘭和姑師兩國。武帝命令數受樓蘭追殺、攔截的王恢輔佐趙破奴,趙破奴率七百先鋒,攻破樓蘭和姑師,俘虜樓蘭王。漢朝的軍威也震懾了烏孫、大宛等西域國家。
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命漢將任文領兵從小道襲取樓蘭,擒樓蘭王。漢將奉上命斥責樓蘭王,樓蘭王回答說:「小國夾在大國間,不兩面稱臣就無法自安。我願意舉國遷徙入居漢朝。」漢武帝體諒其處境,放他回國,也派遣使者通知了匈奴,以後匈奴也不甚親近樓蘭了。
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由於樓蘭王子在漢朝時經常觸犯刑律,被處以宮刑,不便送其回國,所以漢朝拒絕了樓蘭之請。於是樓蘭改立他人為王。後樓蘭王又死,匈奴搶先將樓蘭質子送回國即位。漢朝遣使詔令新王入朝覲見,天子將加厚賞。樓蘭王后,同時也是先王之妻妾、王之繼母,勸說樓蘭王:「先王遣了兩個質子入漢都不見回來,你怎麼能去呢?」樓蘭王聽從了她的計策,於是謝絕漢使說:「我新立為王,國家形勢尚未穩定,願待後年入朝拜見天子。」樓蘭國的東陲緊挨漢朝邊境,有一片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水草匱乏,漢朝便命樓蘭負責漢使和途經漢朝商隊的糧食和飲水,後來樓蘭卻仰仗匈奴的支持,數次出兵攻劫、襲殺漢使。樓蘭王弟尉屠耆投降了漢朝後,將這些情況都報告給了漢庭。至此,樓蘭徹底倒向匈奴,繼續攔截攻殺漢使,成為了匈奴的耳目,致使西漢與西域諸國之間的往來交通受到了很大阻礙。
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遣平樂監傅介子前往刺殺樓蘭王。傅介子到了樓蘭,騙樓蘭王說漢庭對他有賞賜,於是王很高興地與介子飲酒,酒醉後,介子和兩名壯士便殺了他,顯貴侍從皆四散逃走了。傅介子向眾人傳達漢庭的諭令:「樓蘭王負罪於朝廷,天子遣我來誅殺他,現在當更立在漢朝的王弟尉屠耆為新王。漢朝的軍隊馬上就能趕到,你們如果輕舉妄動,不過是自己招來滅國之災罷了!」於是傅介子便斬下樓蘭王的首級歸漢復命,被封為義陽侯。王弟尉屠耆被立為新王,漢朝賜宮女為夫人,也聽從了新王的請求,派遣司馬一人、吏士四十人,在伊循這個地方屯田鎮撫。此後,樓蘭更其國名為鄯善,遷都扞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樓蘭之戰
樓蘭位於塔里木盆地的東端,扼西漢通往西域的要衝。西南通扞泥、且末、小宛、精絕、于闐等國,北通車師(姑師),西北通焉耆、龜茲等,東當白龍堆,通敦煌。國都為樓蘭城(今新疆羅布泊西北)。樓蘭沙漠多,水草少,以畜牧業為主,農田不多。人口1萬餘,勝兵二、三千。
漢武帝通西域後,想要打通前往大宛等國的路徑,樓蘭、姑師兩國正好擋在漢使出使的路上,他們竟攻擊劫掠漢使王恢等,充當匈奴耳目,向其密報漢使動向,讓匈奴出兵攔截漢使,使西漢與西域諸國的交通受到很大阻礙。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命從票侯趙破奴及王恢率兵數萬擊姑師(車師)及樓蘭。姑師也多次襲殺漢使。趙破奴領700輕騎率先趕到,攻破樓蘭,俘樓蘭王。樓蘭降服於西漢。漢武帝封王恢為浩侯。
匈奴聞樓蘭降漢,遂發兵出擊樓蘭。樓蘭不敢抵敵,只好分遣王子入質西漢與匈奴,向兩面稱臣。李廣利征大宛時,樓蘭受匈奴指使欲發兵襲取漢軍後隊,被漢軍發覺。漢將正任文領兵從小道襲取樓蘭,擒樓蘭王。樓蘭王訴苦說: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 ①。漢武帝體諒其處境,放他回國。以後匈奴不甚親近樓蘭。
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樓蘭國遣使來接在漢為質的王子回國即位。但漢以王子犯罪,已將其處以宮刑,不便送其回國,乃找藉口,拒絕樓蘭之請。於是樓蘭改立他人為王。後樓蘭王又死,匈奴搶先將樓蘭質子安歸送回國即位。自此,樓蘭倒向匈奴,繼續攔截漢使。安歸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西漢。
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遣平樂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更其國名為鄯善,遷都扞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後西漢常遣吏卒在其伊循城(今新疆若羌東米蘭附近)屯田,鎮撫其國。
並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
樓蘭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這可以從王昌齡的《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看出。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消失之謎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3]。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徙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哪裡去,哪裡能活命,就往哪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樓蘭:俗稱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裡只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中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中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
曠世之憾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僱傭的驢工兼嚮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丟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隨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蹟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蹟地面上,散布着美麗的木雕、織物、錢幣。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經過一年的準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蹟,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將此遺蹟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隨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緻,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儘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蹟已經有了1800年的歷史,經歷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蹟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製品和古錢幣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製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並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別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歷史事記
1900年,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樓蘭和它所創造的燦爛文明突然闖入人們的視野,讓世人驚詫不已。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發掘樓蘭城內13個點,獲取大批漢魏和羅馬古錢幣、具有中亞希臘化風格的建築木雕、兩枚木簡、大量魏晉木簡、精美的中原絲織品等150餘件。
1906年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到樓蘭進行大規模的考古。他將樓蘭遺址逐個編號,初次揭開樓蘭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獲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發掘了兩具樓蘭男性頭骨,並經英國人類學家基恩證實為歐洲白種。
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樓蘭之行。考察隊員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個支流找到一大批樓蘭古物,並發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着華貴,被稱為「樓蘭女王」。
二十世紀初斯文赫定發現古城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大批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接踵而至。他們是: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1906 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1908年~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險隊;1910年~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險隊。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樓蘭古城附近建立了核試驗靶場,並成功進行了數十次核試驗[4]。
樓蘭美女
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乾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鑑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蕪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相關藝術作品
文學作品
影視作品
CCTV-10《探索•發現》系列節目
北京某規劃設計院與考古專家一起再現了樓蘭古城風貌。中央電視台的品牌節目《探索•發現》得知這個項目後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隨行做了這個項目的節目錄製。
總導演:韋大軍
出 品:央視特別節目
類 別:人文歷史再現悲壯的古戰場,探索神秘的古商道,重現恢宏的古文明。
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是中央電視台製作的一部科學紀錄片,但它不僅僅是一部科普片,確切地說,這是一部科學倫理片。胡錦濤主席曾經說過,氣候變化的問題核心是發展的問題,本片並不簡單地停留於對氣候現象科學知識的解讀,或者對於氣候變化危機的角度,而更重要的是從氣候變化角度,從人與自然的生態關係角度,從文明發展的角度重新梳理人類的數千年的文明進程,從而為今天處在困惑中的人們提供關於未來文明持續發展下去的某種積極意義的思考和啟迪。
視頻
樓蘭 (西域古城遺蹟)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羅布泊的樓蘭古國究竟為什麼突然消失?科學家給出3種猜想!,搜狐網 2018-5-12
- ↑ 樓蘭人你從哪裡來,中國網 2001-1-17
- ↑ 走近神秘消失的千年古國 樓蘭人到底是何人種?,搜狐網 2017-4-7
- ↑ 馬蘭驚雷:揭秘中國核試驗基地,科學網 2017-8-22
- ↑ 《新絲綢之路》 第1集 生與死的樓蘭_《新絲綢之路》,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