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1]。古称绛州龙门,因地处滨河要口,当黄河要津,故名。东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与乡宁县接壤。全市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35公里,面积为59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北纬35度28分17秒至35度47分15秒,海拔高度在357.5米至1345米之间。

河津人文历史悠久,“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传说发生在这里,春秋时晋国正卿卻缺、孔子高足卜子夏、史圣司马迁、隋代大儒王通、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唐朝大将薛仁贵、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2]等历史名人都出自河津。

目录

历史沿革

河津市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龙门,最早记载于《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3]。”因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要塞皮氏邑位于河津市,汉代在此置皮氏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龙门县,从此“龙门”专指今河津[4]。“河津”一词首见于汉代地理名著《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意谓黄河津渡。

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龙门县为河津县。

夏帝不降三十五年,殷侯上甲微灭皮氏国(又叫皮氏部落)。

前1525年商祖乙曾迁都河津。

1524年,商祖乙封弟弟祖丙于耿,建立嬴姓耿国。

西周建立后,灭商耿,封周室族人于耿,建立耿国,为姬姓耿国。

前611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灭耿,把耿地赐给大夫赵夙为采邑。

战国时,邑地属魏国皮氏。

前211年,秦置皮氏县,属河东郡(今运城市)管辖。

汉天凤元年(14)更名延平县。

东汉时复改为皮氏县。

三国时属平阳郡(今临汾市)管辖。

北魏真君七年(446年)改为龙门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为河津县。

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7月,河津市辖2个街道、2个镇、5个乡:城区街道、清涧街道、樊村镇僧楼镇小梁乡、柴家乡、赵家庄乡、下化乡阳村乡;共14个社区、143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津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隅,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东迎汾水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临汾市乡宁县接壤,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35公里,国土总面积为59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北纬35度28分17秒至35度47分15秒。

地形地貌

河津市由吕梁山区、南北坡高垣阶地及黄河汾河河谷等地貌单元组成,境内有一山(吕梁山)、二河(黄河汾河)、三峪(遮马峪、瓜峪、神峪)。因汾河横穿辖区中部而过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盆地,地形自北向南呈两端高中向低的马鞍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河津市共有土地888752.25亩。其中农用地421728.15亩,含耕地281304.75亩,林地57510.75亩,园地45166.5亩;建设用地213286.05亩,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7237.05亩,交通用地14096.25亩;未利用地253738.05亩,其中水域用地43876.35亩。

水资源

辖区水资源年总量3.36亿立方米,黄河流经境内28公里,已建成的提水工程日供水可达50万立方,沿河优质地下水源地60平方公里,日供水可达40万立方。

矿藏资源

河津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16种,其中被开发利用的9种,以煤炭资源最多:

:贮藏于市域西北部,属乡宁煤田的延伸部分,面积约68km,地质储量约6.8亿吨。

硫铁矿:贮藏于市域西北部,面积6km,探明储量D级715.96万吨,折合标准矿295.64万吨。

石灰石:贮藏于市域北部的吕梁山,经勘测的龙门山及西硙口一带石灰岩,储量约3.4亿吨。

矿:贮藏于市域北部一带,矿体大部分呈窝状,少部分为层状,品位35%左右。

石英砂岩:分布于市域北中部一带,出露长度7000m,平均厚度10m,地质储量为784万吨。

耐火粘土:分布于市域西北部,为制造耐火材料原料。

矿泉水:位于市域北部瓜峪沟一带,是具有多种矿物质的珍贵水资源。

另外,还有钾长石、铝土矿、辉绿岩、白云岩、地热、煤矸石、砂岩等矿产。

人口状况

据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13858人,比2017年增加了2161人。其中,男性214456人,女性 199402人;城镇人口236557人,乡村人口177301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16%,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3938人,出生率为9.54‰;死亡人口1777人,死亡率为4.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4‰。

经济概况

201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7.1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增长3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亿元,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34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7元,增长8.8%。各项经济指标高位跃进,突破历史峰值[5]

工业方面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13.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税36亿元,增长82.7%;实现利润15.5亿元,增长98.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7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负4.6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74元,比上年下降0.8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7%。

农业方面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564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87298万元,增长3.18%。其中,农业61641万元,增长0.78%;林业1546万元,增长15.99%;牧业15077万元,增长6.38%;渔业206.2万元,增长0.39%;农林牧渔服务业8828万元,增长13.28%。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4746.9公顷,比上年增长1.09%。粮食种植面积31086.4公顷,下降0.46%。其中,夏粮15427.3公顷,下降1.29%;秋粮15659.1公顷,增长0.38%(玉米14870公顷,下降1.12%);油料种植面积396.3公顷,增长62.89%;蔬菜种植面积2622.4公顷,增长12.61%;果园面积1993.5公顷,下降3.16%。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94531.5吨,比上年增加4339.9吨,增长2.28%。其中,小麦94356.4吨,增产77.8吨,增长0.08 %;秋粮 100175.1吨,增产4262.1吨,增长4.44%。

农业机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5572千瓦,机械耕地面积2566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6960公顷,机电灌溉面积17060公顷,机械植保面积2450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5273公顷。全年农机化总投入2096万元。

民生状况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0元,同比增长6.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11元,同比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6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07元。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618元,增长9.1%;农村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76元,增长15.6%。

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15502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883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65498人,参加失业保险45000人,参加工伤保险63582人,参加生育保险450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59108人。

教育

全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063人,在校生1883人,毕业生855人。普通高中招生2850人,在校生9416人,毕业生3287人。初中招生4636人,在校生13988人,毕业生4713人。普通小学招生3795人,在校生27795人,毕业生5167人。特殊教育招生25人,在校生103人,毕业生36人。在园幼儿数16329人。

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2个。其中医院23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诊所102个,村卫生室15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27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21人,注册护士135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311个。

文化

文化馆、图书馆坚持免费开放;戏曲下乡完成19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76场,寄宿制学校放映162场;为148个行政村配送图书23236册。成功申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分别是:传统音乐“河津小曲”、传统技艺“灰陶制作技艺”、传统美术“河东戏剧脸谱”、传统美术“河津吕氏砖雕”。编印了《河津干板腔作品选集》。推介剪纸、琉璃等非遗项目参加“创意运城”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旅游景点

真武庙

又称“九龙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九龙头。九个山峰由西向东分别建有禹王庙、雷公庙、八仙庙、药王庙、玄武庙、山神庙、帝君庙、三皇庙、天神庙。其他八座庙宇因种种原因塌毁,只有玄武庙幸存。但世人所称呼的九龙庙一直流传至今。

真武庙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殿、楼、阁、亭、台、坡阶、栈道、廊舍、牌坊等共三十四处之多。所有建筑皆依山势而上下,殿坡栈道均随地形而低高。其势突兀,高下悬绝。东望虎岗,西瞰龙门,南临汾水,北枕紫金。故有“西河画舫”、“孤云送月”、“雁塔凌空”、“倚斗金銮”、“太华晴峰”、“汾水秋波”、“小桥飞凤”、“原麟叠翠”----“麟岛八景”的美丽传说。

薛仁贵故里

大唐名将薛仁贵,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他的征战事迹,有正史记载,并编入《中国历史名人词典》,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有关他的戏剧、评书、文学作品不胜枚举。薛仁贵故里位于市城区东6公里处的修村,紧临候西铁路、108国道。村东的土岗名曰白虎岗,岗上有薛仁贵及其妻柳氏居住过的土窑一孔,亦称寒窑,高宽均为1.7米,清末民初灶,炕犹存。窑侧有白袍洞一所,内塑薛仁贵及其妻坐像。“薛仁贵寒窑”与“诸葛亮茅庐”、“杜甫草堂”并称中华“三寒”历史文化[6]

天险龙门

龙门也称禹门口,位于山西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可见黄河激流在这里造成多么大的声势,形成多么险峻的、桀骜不驯的狂涛。唐诗“咆哮万里涌龙门”,已经形象地勾画出龙门三激浪的汹涌、壮观景象。龙门位于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岸边。东西两山夹河,悬崖绝壁,相对而立,形状似门。传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7],化而为龙,故名此门为“龙门”。由于龙门是大禹治水所凿,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习称之为“禹门”。再因之地处秦晋重要交通渡口,又称之为“禹门口”。

镇风塔

位于市城区西北10公里的康家庄村北。塔为四面体,实心,13层,周长18.4米,高约30米左右.据碑文记载,此塔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村民吕自公经手重建。用青砖砌成,外用釉料涂漆。在塔前猛击石块,可发出“鸟鸣”的回音,故又称鸟鸣塔。1988年经山西建筑声学研究所有关专家鉴定,认为是很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回音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名人

郤缺(xì quē),姬姓,郤氏,名缺,即郤成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东周时晋国冀(故里在今河津范家庄一带)人,因其食邑在冀(今山西河津东北),又称冀缺(这也是“冀”姓的来历)。生年不详,卒年约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主要活动在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时期(前636~前600年)。晋灵公六年(前615年),任上军主将。九年,兼帅上下两军伐蔡,使其订城下之盟。晋成公六年(前601年),任中军元帅,掌晋国大政。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年)字子夏,汉族,东周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孔子逝后,他到魏国西河(今山西河津)进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以防止臣下篡权。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视频

河津市相关视频

河津形象宣传片
魅力河津城市宣传片

参考资料

  1. 河津市简介,精彩河津 , 2019-12-02
  2. 董其武,博雅人物网, 2018-5-1
  3. 《尚书·禹贡》,查字典诗词网
  4. 头条|河津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9-02-24
  5. 河津市2018年经济概况 ,河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9-02-14
  6. 山西河津薛仁贵寒窑,炎黄风俗网,2019-07-10
  7. 都说“鲤鱼跳龙门”,你知道龙门在哪里吗?,新浪,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