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玄菟郡(諺文:현도군)是漢四郡之一,其疆域屢屢因為戰爭及行政重組而有所改變。於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設立時疆域最廣闊,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個, 大約是今北朝鮮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東部一帶,郡治大體在咸鏡南道境內。前82年,真番、臨屯二郡被撤銷,玄菟郡遷至今吉林省一帶,東漢時西移至遼東。之後為高句麗所滅[1]

歷史

玄菟郡所在地,原是衛氏朝鮮屬國沃沮的故地。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漢征衛滿,並於次年滅其國,置四郡,是為漢四郡,皆屬幽州。漢四郡除玄菟郡外,還包括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但以玄菟郡的面積最大。郡治位於玄菟城(一說夫租縣,即今日咸鏡南道咸興市)。玄菟郡有戶口4萬5006戶,人口22萬1845人。除了管治本郡以外,扶餘國、東沃沮及高句麗亦從屬於玄菟郡。

公元前82年(漢昭帝始元五年),西漢調整玄菟郡之疆界,廢真番郡、臨屯郡,並把當中部分編入玄菟郡及樂浪郡。之後,玄菟郡的郡治移往高句驪縣,即今日吉林省集安市通溝鄉(一說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永陵地區)。江內之地劃入玄菟郡,江外之地劃入樂浪郡,此時的玄菟郡大約南達清川江和大同江上游北岸,與樂浪郡為鄰;北達哈達嶺、輝發河一帶,與夫余為鄰;其西為遼東郡,以長城為界;其東以長白山為界與沃沮相接,居民以漢人與高句麗人為主。

公元12年(新朝始建國四年),王莽改高句麗為「下句麗」又名樂鮮,仍屬幽州。其部將嚴尤誘殺高句麗的君主(被殺者有琉璃明王、琉璃明王的部將延丕和閔中王三種說法),高句麗遂脫離中原王朝獨立,開始吞併玄菟當時的轄縣。28年,東漢遼東郡太守發兵討伐高句麗。大武神王高無恤堅壁清野,退入國內城。 漢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新成立的東漢接受高句麗的朝貢。

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將長城內候城、高顯、遼陽三縣劃歸玄菟,將玄菟遷到長城以內,轄今日瀋陽撫順一帶,人口約4萬餘。不久,高句麗又開始蠶食玄菟郡在長城內的轄地,屢次入侵。中平六年(189年),公孫度割據遼東,玄菟為其屬地,其太守一直都由公孫家擔任。

238年,曹魏太尉司馬懿滅公孫淵,廢候城縣,設高句麗、高顯、遼陽、望平四縣於玄菟郡。

265年,西晉建立,廢遼陽縣。後歸慕容垂;子寶,以句麗王安為平州牧居之。

404年,高句麗乘中原內戰之機,占領遼東全境,玄菟郡為其占領,設玄菟城管領。

及至唐高宗新羅聯軍滅高句麗,玄菟郡全境盡歸唐朝,原境被改編成安東都護府[2]

目錄

視頻

玄菟郡 相關視頻

唐帝國之滅高句麗之戰讓其數百年臣服!
存在感低,在位34年的唐高宗李治,是一位什麼樣的帝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