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鬱金
綠鬱金中藥名。
為姜科植物溫鬱金又稱為 桂鬱金、黃鬱金、川玉金、川鬱金、廣玉金、黑鬱金、光鬱金、綠鬱金、馬蒁、紫蒁香、黃絲玉金、醋鬱金。 溫鬱金 黃絲鬱金",
形態特徵
株高約1 米;根莖肉質,肥大,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黃色,芳香;根端膨大呈紡錘狀。
葉基生,葉片長圓形,長30-60厘米,寬10-20厘米,頂端具細尾尖,
基部漸狹,葉面無毛,葉背被短柔毛;葉柄約與葉片等長。
花葶單獨由根莖抽出,與葉同時發出或先葉而出,
穗狀花序圓柱形,長約15厘米,直徑約8厘米,有花的苞片淡綠色,
卵形,長4-5厘米,上部無花的苞片較狹,長圓形,白色而染淡紅,
頂端常具小尖頭,被毛;花葶被疏柔毛,長0.8-1.5厘米,頂端3裂;花冠管漏斗形,
長2.3-2.5厘米,喉部被毛,裂片長圓形,長1.5厘米,白色而帶粉紅,
後方的一片較大,頂端具小尖頭,被毛;側生退化雄蕊淡黃色,
倒卵狀長圓形,長約1.5厘米;唇瓣黃色,倒卵形,長2.5厘米,頂微2裂;子房被長柔毛。花期:4-6月。
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
本段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怕嚴寒霜凍,怕乾旱積水。
宜在土層深厚、上層疏鬆、下層較緊密的砂質壤土栽培。忌連作,栽培多與高稈作物套種。
栽培或野生於林下。生於土質肥沃、濕潤的向陽山坡或田 地,多系栽培。
地理分布
產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東南亞各地亦有分布。
主要變種
溫鬱金(浙江)溫莪朮(浙江)
溫鬱金與鬱金不同之處為葉背無毛;花冠裂
鬱金-原植物
片純白色而不染紅。花期:4-5月。產浙江瑞安,栽培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
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乾燥。[1]栽培技術
用根莖繁殖。收穫時,選無病蟲害、無損傷的根莖作種。
種根莖置室內乾燥通風處堆放貯藏過冬,春季栽部時取出。
栽種前將大的根莖縱切成兩半或小塊,每塊具2個芽以上,
為了防止種根莖腐爛,待切面稍晾乾後下種,也可邊切邊沾上石灰或草木灰後,
立即栽種。畦栽,行距33-40厘米,穴距27-33厘米,
每穴栽根莖3-5塊,芽朝上,覆土,稍加鎮壓。每1hm2用種量2250-3000kg 。
目錄
產地
性味
辛、苦,寒。
歸經
歸心、肝 、膽、肺經。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