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德语:Wiener Philharmoniker),简称维也纳爱乐,是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管弦乐团,成立于1842年,以纯正的维也纳风格以及细腻美妙的音色闻名于世。是当今全球最著名的顶尖乐团之一,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 |
---|---|
古典乐团 | |
音乐类型 | 古典乐 |
网站 | http://www.wienerphilharmoniker.at/ |
目录
概要
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
维也纳爱乐的成员来自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1],音乐会演出时改称为维也纳爱乐,属于私人组织。维也纳爱乐的总部设于维也纳金色大厅(Musikverein)。
自1933年起,乐团不再设有首席指挥一职,只有客席指挥[2]。
后来经众多指挥名家的打造,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乐团。160年来,没有一支欧洲乐团能够像维也纳爱乐一样,如此长久紧密地将历史与欧洲音乐艺术传统结合在一起。
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爱乐体现着最纯正的维也纳风格。弦乐浑厚,线条清晰。较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铜管声部,维也纳爱乐的铜管很有融合力,没有尖刺突兀之感。这正是维也纳爱乐的独特之处。
乐团极高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迷恋其中。乐团高贵的艺术气质和自主管理经营的体制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乐团吸引了一代代的杰出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与之共创辉煌。他们与维也纳这座城市一样成为音乐的代名词。
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曾说:“一百年过去了,当时建团的乐手都已离去。现在的乐手是新的一批人。但维也纳爱乐仍是维也纳爱乐。全因这份传统一代一代保留了下来。”
维也纳爱乐有着美丽的音色,是很多指挥家梦寐以求的合作对象。指挥过维也纳爱乐的名家有:汉斯·冯·彪罗,汉斯·里希特,马勒,布拉姆斯,尼基什,魏恩加特纳,瓦尔特,富特万格勒,奥托·克伦佩勒,理查·史特劳斯,卡纳匹兹布什,肯普,卡拉扬,卡尔·贝姆,索尔蒂,伯恩斯坦,卡洛斯·克莱伯,普列文,马泽尔,梅塔,阿巴多,乔治·塞尔,马里斯·杨颂斯,里卡多·穆蒂,勒图和基士扬·泰勒曼等等。同时,维也纳爱乐参与很多演出录音活动。
自1941年起,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就是由维也纳爱乐演出的。奥地利城市萨尔斯堡举行的音乐节,维也纳爱乐承担着大部分的演出。乐团录下的名唱片有:索尔蒂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卡拉扬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瓦尔特的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等等。
2005年乐团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卡尔罗·尼齐的指挥下,配合安娜·妮塔布柯演出了威尔第的茶花女。演出引起轰动。
2006年1月1日,在杨颂斯的指挥下,乐团为世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新年音乐会,同时也标志着2006年莫扎特年的开始。出席嘉宾有德国女总理安吉拉·梅克尔。
维也纳爱乐乐团曾在1973年和1996年由两度来华演出。前者由阿巴多带领。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共生关系
汉斯·卡纳匹兹布什形容乐团是“无与伦比”的,这句话可谓一石二鸟,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和维也纳爱乐协会的关系确实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按当时维也纳爱乐协会的入会准则,进入这个私人性质的协会之前,必须通过一次试奏,先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才能进行后续的申请程序。随着越来越多的乐手成功跨过这道门槛,规则被修改成:必须在申请会员资格前在乐团服务三年。
在国家歌剧院的工作使得乐团的财政得以稳定。因为乐团的私人性质很难确保自身收入,而其独立性也难保。反过来,有稳定工作的乐团成员又会保证了歌剧院的演出质量,在音乐会上的经验与练就的技巧反过来又会用到歌剧演奏方面。没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就没有今天的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在维也纳,有一个共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爱乐的共生关系是双赢的,为这音乐之都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
1997年后,乐团开始允许吸纳女乐手。
历史
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
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
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古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
近代发展
由于奥托·尼古莱的离去以及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时断时续,直到1860年名为“爱乐音乐会”的系列演出开始进行。1870-1871年音乐季的开始,乐团进入刚刚建成的维也纳最重要的音乐会演出场所——音乐协会大厅演出。
这座被人们称作“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从建筑设计到声学设计都非常适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特点。同时,从那个阶段开始,乐团的每个音乐季由一位指挥执棒转变为有多位指挥共同参与。众多指挥大师的共同加入使[[得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从1875年开始,指挥家汉斯·李希特比较长时间地率领乐团演出(1875-1882,1883-1898),先后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第三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瓦格纳、威尔第、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也都曾以指挥或独奏家的身份与乐团合作,乐团由此真正开始成为世界乐坛所瞩目的名团。
1898-1901年马勒任乐团指挥,并于1900年在马勒率领下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之后就开始了征服欧洲乐坛的旅程。
1922年,乐团在魏因加特纳率领下跨洋巡演,最远到了南美洲。与理查·施特劳斯的紧密合作使乐团在音乐史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与布鲁诺·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这样的指挥大师合作也是乐团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阶段,特别是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两个阶段(1933-1945,1947-1954)。
但是,即便是如此著名的乐团也未能免遭纳粹暴行的劫难。1938年,纳粹分子强行解除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所有犹太籍艺术家,艺术指导布鲁诺·瓦尔特正是犹太人,也只好离开。并且解散了维也纳爱乐乐团协会。爱乐乐团的六名犹太艺术家惨死在集中营,另一名年轻的小提琴家在东欧丧生。唯有著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保全了性命。
艺术与管理
自1840年奥托·尼古拉指挥了乐团第一场音乐会以来,维也纳爱乐就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的作曲家,指挥家和听众。一方面,这得益于乐团代代相传的优秀艺术底蕴,另一方面,乐团独特的组织机构和历史也是成功的因素:为了在这座音乐之都保证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能被最优秀的诠释出来,1842年歌剧院成员决定,除了在歌剧院的演出之外,还要组织“爱乐”音乐会,并自理其艺术和经营职责。
要实现这一切,只可能有一种组织形式:民主。也是因为坚持民主,六年后在政治上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斗争。
民主自治
这种自治与民主在一个半世纪的年月中有所改动,但未曾被离弃过。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股东大会。每乐季除了举行一次例行的全体股东大会外,还会有5到6次全体特别会议。理论上在这个委员会上,成员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作出任何决议,但实际上有些许修改,就是一个12人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大部分事务。这一直进行到下一次选举。
这就要看该委员会是否愿意继续腾出时间处理事务和是否继续得到其他成员的信任。除了修改章程需要获得4/5多数方能通过外,其他在委员会上的投票都是遵循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其实行则是12人委员会的责任。
音乐的使者
维也纳爱乐以兹为己任:将音乐中的人文信息带给世界上每一个人,持之以恒。他们为此找到贝多芬写在《庄严弥撒》总谱扉页上的那句话作为箴言:“Von Herzen - möge es wieder zu Herzen gehen.”(出自心灵,但愿它能到达心灵)。
很多杰出的音乐家作曲家见证了维也纳爱乐的成长。瓦格纳认为这支乐团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布鲁克纳说维也纳爱乐和音乐是音乐世界里面最美的和谐。勃拉姆斯承认自己是乐团的“朋友和乐迷”。
理查·史特劳斯总结道:“乐团能够将所有小提琴家都吸引到维也纳来。”
荣誉
维也纳爱乐乐团不仅是全世界最令人敬慕的国际性乐团,它还是世界和平和友谊的使者。1985年,卡拉扬率领乐团参加教皇的弥撒,以及博恩斯坦1988年率领乐团在以色列的巡回演出,都是成功的范例。
维也纳爱乐乐团曾经多次接受大奖,荣获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并且成为全世界众多文化设施的荣誉成员。
为了纪念维也纳爱乐乐团所作的贡献,奥地利国家银行于1989年发行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金币,奥地利邮政局曾经于1959年、1967年和1992年三次发行特种纪念邮票。
公开爆料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纳粹统治奥地利时期,该乐团123名成员当中竟有60名乐手是纳粹党党员,甚至有两名来自纳粹党卫军。而即使在德军入侵之前,即纳粹党在奥地利还是非法政党的时候,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有高达25%的成员是纳粹党党员或纳粹党下属机构成员。
视频1:维也纳爱乐乐团《皇帝圆舞曲》美极了!
参看
视频2:2019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