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瑠公国民中学
台北市立瑠公国民中学(Taipei Municipal Liu Gong Junior High School、LGJH、LKJH)简称瑠公国中,常被误写成“留公国中”、“塯公国中”或是“榴公国中”。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所国民中学,校地位于松山奉天宫与松山慈惠堂之间,校地优美,空气清新,紧连四兽山虎山麓。邻近松山工农、松山家商、永春高中等学校。 瑠公国中老师教学认真,学生纯朴,学校近年来更发展特色课程,如无人机、机器人、海洋教育...等,校队有管乐团、合唱团、羽球队、毽球队等,提供学生多元学习。109学年度起努力筹划双语教学,同时自108学年度起成立台北市唯一的技专班,提供孩子职业试探及适性发展,并成为北市唯一以冰壶为体育运动绩优重点项目发展的学校!
目录
简介
瑠公国中位于信义区福德街,学区包含台北市信义区的中坡里、中行里、居仁里、大道里、大成里、大德里等里。校地所在位置于日治时代的旧名为中坡庄,此地名源于其地有一天然埤池,面积数顷,水深数米,乃是现今松山区、信义区、南港地区农田的重要灌溉水源,肩负著灌溉与防洪的重责大任;其中两大埤池为位于瑠公国中的永春埤,和靠近市立疗养院的湖埤(又称后山埤)。
郭锡瑠─瑠公圳创建者,幼年随父亲及乡人渡海来台,定居彰化从事开垦。清乾隆五年开始,举全部家财致力开发台北市农田水利灌溉事业。水利工程进行中屡遭山胞袭击,死伤甚多,又遭遇到资金不足,地势险恶等问题,蒙受挫折。但是郭锡塯的志向十分坚定,倾家荡产,历经二十几年的惨淡经营,后因缺乏资金维续,抑郁而终。其子继承父志,终将圳道修筑完成,完成台北地区最重要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瑠公圳,奠定台北地区日后的发展。 民国五十年代以后,随著台湾逐渐迈入工商业社会的脚步,台北市快速发展,绝大部份的水田变为建地,瑠公圳在台北的农业灌溉价值消失,也逐渐因都市快速发展而逐渐消失。后因山上煤矿废土流下,使永春埤日渐淤浅,失去原有的灌溉与防洪的价值,最后由瑠公农田水利会捐赠台北市政府,于民国67年将水塘填平兴建学校,为纪念瑠公圳创始人郭锡瑠对台北市发展的贡献,该校特以他的名字命名,就是现在的瑠公国中。 瑠公国中校舍共计四栋教学大楼(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行政大楼)及一栋学生活动中心,设有一150公尺的PU跑道及温水游泳池。环境方面,建于瑠公圳流经的中埤,位于虎山上,读书环境相较其他区内学校舒适许多、远离尘嚣。 校舍近年来努力翻新,色彩缤纷,同时进行空间规划与设备更新,让老师有舒适的教学空间,也给学子活泼清新的学习环境。
学校的起源
1960年代,台北都会区逐渐失去农业价值,瑠公圳流经的圳道也被上方的煤矿坑埋浅,所以台北市瑠公农田水利会将中埤原址捐赠给台北市政府,1978年将中埤完全填平后建盖学校。为了纪念郭锡瑠先生,便命名为“‘瑠公’国中”。
校史
- 民国67年,西元1978年,成立瑠公国中建校筹备处 。
- 民国68年,西元1979年,正式成立,叶见登先生担任第一任校长。
- 民国69年,西元1980年,开始招生,第一期校舍竣工—教室。
- 民国71年,西元1982年,第二期校舍竣工—教室、运动场、中庭。
- 民国74年,西元1985年,兴建活动中心。
- 民国76年,西元1987年,兴建游泳池。
历任瑠公校长
- 民国71年,西元1982年,叶见登先生接任第一位校长。
- 民国77年,西元1988年,张祥先先生接任第二位校长。
- 民国81年,西元1992年,林尧文先生接任第三位校长。
- 民国85年,西元1996年,萧智烈先生接任第四位校长。
- 民国90年,西元2001年,张玉兰女士接任第五位校长。
- 民国94年,西元2005年,庄干淇先生接任第六位校长。
- 民国101年,西元2012年,林明贵先生接任第七位校长。
- 民国107年,西元2018年,漫安琦女士接任第八位校长。
校歌
瑠公国中,和乐融融。山川映眼,星斗罗胸。
尊师重道,志气豪雄。治学严谨,处世谦冲。
瑠公国中,欣欣向荣。身强德美,君子之风。
诚信勤朴,校誉日隆。满园桃李,化育成功。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1]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学校教育的目的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校园设施
参见
参考文献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