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祇列表
從歷史的源流考察,道教神仙體系是在長生成仙思想的基礎上,吸納和包容了中國古代宗教及民間信奉的眾神而逐步形成的完整體系。
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主要包括有先天神聖、八部正神、後天仙真、民俗諸神等等。[3]
目錄
道教神祇
玉清神母元君
斗父龍漢祖劫周御國王天尊[4]
斗母紫光金尊聖德巨光天后[4](斗姥元君)
聖父淨樂國王[7]
聖母妙祥天主善勝皇后[7]
太真西王母
扶桑大帝東王公
三皇[8]
三皇 | 天皇 | 地皇 | 人皇 |
---|---|---|---|
上三皇 | 玉清聖境元始天尊 | 上清真境靈寶天尊 |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
中三皇 | 洞真教主 天寶君 | 洞玄教主 靈寶君 | 洞神教主 神寶君 |
下三皇 | 太昊伏羲氏·東華至真蒼天上帝 | 神農炎帝氏·南極朱陵丹天上帝 | 黃帝軒轅氏·太乙黃天上帝 |
四御六御
四御 | |||
---|---|---|---|
六御宸尊 | 昊天至尊金闕昊天玉皇上帝 | 西極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 東極救苦青玄上帝 |
週天星主北極紫微大帝 |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 南極長生上帝 |
神霄九宸上帝[9]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
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司丈人真君(又稱朱陵天尊)、九天採訪真君
三清王[10]
高上丹霄太清韓王好生韓君丈人
五老天君 五炁天尊[11]
三官大帝[12]
四極真王大帝[10][13]
東極真王扶桑大帝、南極真王丹陵大帝、西極真王素靈大帝、北極真王洞陰大帝
三元五德將軍[14]
上元將軍唐,諱宏
中元將軍葛,諱雍
下元將軍周,諱武
西方白虎將軍,諱監兵
南方朱雀將軍,諱陵光
北方玄武將軍,諱執明
中央勾陳將軍,諱黃庭
星宮斗府
十一曜[10]
上清玄都十一曜星君,居上清天輪宮,又名上清玄都宮。
孝道仙王大丹炎光鬱明太陽帝君,居洞明鬱儀宮。
孝道明王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皇君,居洞陰結璘宮。
東方木德歲星始陽青皇上真道君,居青華宮。
南方火德熒惑丹天赤皇上真道君,居洞陽宮。
西方金德太素少陰白星上真道君,居廣微宮,又名素靈宮。
北方水德大冥陰元黑星上真道君,居玄元宮,又名洞陰宮。
中央土德祖炁中黃上真道君,居元鎮宮,又名太玄宮。
交初神曜神首建星上真道君(羅睺),居神曜宮。
交中計都神尾墜星上真道君,居神都宮。
天一紫炁道曜上真星君,居天一道混宮。
太一月孛蝕曜上真星君。居太一掌彗宮。
九星[15]
第一太星太上官內妃,名空常法坦,字幸正失。
第二元星中元宮內嬪,名空常三來瓮,字羅朱嬰。
第三真星真元宮上元丹母,名空常靈延,字沖雙兆。
第四紐星紐幽宮中元內妃,名空常七烈,字橫單槃。
第五綱星綱神宮斗中大女,名空常鬱書,字疇丘蘭。
第六紀星紀明宮斗中中女,名空常氣精,字抱定陵。
第七關星關會宮斗中少女,名空常勒郁墨,字天凡婌。
第八帝星帝席官斗中高皇左夫人,名空常石啟珠,字絡茂華。
第九尊星上尊宮高皇右夫人,名空常愛上條,字雲育玄。
五斗星君[13][4]
北斗七星君:貪狼天英星君、巨門天任星君、祿存天柱星君、文曲天心星君、廉貞天禽星君、武曲天輔星君、破軍天關星君
南斗六真君:天府司命上相鎮國真君、天相司錄上將鎮嶽真君、天梁延壽保命真君、天同益筭保生真君、天樞度厄文昌鍊魂真君、天機上生監簿大理真君
東斗六陽星君:陽度星君、陽昌星君、陽巨星君、陽惠星君、陽廣星君、陽輝星君
西斗六陰星君:陰燾星君、陰受星君、陰領星君、陰筭星君、陰召星君、陰考星君
中斗七太星君:大魁星君、大理星君、大籍星君、大訓星君、大申星君、大固星君、大濟星君
北斗九星君:天樞陽明貪狼星君、天璇陰精巨門星君,天機真人祿存星君,天權玄冥文曲星君,天衡丹元廉貞星君,闓陽北極武曲星君,瑤光天關破軍星君,洞明左輔星君,隱光右弼星君。
南斗六星君:天府司命星君、天相司錄星君、天梁延壽星君、天同益算星君、天樞度厄星君、天機上生星君。
東斗五星君:蒼靈延生星君、陵光護命星君,開天大衛集福星君,大明和陽保和星君,尾極總監星君。
西斗四星君:白標星君、高元星君、皇靈星君、巨威星君。
中斗四星君:赫靈度世星君、斡化上聖星君、沖和至德星君、天罡節度紫庭星君。
三台星君[4]
上台虛精開德星君、中台祿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祿星君。
二十八宿星君[4]
角宿天門星君、亢宿天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駟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鷄星君、箕宿天津星君、
斗宿天廟星君、牛宿天機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虛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錢星君、室宿天廩星君、壁宿天市星君、
奎宿天將星君、婁宿天獄星君、胃宿天倉星君、昴宿天目星君、畢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參宿天水星君、
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匱星君、柳宿天廚星君、星宿天庫星君、張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軫宿天階星君。
福祿壽三星[4]
福星天德星君、祿星天佑星君、壽星老人星君
三十二天帝[16]
太黃皇曾天帝鬱繿玉明、太明玉完天帝須阿那田、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齊京、玄胎平育天帝劉度內鮮、元明文舉天帝醜法輪、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虛無越衡天帝正定光、太極濛翳天帝曲育九昌、赤明和陽天帝理禁上真、玄明恭華天帝空謠醜音、
曜明宗飄天帝重光明、竺落皇茄天帝摩夷妙辯、虛明堂曜天帝阿?婁生、觀明端靖天帝鬱密羅千、玄明恭慶天帝龍羅菩提、
太煥極瑤天帝宛黎無延、元載孔昇天帝開真定光、太安皇崖天帝婆婁阿貪、顯定極風天帝招真童、始皇孝芒天帝薩羅婁王、
太黃翁重浮容天帝閔巴狂、無思江由天帝明梵光、上揲阮樂天帝勃勃監、無極曇誓天帝飄弩穹隆、皓庭霄度天帝慧覺昏、
淵通元洞天帝梵行觀生、太文翰寵妙成天帝那育醜瑛、太素秀樂禁上天帝龍羅覺長、太虛無上常融天帝總監鬼神、
太釋玉隆騰勝天帝眇眇行元、龍變梵度天帝運上玄玄、太極平育賈奕天帝大擇法門
北極四聖
四聖真君:北極天蓬都元帥真君、北極天猷副元帥真君、北極翊聖儲慶保德真君、北極佑聖真武靈應真君[17]
北極四帝:北極天蓬蒼天上帝、北極天猷丹天上帝、北極翊聖皓天上帝、北極佑聖玄天上帝[18]
護法元帥
溫元帥、康元帥、殷元帥、馬元帥、趙元帥、王元帥、李元帥、張元帥、蕭元帥、高元帥、周元帥、劉元帥、連元帥、岳元帥
六丁六甲
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衛上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19]
丁卯神司馬卿、丁丑神趙子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巨卿[20]
四值功曹
四值功曹 | |||
---|---|---|---|
李丙 (值年神) |
黃承乙 (值月神) |
周登 (值日神) |
劉洪 (值時神) |
二十四獄旛天尊[21]
元皇廣度天尊、紫清度魂天尊、三界通化天尊、無量慈蔭天尊、
濟度苦海天尊、玄德救苦天尊、六通救苦天尊、開道往生天尊、
光照九幽天尊、救苦超生天尊、護魂無滯天尊、慈悲廣度天尊、
玄化解脫天尊、真光拔難天尊、常普濟度天尊、明真度幽天尊、
浩劫垂慈天尊、大慈至廣天尊、真常度命天尊、廣化六道天尊、
苦劫輸轉天尊、法橋大度天尊、寶光九夜天尊、大慈救苦天尊
六十太歲星君
金辨 | 陳林 | 耿章 | 沈興 | 趙達 | 郭燦 | 王清 | 李素 |
劉旺 | 康志 | 施廣 | 任保 | 郭嘉 | 汪文 | 曾光 | 龍仲 |
董德 | 鄭但 | 陸明 | 魏仁 | 方查 | 蔣崇 | 白敏 | |
鄒鏜 | 潘佐 | 鄔桓 | 范寧 | 彭泰 | 徐單 | 章詞 | |
管仲 | 唐查 | 姜武 | 謝太 | 盧祕 | 楊信 | 賀諤 | |
李誠 | 吳遂 | 文哲 | 謬丙 | 徐浩 | 程寶 | 倪秘 | |
丘德 | 朱得 | 張朝 | 萬清 | 辛亞 | 楊彥 | 黎卿 | |
毛梓 | 石政 | 洪充 | 虞程 |
九天生神上帝[10]
郁單無量天帝、上上禪善無量壽天帝、梵監須延天帝、寂然兜術天帝、波羅尼密不驕樂天帝、洞元化應聲天帝、靈化梵輔天帝、高虛清明天帝、無想無結無愛天帝
九天監生司[23]
九天監生大神、九天衛房聖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九天順生君、
九天速生君、九天全生君、六甲符吏催生童子、保生童子、速生童子;南昌分胎功曹、南昌主產功曹、九天掌胞胎魂魄臟腑鼓景神
九壘三十六土皇君[16][24][25]
第一壘色潤地 | |||
---|---|---|---|
姓秦諱孝景椿 | 姓黃諱昌上文 | 姓青諱玄文基 | 姓輩諱忠陣星 |
第二壘剛色地 | |||
姓戊諱坤文光 | 姓鬱諱黃母生 | 姓玄諱乾德維 | 姓長諱皇萌 |
第三壘石臘色澤地 | |||
姓張諱維神保 | 姓周諱伯上仁 | 姓朱諱明車子 | 姓庚諱文敬士 |
第四壘潤澤地 | |||
姓賈諱雲子高 | 姓謝諱伯無元 | 姓己諱文秦陣 | 姓行諱機正方 |
第五壘金粟澤地 | |||
姓華諱延期明 | 姓黃諱齡我容 | 姓雲諱探無淵 | 姓蔣諱通八光 |
第六壘金剛鐵澤地 | |||
姓李諱上少君 | 姓范諱來力安 | 姓張諱李季元 | 姓王諱駟女容 |
第七壘水制澤地 | |||
姓唐諱初生映 | 姓吳諱正法圖 | 姓漢諱高文徹 | 姓京諱仲龍首 |
第八壘大風澤地 | |||
姓葛諱玄昇光 | 姓華諱茂雲長 | 姓羊諱真洞玄 | 姓周諱尚敬原 |
第九壘洞元無色剛維地 | |||
姓極諱元上玄 | 姓升諱虛元浩 | 姓趙諱上伯玄 | 姓農諱勒無伯 |
天醫司諸靈官
天醫司諸靈官 | ||||
---|---|---|---|---|
天醫尚藥靈官 | 主辦形候靈官 | 隨病製藥靈官 | 修合鍛煉靈官 | 敷藥靈官 |
察脈論病靈官 | 清藥療病靈官 | 砭石小吏 | 扁鵲官吏 | 仙藥童子 |
五城真人 五方五帝[26]
東方之神名曰句芒子,號曰文始洪崖先生,東方蒼帝東海君也。
南方之神名曰祝融子,號曰赤精成子,南方赤帝南海君也。
西方之神名曰蓐收子,號曰夏裏黃公,西方白帝西海君也。
北方之神名曰禺強子,號曰玄冥子昌,北方黑帝北海君也。此皆後神也,天地人神等耳。風伯神名吒君,號曰長育。雨師神名馮修,號曰樹德。
中央之神名曰黃裳子,號曰黃神彭祖,中央黃帝君也。社稷、河伯之神,名曰馮夷,號曰元梁使者。
五方君
東方九夷生算君、南方八蠻生算君、西方六戎生算君、北方五狄生算君、中央三秦戊己生算君
五方神女[26]
東方青腰玉女;南方赤圭玉女;中央黃素玉女;西方白素玉女;北方玄光玉女
五方靈童[27]
東方青靈童子田昌、南方朱靈童子宥亨、西方皓靈童子周忠、北方玄靈童子高思、中央黃靈童子顏章
十方無極飛天神王[28]
東方無極飛天神王,南方無極飛天神王,
西方無極飛天神王,北方無極飛天神王,
東北無極飛天神王,東南無極飛天神王,
西南無極飛天神王,西北無極飛天神王,
上方無極飛天神王,下方無極飛天神王。
八方消魔大王[16]
東方青帝消魔大王,常以春分之日,駕乘青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南方赤帝消魔大王,常以夏至之日,駕乘赤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西方白帝消魔大王,常以立秋之日,駕乘白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北方黑帝消魔大王,常以冬至之日,駕乘黑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西北方皓帝消魔大王,常以立冬之日,駕乘紫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東南方吳帝消魔大王,常以立夏之日,駕乘黃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東北方蒼帝消魔大王,常以立春之日,駕乘蒼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西南方皇帝消魔大王,常以秋分之日,駕乘緑輪羽車,飛行雲中,遊宴五嶽。
十神真君
十神真君 | ||||
---|---|---|---|---|
五福太一真君 | 天一太一真君 | 地下太一真君 | 四神太一真君 | 大游太一真君 |
小游太一真君 | 君基太一真君 | 臣基太一真君 | 民基太一真君 | 直符太一真君 |
火部帝君
火部帝君 | ||||
---|---|---|---|---|
火祖燧人帝君 | 火祖炎帝帝君 | 火正閼伯真官 | 火神祝融神君 | 火神回祿神君 |
火炁郁攸神君 | 丙丁位司火大神 | 已午位司火大帝 | 南方赤精帝君 | 南方赤靈帝君 |
雷霆九司[10]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侍中、左右僕射、天雷上相、玉樞使相、斗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真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29]
泰玄都省
三天聖師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太極左宮仙公沖應孚佑真君、九州都仙太史神功妙濟真君
三元洞和宮[29]
上元道化明曜妙感真君、中元護正丹輝妙道真君、下元定志符映妙道真君
清微祖師[29]
高元宸照法王清真紫虛魏元君、上清西華通慧龐元君、金闕昭凝妙道保仙祖元君、龍光道明姚元君、紫英玉惠高元君、
靈寶三師宮[29]
靈寶經師清元丹剛青陽妙道天君、靈寶籍師丹元妙應丹陽妙化天君、靈實度師茂元景偉紫陽妙感天君
三院真君[29]
天樞省思玄院真君、天機省虛真院真君、泰玄省道元院真君
三寶三省[29]
上清妙景旨玄內相真君、上清大梵元玄內相真君、上清大梵泰玄內相真君
玉帝三省[29]
太玄上相三天聖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天樞上相太極左宮仙公沖應孚佑真君、天機上相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真君
太微三省[29]
玄都上相星華演化真君、玄樞上相元微泰皇真君、玄機上相泰神執慶真君
紫微三省[29]
北極都省玉宸外輔道紀真君、北極樞省天心丞相道化真君、北極機省正法丞相道統真君
后土三省[29]
皇妃都府元營真妃元君、皇妃上府元皇真妃元君、皇妃中府元執真妃元君
神霄三省[29]
瓊霄內輔真君、玉霄內輔真君、瓊霄內輔真君
東極三省[29]
青華梵氣保生內輔真君、青皇梵氣育生內輔真君、光妙梵氣化生外輔真君
雷祖三省[29]
雷霆都省上輔宸靈真君、雷霆樞省內輔天令真君、雷霆機省外輔天化真君
碧玉紫極三省[29]
紫極沖玄省太一玄昌真君、紫極元微省碧玉太華真君、紫極靈微省紫微丹立真君
四大天師
四大天師 | |||
---|---|---|---|
張道陵 | 葛玄 | 許遜 | 薩守堅 |
八仙
八仙 | |||
---|---|---|---|
呂洞賓 | 何仙姑 | 鐵拐李 | 漢鍾離 |
藍采和 | 韓湘子 | 曹國舅 | 張果老 |
諸天龍王[30][31]
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
日月龍王,星宿龍王。天宮龍王,龍宮龍王。天門龍王,閰羅龍王,地獄龍王。天德龍王,地德龍王。
天人龍王,飛人龍王。蓮華龍王,花林龍王。五嶽龍王,山川龍王。又加殺鬼龍王,伽羅吞鬼龍王。
小吉龍王,大吉龍王。金光龍王,金色龍王。陽炁龍王,陰炁龍王。醫藥龍王,獅子龍王。
鎮國龍王,鎮宅龍王。錢財龍王,井竈龍王。金銀龍王,珍寶龍王。庫藏龍王,富貴龍王。
五岡龍王,五穀龍王。金頭龍王,衣食龍王。官職龍王,官祿龍王。江海龍王,雲海龍王,淮海龍王,山海龍王,淵海龍王。
國土龍王,州縣龍王,城市龍王,靈壇龍王。風伯龍王,振動龍王。雲雨龍王,大雨龍王,散水龍王。天雨龍王。
五方五海龍王,東方東海龍王,南方南海龍王,西方西海龍王,北方北海龍王,中央中海龍王。
江河湖海
三水府
馬當山上水府福善安江王、釆石山中水府順聖平江王、金山下水府昭信大江王
四海龍宮
東海水府仙官淵聖廣德王、南海水府仙官洪聖廣利王、西海水府仙官通聖廣潤王、北海水府仙官沖聖廣澤王
四瀆龍庭
江瀆廣源王、河讀靈源王、淮瀆長源王、濟漬青源王
十二溪
巫峽溪上真、五蕾溪上真、岷山溪上真、清遠溪上真、桐柏溪上真、蟠塚溪上真、崑崙溪上真、武陵溪上真、薴羅溪上真、滌江溪上真、院沙溪上真、沔池溪上真
三河水府
洛河伯水府靈官、黃河伯水府靈官、淮河伯水府靈官
九江水帝
浙江水帝、揚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吳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剩江水帝、漢江水帝、南江水帝
五湖大神
洞庭湖大神(青草湖大神)、鄱陽湖大神(彭蠡湖大神)、丹陽湖大神、謝陽湖大神、太湖大神
五嶽五帝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冥府
酆都大帝眾
北陰酆都大帝、
酆都佐理太上靈君、酆都助理玄滋天君、酆都上相君、酆都太傳君、酆都東明君、
酆都南明君、酆都西明君、酆都北明君、酆都鬼官北斗君、酆都三官都禁郎、
酆都水官司命君、酆都右禁司君、酆都主非使者、酆都執蓋郎
六洞僊官
酆都山紂絕陰天宮僊官、酆都山泰殺諒事宗天宮僊官、酆都山明晨耐犯武城天宮僊官、
酆都山恬照罪氣天宮僊官、酆都山宗靈七非天宮僖官、酆都山敢司連宛屢天宮僊官
酆都諸大魔王
酆都山紂絕陰天大魔王、酆都山泰殺諒事宗天大魔王、酆都山明晨耐犯武城天大魔王、
酆都山恬照罪氣天大魔王、酆都山宗靈七非天大魔王、酆都山敢司連宛屢天大魔王、
酆都玄司重正宗虛大魔王、酆都統僊升靈希微大魔王、酆都正真邵靈宛司大魔王、
酆都雲樓玉紀明朗大魔王、酆都悲歌大魔王、酆都崇虛赤映靈由大魔王、酆都皇天九平大魔王
五方鬼帝[32]
蔡鬱壘、神荼為東方鬼帝,治桃丘山。
張衡、楊雲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
杜子仁為南方鬼帝,治羅浮山,領羌蠻神。
周乞、嵇康為中央鬼帝,治抱犢山。
趙文和、王真人為西方鬼帝,治嶓冢山。
十殿閻君[33]
一七、秦廣大王太素妙廣真君
二七、楚江大王陰德定休真君
三七、宋帝大王洞明普靜真君
四七、五官大王玄德五靈真君
五七、森羅大王最勝耀靈真君
六七、卞城大王寶肅昭成真君
七七、泰山大王等觀明理真君
百日、平等大王無上正度真君
小祥、都市大王飛魔演慶真君
大祥、轉輪大王五化威德真君
參考文獻
- ↑ 《道藏》
- ↑ 鍾國發. 道教神靈譜系 (PDF).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 2006: 57–81 [2015-11-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 ↑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g2zlbky.html 道教神仙譜系一覽,來看看這些神仙是怎麼排位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g2zlbky.html],每日頭條,2016-11-20
- ↑ 4.0 4.1 4.2 4.3 4.4 4.5 《中天紫微星真寶懺》
- ↑ 5.0 5.1 《高上玉皇滿願寶懺》
- ↑ 6.0 6.1 《玉皇赦罪錫福寶懺》
- ↑ 7.0 7.1 《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
-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 ↑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
- ↑ 10.0 10.1 10.2 10.3 10.4 《道法會元》
- ↑ 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
- ↑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
- ↑ 13.0 13.1 《道門定製》
- ↑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
- ↑ 上清眾經諸真聖秘
- ↑ 16.0 16.1 16.2 《無上秘要》
- ↑ 《上清靈寶大法(宋)》
- ↑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
- ↑ 《雲笈七籤·卷十二·三洞經教部·經三》
- ↑ 《雲笈七籤·卷十一·三洞經教部·經二》
- ↑ 《上清靈寶大法·卷之三十三》
- ↑ 道藏輯要
- ↑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 ↑ 雲笈七籤卷之二十二·天地部
- ↑ 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
- ↑ 26.0 26.1 《雲笈七籤·卷十八·三洞經教部·經九》
- ↑ 《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
- ↑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
- ↑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 《道法會元》
- ↑ 《太上洞淵說請雨龍王經》
- ↑ 太上洞淵神咒經
- ↑ 《上清眾經諸真聖秘》
- ↑ 《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