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刀
雁翎刀,冷兵器, 刀的一种,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于明朝时期,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
唐代壁画《 地狱变相图》中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环首刀的刀型,刀柄加上了刀镡,刀身已经由直变弯,同时宽度加大。宋代靖康之耻三十余年后的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军器监开始新造一种刀类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为“雁翎刀”。
目录
历史源流
腰刀的称谓最早见于《魏书·傅坚眼传》中的一段记载:“ 萧斌遣乾爱诱呼之,以腰刀为信。”但是这里所叙及的“腰刀”与明清时期流行的“腰刀”还不一样,指的是整个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所流行的一种被称为“ 环首刀”的佩刀。这种佩刀通常长90~128cm,刀体宽3~4cm,最厚处约1cm,刀身狭长挺直,无血槽,无刀镡,刀茎末端装饰有圆形、扁圆形或椭圆形的铁环,佩带时以刀鞘上的“彘”或双吊耳悬挂在腰间。环首刀流行及使用的时间几乎贯穿了从西汉中期至隋末唐初将近800年的历史,可谓中华短柄战刀的鼻祖。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把黑龙江肇东八里城出土的铁战刀[1],这把刀刀身上带有铭文:“大定二十九年大府造”。 “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十九年为公元1189年。这把铁刀全长87cm,刀身宽3.7cm,刀锋近尖处上翘,刀柄为扁平的直形,其上套有椭圆形片状刀镡,刀首已经不知去向,装柄的木材和缠绕刀柄的绳索也已经腐烂不存。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作为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武器。一般刀长三尺三寸,大概比日本军刀短一寸、相比较平直,刀尖背开刃,利于砍刺。后唐宋明清步兵的鬼头刀、柳叶刀从其发展而来,同样为单手兵器[2]。
宋代:靖康之耻三十余年后的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军器监开始新造一种刀类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为“雁翎刀”。元朝: 张宪《我有诗二首》之二:“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 明朝:明嘉靖年间,安南(今越南)内乱,明世宗朱厚熜钦点兵部尚书 毛伯温南下安南平息番乱。毛伯温出征之时,明世宗赐一诗:“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 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此诗平仄合辙押韵,气势恢弘,颇有几分扫平天下一匡六合的抱负。这首御制诗也因此被收录于《千家诗》中流传甚广。可是其中所提如秋水一般的“雁翎腰刀”到底为何种型制的兵器,恐怕现代人大多不知就里,故笔者勉力为文介绍“腰刀”这种中华民族特有之古兵器的来源、型制以及关于它的传奇。
视频
雁翎刀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明代腰刀的发展过程:雁翎刀也被称为是明清最为流行的腰刀,品略图书馆, 2019-12-9
- ↑ 传奇“雁翎刀",搜狐,20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