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齊映

齊映(747年-795年),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人物生平

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年)己酉科狀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為掌書記。令狐彰病重時,召見齊映起草臨終章表,齊映勸他請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還把女兒許配給齊映。[1]令狐彰死後,發生了兵亂,齊映逃歸東都,河陽三城使馬燧聘為判官,上奏為殿中侍御史[2]
建中年初(780年)宰相盧杞舉薦升刑部員外郎張鎰出鎮鳳翔(治所在今鳳翔),齊映任張鎰判官。
建中四年(783),爆發涇原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張鎰被部將李楚琳所殺,齊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
興元元年(784年)隨帝巡幸梁州(今陝西固城以西),路途險峻難行,齊映為德宗牽馬,德宗恐馬傷齊映,命其放韁轡,他說:「馬奔踢,不過傷臣,若危及聖上,臣雖死不足推責。」官給事中,又改中書舍人
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齊映與左僕射張延賞早年有交情,張延賞向齊映為親屬求官,遭拒,遂懷恨在心,向皇帝彈劾齊映「非宰相之器」。[3]
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被貶為夔州(今重慶奉節)刺史,轉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
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贈為禮部尚書,諡曰

軼事典故

執轡之論
朱泚之亂時,齊映隨唐德宗投奔梁州,每遇道路險阻處,便親為德宗牽馬。御馬常因受驚而亂竄,德宗擔心齊映受傷,便讓他鬆開韁繩。齊映卻始終不肯鬆手,並道:「馬匹奔踶,不過是讓臣受到一些傷害,但臣若是鬆手,就有可能會傷害到陛下。如果讓陛下受傷,臣雖萬死也難抵罪責。」德宗嘉嘆不已。

奏感德宗
德宗初年,吐蕃多次侵入關中。朝野人心動搖,甚至有傳言稱德宗欲離京避亂。齊映奏道:「戎狄擾亂國家,臣作為宰相卻不能分君之憂,這是臣的罪責。如今人心惶惶,都說陛下已準備出行。陛下為什麼不與臣等商議好了再動身呢?」他俯伏流涕,言辭懇切,唐德宗也為之感動。

主要成就

齊映是大曆四年(769年)己酉科狀元。他忠於唐王朝,反對藩鎮割據,擔任滑亳掌書記時曾建議令狐彰歸權於朝廷。後任河陽節度判官,又隨馬燧討平割據汴州的李靈曜。朱泚之亂時,齊映由鳳翔奔赴奉天行在,親身翼護唐德宗。擔任宰相期間,齊映又敢於直言進諫,以「敢言」著稱。

注釋

  1. 新唐書‧齊映傳》:「滑毫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託後事。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
  2. 《舊唐書》卷136《齊映傳》「彰卒後兵亂,映脫身歸東都,河陽三城使馬燧闢為判官」。《舊唐書》卷134《馬燧傳》:「大曆十年,河陽三城兵亂……以燧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河陽三城使。」
  3. 新唐書‧齊映傳》: 「映微時,張延賞遇之善。及映相,而延賞為左僕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不答,延賞恚。既復用,即劾映非宰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