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yǐ yì dài láo,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出自《孫子·軍爭》。[1]
三十六計中,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2]
目錄
成語辨析
成語用法
成語出處
《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隴甘軍閥隗囂脫離劉秀,去投靠在四川稱帝的公孫述。劉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囂,結果反被隗囂打敗。
劉秀再派征以逸待勞西大將軍馮異,前去占領栒邑。隗囂得到消息,命令部將行巡立刻去栒邑搶占有利地形。馮異的部將們知道後,都勸馮異不要和行巡大軍作戰。馮異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必須搶占栒邑『以逸待勞』。」馮異命令部隊急行軍,搶在行巡之前,占領了栒邑。馮異嚴密封鎖消息,緊閉城門,偃旗息鼓,讓將士們休整。行巡的部隊急匆匆地剛趕到城下,城樓上突然鼓聲大作,亮出了馮異的帥旗。行巡的軍隊毫無防備,嚇得四下逃竄。馮異打開城門,領兵衝出城來,大敗敵軍。
讓自己的軍隊養精蓄銳,以等候從遠方趕來的敵軍,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稱為「以逸待勞」。[3]
原文與譯文
【原典】
困敵之勢①,不以戰;損剛益柔②。
【注釋】
①困敵之勢:迫使敵入處於圍頓的境地。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經·損》。「剛」、「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化。「損」,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山下澤,意為大澤浸蝕山根之象,也就說有水浸潤着山,抑損着山,故卦名叫損」。「損剛益柔」是根據此卦象講述「剛柔相推,而主變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則。
此計正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4]
【按語】
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云:「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而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
視頻1
作品出處
《以逸待勞》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5]
計謀典故
陸遜伐蜀兵
三國時,吳國殺了關羽,劉備怒不可遏,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蜀軍從長江上游順流進擊,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舉兵東下,連勝十餘陣,銳氣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帶,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里。
孫權命青年將領陸遜為大都督,率五萬人迎戰。陸遜深諳兵法,正確地分析了形勢,認為劉備銳氣始盛,並且居高臨下,吳軍難以進攻。於是決定實行戰略退卻,以觀其變。
吳軍完全撤出山地,這樣,蜀軍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帶難以展開,反而處於被動地位,欲戰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軍鬥志鬆懈。陸遜看到蜀軍戰線綿延數百里,首尾難顧,在山林安營紮寨,犯了兵家之忌。
時機成熟,陸遜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軍措手不及。陸遜—把火,燒毀蜀軍七百里連營,蜀軍大亂,傷亡慘重,慌忙撤退。陸遜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
視頻2
定軍山之戰
公元219年,蜀魏為爭奪漢中,在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市附近)發生了起決定性作用的著名戰役,蜀漢老將黃忠利用「以逸待勞」之計,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挫敗了曹魏之銳氣,使蜀漢奪取了漢中。當時,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盪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率軍進兵漢中。
這一天,劉備手下老將黃忠率領部隊來到定軍山下。黃忠帳中有名軍師叫法正,他建議先攻打定軍山的西面一座地勢險峻的高山。這樣就可以在這座山上,充分探查定軍山夏侯淵的虛實,然後再攻打定軍山就容易了。
黃忠依計行事。在一個深夜裡,黃忠帶領軍士,趁着敵軍防範鬆懈的時候,突然敲鼓鳴鑼,一直殺上山頂。這座山是由夏侯淵的部將杜襲把守,只有幾百人,當然不是黃忠軍隊的對手,慌忙丟下營寨,逃下山去。
占領了山頂的黃忠部隊,正好和定軍山相對立,地勢非常優越。法正告訴黃忠說:「您可以駐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頂。等夏侯淵來進攻時,我舉起白旗,您按兵不動;等他倦怠了,疏於防備時,我就舉起紅旗,將軍迅速下山衝擊曹軍。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黃忠連聲稱妙,一切照辦。
夏侯淵發現黃忠奪取了對面的山頂,十分惱怒,自己的軍事部署被對手偷窺是兵家大忌。於是,他不聽部下的苦苦勸阻,一定要與對手決一死戰。
夏侯淵命令兵士圍住黃忠占領的對山,大罵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任憑夏侯淵在山下怎樣百般辱罵,黃忠就是按兵不動。
中午時分,曹兵已經精疲力竭,士氣低落,大都下馬倚在石頭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於是法正抓住時機,舉起紅旗。
黃忠一聲令下,戰鼓齊鳴,被辱罵了多時的蜀漢軍隊正憋着一肚子氣,此刻如猛虎下山般出擊。黃忠閃電般來到夏侯淵的面前,大喝一聲,像平地驚雷。夏侯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黃忠連頭帶肩砍成兩段。曹兵見主帥被斬,頓時潰不成軍。黃忠乘勝追擊,就這樣占領了定軍山。
王翦養精蓄銳
戰國末期,秦國少年將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的時候,秦軍接連攻克了好幾座城市,銳不可當。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燕的埋伏,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秦軍損失數萬大軍。
秦國發現「薑還是老的辣」,於是啟用了已經告老還鄉的老將軍王翦,讓他領軍六十萬。很快,王翦率領這支軍隊紮營在楚國的邊境。士兵問王翦:「將軍,我們是否要即刻組織進攻?」
王翦說:「不,傳我的令,全軍進入陣地後的首要任務是構築營壘,然後好好休養。」大軍於是就地紮營,高築營壘,精修工事。
不久,楚國調集了所有的軍隊前來對陣,一日數次地派兵到秦軍營前叫陣挑戰。可是,秦軍數月高懸免戰牌,就是不予理睬。在秦軍營內,士兵們除了例行的操練外,就是吃喝玩樂。王翦還特地讓軍需部門從後方調運了大批牛羊到軍中,宰殺給官兵們享用。不久,秦軍士兵便被養得像一頭頭健壯的公牛了。
王翦閉門不戰的消息終於傳到京城,於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膽怯畏敵。「不要瞎猜想,王老將軍自有破敵良策。」秦王對王翦充滿了信心。不久,前線的捷報傳來了。秦軍與楚軍交戰大獲全勝,秦軍還殺死了楚國名將項燕。
視頻3
以逸待勞
原來,秦將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勞之計。秦軍閉門休戰,養兵休整,士氣十分旺盛。而楚軍長時間暴露在秦軍營壘之外,日子一久,一個個精疲力竭,不用說交戰,就是不交戰也已堅持不下去了。楚軍將領被拖得無可奈何,只得率軍撤退,而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見楚軍後撤,王翦即令秦軍全線進攻。健壯驍勇的秦兵銳不可當,頃刻間便把楚軍打得大敗。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中,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參考文獻
- ↑ 以逸待勞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7]
- ↑ 三十六計:以逸待勞(第四計)全文_原文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5-05-01]
- ↑ 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 2018年11月19日 -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希望大家喜歡。 用兵打仗。一是鬥智,二是鬥力。兩軍交鋒,力量相當。固然是以鬥志為主。但力量相差太大。甚至...
- ↑ 趣味三十六計 第4集 以逸待勞-兒童-高清正版視頻在線觀看–愛...[視頻]時長 14:02 2019年1月14日 - 本片以毛小豆、丫丫、眼鏡哥、小胖四個小主角扮演歷史角色的獨特手法,規避了歷史事件中的沉重和現實,放大了故事的主題和娛樂性,使觀眾在愉快的氛圍中輕鬆了解三十六計的...
- ↑ 小哥歷史解說 - 百度快照 三十六計的故事之「以逸待勞」 2018年12月23日 - 公元219年,蜀魏為爭奪漢中,在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市附近)發生了起決定性作用的著名戰役,蜀漢老將黃忠利用「以逸待勞」之計,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挫敗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