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大文明古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大文明古国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

本名 四大文明古国

英文名: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定 义 世界四大

古代文明的统称

所属文明 中华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埃及文明、印度文明

现今位置 中国、

伊拉克、埃及、印度

提出定义 梁启超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1]

定义来源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国际认可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日本NHK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也认为中国、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为世界四大古文明。

中国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Ancient Babylon)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巴比伦古城废墟和巴比伦“空中花园”遗迹被列为世界奇观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苏美尔衰落后,古巴比伦城邦兴起。

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国家文字通用圣书体、世俗体,古代埃及人自称为太阳的子民。

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将埃及伊斯兰化。

古埃及王国于约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建立,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时期,共10个时期,31(或33)个王朝的统治。

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亚以外,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

古埃及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古埃及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流域的狭长地带,古埃及人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

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有着旷古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诗歌雕塑绘画等,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古印度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简史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位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中亚地区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陆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区)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欧罗巴人种)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分别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和公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统治印度西北部将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来自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地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希腊人起义,经过7年的斗争,将马其顿--希腊驻军全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继承了亚历山大的亚洲领地的塞琉古一世率军入侵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迫使旃陀罗笈多回师与其决战。关于这场战争古印度人和古希腊人中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旃陀罗笈多彻底打败了塞琉古--希腊人的军队,夺取了现今帕米尔高原西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腊人求和。而在古希腊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华氏城,印度人再也无力支撑。不管怎么说,在前302年,双方达成了和约,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北印度的统治,并将一个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以换取印度人送给他五百头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对埃及的扩张。和约的签订确立了孔雀帝国的大国身份,因此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国都向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派出了常驻使节。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600年以前)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巴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巴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

佛陀时期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2]  

孔雀王朝时期

(前324~前187)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3]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

历经战争和岁月的洗礼,中国被称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而古埃及被罗马给征服,古印度被雅利安人征服,古巴比伦被波斯征服。这其中隐藏的文明基因密码和无穷奥秘值得探究。

中国文明极具包容性。例如,唐朝在文化上就显示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势。公元635年,一个在欧洲已经被摧毁了200多年的景教,传到长安时,长安给了它极高的礼遇。唐太宗曾经下过一道诏书:“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大意是:道没有固定的名字,只要能够对老百姓有帮助,就允许传播。

在唐朝的长安,有古希腊的雕塑,也有印度的杂技魔术;有儒、释、道各家的道场,也有摩尼教、拜火教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长安向世界敝开了自己,世界也把长安当做了舞台。

中华文明具有一种开放性和伟大的包容性,能够尊重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不同的信仰,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视频

讲给孩子的人类简史 03-四大文明古国

参考文献

  1. cota 360资讯 白马的城市 “四大文明古国”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2. 搜狐 道讯 2018-08-13 10:25 “从王子到佛陀的故事,佛祖释迦牟尼没出生就注定是千古圣人”
  3. 玄奘西游记 记载古印度的传奇故事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8-28  内容来源: cctv “玄奘西游记 记载古印度的传奇故事”